新闻 > 民生 > 正文

北漂夫妻卖房搬到上海:落户了,丈夫薪资涨30%

做了四年美食博主,拥有600多万粉丝的“盗月社”,突然离开了久居的北京,把团队搬去了上海

主理人杨树梢和沐上说出了缘由—原来的房东不愿意续签,考虑到视频工作与B站联系紧密,上海的网红店又比较多,索性就移动了大本营。

像“盗月社”这样的年轻人们,这两年并不是少数。

美食博主“盗月社”,四年北漂突然南下当沪漂

根据泽平宏观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2020年,流出北京的人才前十去向地,上海排第二,2020年,流入上海的人才前十来源地,北京排名第一,占9.2%。

如果说以往,年轻人爱“北漂”是因为机会多和大厂多的话,那近年来由于拼多多、bilibili、小红书、携程、米哈游的崛起,上海的机会也明显增多。特别是视频、游戏等行业的聚集效应下,上海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水涨船高。

两座城市的不同氛围,外来人能够明显感知。北京有其草根的一面,素来是奋斗者的天堂;上海一脉相承的小资腔调,爱生活的人们显然和它更处得来。

曾经的北漂,今日的沪漂,漂泊不是永远,落脚才是归宿。那些从北京到上海的人,为何而来,又如何停留,南风窗记者采访了几位年轻人,试图理解迁居趋势背后的种种。

“落户”的问题

安然是知乎上第一个愿意和记者分享她去上海经历的人。

在北京读大学的她,毕业后留京,一待就是八年。

她是河北人,天然地对北京有亲近感,相似的口音、饮食以及文化,让她融入这座城市几乎毫不费力。她喜欢北京的秋天,喜欢北京的包容,喜欢北京的人文气息浓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住在皇城根下,心里倍儿敞亮。

相恋的男友,也是大学时的师哥,很早就说好一起在北京奋斗打拼。两人的收入从最初的六七千,涨到了现在的三四万,不说富贵,但发展兴趣爱好,买些喜欢的东西,过得体体面面是没问题的。

2016年,她和男友集资在北四环的亚运村买了房,随着房价猛蹿,两人资产蒸蒸日上。曾经她想,可能也就在北京这样待下去了。

只是唯一有件悬而未决的事,两人都未能取得北京户口。结婚三年,孩子出生,教育的事箭在弦上。虽说没有户口在北京也可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但却没办法在北京参加高考,那时候只能回到原籍。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在北京接受完素质教育后,再回去那个以“衡水式教育”闻名的地方高考,安然想想都觉得害怕。于是乎,两人动了卖掉房子,离开北京的想法。

安然在在线旅游网站工作,男友在游戏公司工作,看了下工作机会,上海最为合适,都有跳槽合适的公司。而根据上海眼下的落户政策,男友可凭借电子信息专业的博士学位,缴纳社保半年就可落户上海。

一番思前想后,两人决定搬去上海。

之前去上海的次数不多,安然对上海印象停留在“上海话听不懂,上海人排外,上海菜太甜”,但去了之后发现“意外的舒服”。安然对记者说,来了上海后,过敏性鼻炎竟奇迹般地自愈了,“可能是空气变好的原因吧”。

安然还发现,刚毕业那会儿,班里来上海的人并不多。而现在,班里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来了上海发展,搬家之后,不少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又重新聚在了一起。

男友的收入经过跳槽后,涨了30%,担任了团队的主架构师。由于静安寺这边集合了中国众多游戏公司,原本在北京还有着30岁以后程序员不好干的担心,到了这边发现由于需求多,“老人”也挺吃香的。

安然觉得男友也没之前那么忙了,“以往加班是家常便饭,孩子都是我来带。上海的公司这边,下班更早,好像大家都挺重视个人生活的”。

生活的“品质”

机长是一位网络红人,人称“美食活地图”。他身穿潮牌Aape的T恤,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打扮光鲜。

他今年26岁,拥有一个四人团队,探不同的店,发掘新鲜的美食,在各个视频平台推送探店视频是他的主要工作。

全网粉丝40万,不算很多,但收入挺可观。通过和店家以及一些食品的合作,每月接10单,流水就有60万元人民币了。去掉各类成本,团队月营收40万以上没有问题。

机长是三年前从北京来的上海,至于为什么来,他只说了一句话—北京是美食荒漠。虽说这是调侃,但关于“北京是美食荒漠”的词条,在微博上的确一度成为热搜过。

拥有烤鸭、卤煮和炸酱面的北京,并不是缺乏高档餐厅,毕竟中国唯二发布米其林餐厅的城市中,北京就是其中之一。北京,缺的是平价美食。

北京小吃,因其难吃被人诟病已久。像其他城市那样几十块钱就吃顿好吃的,在北京似乎变得遥不可及。机长告诉记者,尤其是北京整治所谓的“穿墙打洞”,小区底层商铺几乎全军覆没。除了一些连锁小店存在,以前那种三两个人开起来的特色小店都关门了。

北京现在的平价餐饮主力是什么?

庆丰包子铺、兰州拉面、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山西刀削面、驴肉火烧……稍高端一点的,商场里面的外婆家、鹿港小镇、呷哺呷哺、重庆火锅、回转寿司。几乎吃不到本地特色的好吃小店,而那些所谓的北京特色,早就被“规模化的卤煮、规模化的炸酱面、规模化的铜锅涮羊肉”占满了。

故坊间有言,二环外“工业饮食”,二环内“旅游业饮食”。

但在魔都,却是另一番光景。

搜索美食类的公众号,排在先头部队里的,有不少都冠着“上海”的名。在互联网上搜索“网红美食”的词云图,你会发现地域化倾向十分明显,大部分信息均集中在上海。

上海的美食,不只是本地的特色美食,而是来自海外的新鲜玩意儿。机长说,纽约、东京、首尔都是潮流风向标,有什么品牌红起来了,到上海基本都会火。上海是个特别容易诞生网红餐厅的地方。

IDG投资人连盟曾指出,“上海人的生活品味是首屈一指的,如果上海人都觉得可以就是品牌的保证。”

在机长来看,海外大牌优先会考虑在上海开店,这给了他们这些美食内容创作者们海量的素材。相较于其他城市的保守与一成不变,拥有“海纳百川”海派文化的上海,给予观众们眼球和认知上的刺激要强烈得多。

不过,大牌入驻的B面是在上海开店的代价极高,餐饮店不仅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对手,得面对极高的房租。一般而言,同等条件的店铺,上海的租金是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的2到3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餐饮店的新陈代谢,一旦口碑不佳或者经营不善,基本上熬不过三个月的时间。

效率和规则

新力也是一名从北京南下的新上海人,不过他来上海的理由,则要简单得多——女友在上海。

他和女友是在一个婚恋平台认识的,两个人都是那种高学历、高圈层的精英,但由于人际关系简单,生活中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直到在网上遇到彼此。

女友是杭州人,家里就她一个独女,不愿她离家太远,给的要求是“江浙沪都行”。新力是安徽人,其实在哪儿他都不介意,留北京只是因为归国前北京的一家公司最先抛出了橄榄枝。本着契约精神,他就一直在那做,其实以他在微软担任过AI科学家的经历,要他的公司大把。

32岁的他,被家里催得急,让他赶紧完婚。他在定期相亲中消磨了时光,寻寻觅觅,却在网聊中结识了上海的缘分。

按理说,女生过去男生的工作地是常态。但由于女友的家人比较坚持,不想让女儿远嫁,眼见着好不容易遇到的恋情要因为距离告吹,新力索性开启了上海求职。

令他意外的是,原本以为北京和深圳相对好匹配,但上海的工作机会同样不少。挂在网上不出一周的时间,他就和三家公司达成了初步意向。

到了上海后,他的感受是,要比北京国际化,他理解了为何外国人爱扎堆上海,“因为凡事规规矩矩的,也更有效率”。

上海的周末,要比北京的周末更充实。一方面是因为女友在身边了,一方面是因为不用加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上海的展会、戏剧、讲座,在交通上比北京更近一些。

(上海笑果文化的线下脱口秀现场)

他和女友都是脱口秀的拥趸。得益于笑果文化的推广,脱口秀在全国是遍地开花。但要说哪个城市搞得最好,上海当仁不让。

地铁车厢里常有人在看脱口秀节目,线下演出场场门票“秒空”,脱口秀演员频频登上热搜榜,各类活动也总爱用脱口秀的形式包装……在上海,看一场脱口秀,就和在北京看一场相声一样普通。

与想象中的不同,除了线上脱口秀节目需要审核外,其实脱口秀表演者线下演出的稿件也需要经过审核。随着脱口秀演出越来越多,监管部门和演出举办方都面临不小的挑战。

而在上海,这种审核得到了创新和简化。

据报道,黄浦区文旅局为脱口秀行业推出了“剧本库”审核模式,对已审核剧本进行电子存档,后续申报的新剧本与“剧本库”进行比对,实现存量演出内容经核对后免审、只审核增量演出内容的审核方法,缩短了脱口秀演出审批的周期。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上,有一位上海交警,也上台讲了一段脱口秀。如今,脱口秀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中亮相,延展了脱口秀跨界的边界,在这背后,上海也有着不小的功劳。

(上海交警黄俊,在《脱口秀大会4》的舞台上表演脱口秀)

以前的北漂,现在的沪漂,有关城市的选择变化,其实也是年轻人对生活的态度转变。南下的大背景下,这个趋势看起来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南风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06/166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