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彭帅事件”可能威胁到北京冬奥会的召开,中共外交部开始改换腔调,从“没听说”的一副置身事外,到紧急灭火要求“某些人停止恶意炒作”。但是彭帅事件却越演越烈,外交部的操作还被指为“惯用伎俩”。
周二(11月23日),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彭帅事件不应“被政治化”,还要求“某些人停止恶意炒作此事”。而昨天他回应称,彭帅近期有出席一些公开活动。但是18日赵被问到彭帅的下落时,他回应“没有听说过”。
《纽约时报》分析,中共的宣传机器惯于将信息强加给国内外观众,但是没有学会如何提供一个经得起推敲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中共官媒抛出一个个彭帅的视频和照片后,国际社会仍然不买账。
文章说,中共在控制大陆14亿人的想法和谈话内容方面,手段熟练,并且“非常有效”。但是中共要想控制和影响其它国家则是另一回事,当下彭帅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
例如,《环球时报》提供了彭帅在一次晚宴上的视频,其中和彭帅及另两名女子坐在一起的男教练说“明天是11月20日”,但其中一名女子马上打断他说,“是11月21日”。外界质疑这个谈话似乎是刻意安排。中国问题专家章家敦发推文说,“明显是编造的(对话),没有人在真实的生活中这样说话。”视频请看这里
彭帅上周日与国际奥委会(IOC)官员进行视频通话,称自己很安全。这是她数周以来首次公开与外界通话,但是这个由IOC出马的对话不但没有增加信服力,反而引发外界一片鞭挞之声,指责IOC帮助中共洗地,成为中共大外宣的工具。
《纽约时报》分析,中共的回应非但没有说服世界,反而成为一个教科书式的例子,说明中共无法与不受它审查和胁迫的民众沟通,因为共产党是单向地、自上而下地进行信息传递,中共机构很难理解——一个故事要想有说服力,必须有事实支持,并由可信的独立的消息来源进行核实。
文章说,中共外交部大多回避了有关彭帅的问题,先是声称不知道此事,然后又说这个话题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周二赵立坚采用了一种“惯用伎俩”(familiar tactic),那就是质疑彭帅报道的背后动机”。他希望“某些人停止恶意炒作,更不要把它政治化”。
德国马歇尔基金(German Marshall Fund)的研究员Mareike Ohlberg在推特上写道,“(中共发出)这样的信息是为了展示权力:我们告诉你,她很好,你有什么资格说别的?”“这不是为了说服人们,而是为了恐吓和展示政权的力量。”
纽约的媒体商人Pin Ho在Twitter上写道,“它(中共)可以让彭帅扮演任何角色,包括摆出一副自由的样子。”他说对于“维稳”的中共官员而言,这种控制是例行公事,“但对于自由世界来说,这甚至比逼供更可怕。”
周二,中共《环球时报》的主编胡锡进发推文称,彭帅这几天的露面“足以缓解或消除他们的大部分忧虑”,但是那些攻击中共体制和抵制冬奥会的人不会相信。对此章家敦回应说,胡锡进的帖子显示,中共“担心国际奥委会(IOC)会取消北京2022年冬奥会,而国际奥委会正应该这样做”。
《纽约时报》的分析说,在这一次彭帅事件上,中共的宣传队伍没有达到其最高领导人的期望——即掌控关于中国故事的全球话语权。但这种失败不能只归咎于宣传部门,而是根植于中共的威权(极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