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不色者肾绝,不言者气绝”,说的是什么意思

在华夏民族屹立于东方五千年,在这五千年时间里,一代又一代人通过观察、总结,为后世积攒了大量的生存、生活经验,并加以总结为俗语。

这些俗语,涵盖方方面面——包括做人哲学,包括农耕生产,也包括医疗养生。在这些俗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让很多人不明所以:不色者肾绝,不言者气绝。

先说“不色者肾绝”。传统医学认为,肾脏属于人生命的根本。从生命受到孕育那一刻开始,到呱呱落地,而后成长、成熟,这一切都是肾气运作的结果,并且,新生命的繁衍,也离不开肾气的支持。

此外,古人认为,孩童蜕变成长为男子后,对异性有好感、有好奇心是一种本能,并且这种本能是受到肾气的支持,甚至孟子也承认少年“爱慕少艾”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此,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对所有异性都没有冲动,没有特殊的想法,那么,从传统医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病态的体现——说明此人的肾脏或者受到了伤害,或者已经老迈了。

再说“不言者气绝”。古人认为,生命得以运作,是在精气神的支持下进行的。因此古人在修辞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会使用“气绝身亡”或者“断气了”这类词汇。

所谓“不言者气绝”指的是通过一个人说话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比如一个人声音响亮、声若洪钟,则意味着这个人底气很足、气息顺畅,可以视为健康人;如果一个人声音较为嘶哑,甚至说话的时候,有类似豺狼的声音,那么可能说明此人身患严重的疾病——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曾根据《史记》中《秦始皇本纪》里面提到秦始皇说话声音类似豺狼,而判断出秦始皇晚年曾患有严重的疾病,足见这一判断依据的合理性。

而一个人倘若说话有气无力,那么,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可以视为大限将至。

当然,传统医学建立在经验基础上,不比现代医学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因此,上文所说的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的不适用的:比如有的人清心寡欲,沉迷于自己所热衷的事情而废寝忘食,这种人被视为生活木讷,有时候不会对美色动心;再比如有的人生来聋哑,或者性格较为内向,不愿意和外人说话。

再有:人在剧烈运动或者超负荷的劳动后,也会出现说话有气无力的情况。因此,对于上文提到的俗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分析,不能盲目套用,否则容易出现误判。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夜读文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120/1673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