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强迫他做这4件事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才貌双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为了使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父母有时候会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强迫孩子做一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比如,“在众人面前背一首唐诗”,或者“觉得天气冷,让孩子多穿一些衣服”,亦或是“这个培训班好,一定要让孩子学”……

强迫孩子成为我们心中的样子,只会毁掉他原有的棱角,毁掉他的生长力。

孩子成长过程中,这4件事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做。

强迫孩子分享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把分享挂在嘴边,尤其是爷爷奶奶带娃的时候。

走在路上,哪怕俩娃互不相识,只要多看一眼彼此手中的零食或玩具,都要提醒自己娃及时进行“分享”。

让孩子分享,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错,通过分享可以让孩子有更融洽的社交圈,认识到更多的好伙伴,但这要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

如果孩子不愿意呢?

尤其是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他们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对自己的物品占有欲特别强,不愿意跟他人分享,更不允许外人侵犯。

当孩子不分享的时候,甚至以哭闹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一些不懂教育的家长,就会给孩子贴上“自私”、“小气”的标签。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孩子2岁后会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能够区分“我的”和“别人的”含义,拥有了物权意识。

对2、3岁的孩子来说,分享是很困难的,大人眼中无关紧要的玩具、零食,对孩子而言,就是他们安全感的寄托。

而强迫孩子分享,从另外一个层面也可解读,有的成人是在用孩子的东西,去换取自己的社交利益罢了。

比如,亲戚家的小孩来家里玩,喜欢孩子的某个玩具,而为了让亲戚家的孩子高兴,不顾自家孩子感受,自作主张把玩具送出去。

这种强迫式的分享行为,无疑剥夺了孩子的物品,孩子也会从心底里抵触分享。

家长应该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分享,分享应该是快乐的,建立在自愿基础之上。

强迫孩子表演节目

周末朋友聚餐,朋友的女儿今年5岁,从小学习舞蹈,个子高挑又有气质,朋友们见了都轮番夸奖。

家长们说着说着起了兴致,让孩子表演一个舞蹈,但朋友的女儿却表现得没有什么兴致,也不愿意当众表演。

在朋友的几番催促和众人的“吹捧”之下,小女孩不得已做了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表演完之后小女孩一脸委屈,嘴里轻声嘟囔着“干嘛非要让我做不喜欢的事”。

“邀请”小孩表演节目,看上去是好心,而事实上却不一定好。

现在的父母仍旧保留着这样的“爱好”,不管孩子是否愿意,都要拉出来“秀”一下。

对于那些性格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被强迫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节目,可以称作童年阴影之一。

这简直就是孩子们从小到大的噩梦。

孩子2岁之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有了羞耻心,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意当众场合表演。

而父母没有征求孩子的同意,一味强迫孩子表演节目,不停地催促,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对于培养孩子的性格没有好处。

家长应当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表演是处于孩子的自愿。

若孩子不愿意当众表演,不能用命令式的语气去强迫孩子,更不能对孩子冷嘲热讽。

强迫孩子安静下来

0-6岁的孩子天性好动、精力旺盛,正因为如此,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太吵闹了,从而强迫安静下来。

蒙台梭利博士说过,“孩子出生后的三年,其发展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孩子发展自我必须通过自身的运动和手的活动才能实现。”

孩子动作发展也有敏感期,而且主要集中在0-4岁,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大肢体动作发展和手部精细动作发展

大肢体动作如头部、手和臂、腿部等,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孩子身体的灵活性。

当孩子3岁左右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会从日常生活开始,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手部精细动作。

如日常生活中的三指捏、五指抓、夹、穿、缝、舀、编织等工作,旨在发展孩子手部肌肉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所有这些运动,都依靠孩子自由活动、主动探索来实现。

蒙台梭利说,孩子是感官的探索者,这个探索的高峰期就在0-6岁。

强迫孩子安静,无疑是阻止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处于探索认知的关键期,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总想着看一看、摸一摸、放嘴里尝尝,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摆弄一番。

只有当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感受“时间”、感受按时做事情的规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强迫孩子打招呼

“快叫阿姨,问一下阿姨好!”

提到让孩子打招呼,不少人都曾经强迫孩子打招呼。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都到了,家长更是逢人就强迫孩子打招呼。

而这些长辈平时很少来往,更何况对亲戚辈分没有什么意识。

面对这么多陌生人,孩子会越发焦虑,有的孩子会跑到一边,或者躲到爸爸妈妈身后,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父母顿时会觉得没面子,其实,孩子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怕生”行为是正常的。

这是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够区分熟人和生人,才会在生人面前有距离感。

孩子在0-6岁幼儿阶段养成的警戒心理,是他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他们通过那样的能力,逐渐学会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许多长辈偏爱开朗活泼的孩子,看见“怕生”的孩子,就会用消极或否定的语气说:“这个孩子不会讲话”、“这个孩子太内向了”……

这时候,作为父母千万不要逼着孩子打招呼,迎合长辈的心态,在大人看来,打招呼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而已。

但是对孩子而言,陌生的场合,需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适应。

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这一边,用正面的态度去保护孩子,当他人暗示孩子不打招呼的时候。

你可以友好地回应他人:“孩子不是不爱打招呼,他只是现在不想讲话,等他准备好了就打招呼了。”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开放季节,每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快也有慢,而快和慢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节奏不同而已。

作为父母,不必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总在父母强迫下成长的孩子,是走不远的。

孩子不需要成为任何人,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他最应该成为他自己!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每日蒙台梭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07/168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