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赖怡忠:如何预期即将出场的美国重要战略文件

作者:

1218“4 NO”终结两个月的公投梦魇

12月18日大公投结果,在民进党政府的全力冲刺防守下,国民党主提与背书的四大公投案不仅通通没过关,不同意票数也通通都高于同意票数。基本上台湾算是回到原点,这两个月对不少国人来说,简直像是个噩梦一场。公投四比零完败国民党,象征了这个梦魇的结束。这个公投唯一的正面效应,是民进党政府在面临其主要诉求会被全面翻盘,导致政权提早跛鸭之际,被迫全力出动积极捍卫政策,算是让全国民众更清楚这些政策的考虑与设计背景。

希望这个教训可以改变执政团队内部习惯轻忽公共说明,认定选民的政治立场无法透过说服而改变,对政治沟通采取十分犬儒的态度者。特别在两个月前,这四题的支持高于反对的比例近30%,因此这是从落后30%打到逆转胜的结果,显示只要积极展现公共沟通的诚意,选民是会有感受,也会给予回馈的。

虽然中国不是这个公投的主题,但中国最后也还是忍不住出手,不管是国台办质问中国都禁止莱猪进口,为何台湾要容许进口莱猪,以及公投前十几天出现的尼加拉瓜断交事件等,这次公投的有关否定与赞同的潜台词,与“抗中保台”还是脱不了关系。担心台美关系与台湾的国际经贸交往能力会因为公投结果而受到牵累,是人民对反莱猪进口公投投下否定票的重要原因,甚至其否定高于赞成的比例,还比公投绑大选这题高。中国出手但没有明显作用,甚至到了最后,更有多家企业主公开出面反对反美猪进口公投,无视徐旭东“被台独”的恐惧效应。

这个现象要嘛显示台湾不倚靠中国的企业,其规模已经集结到相当程度,因此会产生一家跟着一家出面表态的情形;或是对中国的倚赖已经大幅降低,让台商比较不畏惧中国的可能反应而积极出面。不论是哪一种原因,都折射出从2018到现在经历美中贸易战、科技战、以及武汉肺炎持续冲击下的两岸经贸态势,可能与过去已经非常不一样了。

这个公投结果对台美关系与台湾的国际处境都是好事。除了不用担心美猪进口议题在两年内会被大作文章之外,因为是被公投程序的公共确认,美国对 中华民国政府的国际经贸决策会更具信心,连带的也会让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提升对台湾国际贸易诚信的信赖感。公投结果也侧面展现了台湾民众明确的亲美远中态度,美、日、及其他理念相近国家都会看在眼里。虽然不一定立即会带来台湾进入CPTPP的同意,但对于支持台湾加入CPTPP等的正面印象,绝对有加分。距离台美投资协议,甚至是自由贸易协议等的协商,也较过去更近一步了。

美国发表印太战略演说

由于美国也刚好在要对外释出一系列重要战略文件的当口。在四大公投票的五天前,国务卿布林肯于12月13日访问印尼时,就在印尼大学以〈自由与开放的印太〉为题发表演说,阐释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这是美国发布系列关键战略文件的第一炮。之后还会有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美国的国防战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美国的对中战略/政策(America’s China Strategy Foreign Policy on China)等。而有关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的“全球军事态势评估”(Global Posture Review)因已在上个月(11月29日)发表过,因此不会在这一波的战略公告上。

印尼总统佐科威(左一)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右二)。

布林肯的印太战略演说有五个重点,包括何谓自由与开放的印太、与印太区域内及国家产生对印太更紧密的连结、促进更广泛的繁荣、建立对灾难及其他区域议题更具韧性力的印太社会、强化印太安全等。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很明显地把东南亚再度摆在中心位置(所以国务卿会选在印尼发表印太战略演说),十分关注东盟的反应,除了强调不会要求东盟选边外,也刻意压低安全议题的分量,因此将安全的排序放在最后,不若过去多将安全议题摆在第一。

对东南亚的经济议题也不再局限于自由贸易,而是更广泛的贸易与工业政策、科技政策等项目的合作议题,也不只是强调印太战略的美国意向,而是强调与域内及域外盟邦合作以共同架构出印太战略。而沿用川普政府使用“自由与开放”的词汇作为其印太战略的开场,显示拜登政府强调其战略与川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是有高度的持续性的。

这个演说也提到拜登政府正在发展其“印太经济架构”(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而日前美国副国务卿雪曼(Wendy Sherman)与欧盟对外事务处处长(Stefano Sannino)在其“美国─欧盟印太对话”中,就提到美国“世界优质重建计划”(Build Back Better World)与欧盟的“全球门户构想”(Global Gateway)的合作,(当然也再度包括对台海维持现状与稳定的强调)。因此与川普政府的印太战略相比,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应该是更强调与盟邦对此区域的合作。

华府近期将发表其他重要战略文件

这个印太战略原本计划在十一月发布,但因种种原因延迟到十二月中,以演讲方式对外释出其印太战略的精髓。这意味着对中战略/政策会在之后才提出。这个发布次序的先后,起码显示了其印太战略位阶是高于对中政策。这基本上反映了国安会内部包括印太协调官坎贝尔、及数位中国事务资深主任认为,虽然如何面对中国挑战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最主要问题,也是其政策成败的关键,但是美国不会因此而改变其战略位阶的排序。这个讯号是在告诉包括中国在内的外界,美国是如何看待对中战略的位阶与顺序。建议对有些事情,北京无须过度反应,但也不应该自我膨胀。

现在看起来,拜登国安战略与国防战略会是另一组单独提出的战略文件,可能会是国安会先公布国安战略后,国防部之后再提出其国防战略。由于在今年五月,拜登政府先提出其国安战略的暂行指南,因此这个国安战略应该不会与其暂行指南在方向上有太大差距,加上这几个月美国的作为,我们大概可以预期美国国安战略的方向。

这可能意味着对台湾来说,以多边化与国际化的方式来维持台海的和平与稳定,于攸关外交的国际组织参与及邦交国的维持上会更加力、鼓励其他国家与台湾进一步发展关系(但可能还没到支持建交的程度)、反对中国的2758决议使其可以在联合国(与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台湾的主张、不扬弃一中政策但鼓励一中政策的多元化,并强调与中国的一中原则有不同等等。

美国国防战略需特别关注之处

但是台湾须特别注意美国计划公布的国防战略,特别是其印太防卫战略的操作,因其会直接与台湾防卫,以及台美军事安全合作的进展相关。在下半年台美防卫圈的政策讨论,出现对于不对称性防卫相当激烈的对辩氛围,到底这个差异是因拜登政府与川普政府的概念重点不同,还是两者认为台湾的作法与过去的承诺有差异所致,相信在新的美国国防战略公布后,对这个辩论的起因及其可能发展方向,就会有更清楚的理解。

除了与台海防卫相关外,美国防卫政策也会影响美国在印太的区域同盟,包括美日同盟、美澳同盟、美韩同盟,以及四方安全对话(QUAD)、美英澳合作(AUKUS)等。明年日本会推出其国安战略,以现在美日合作的紧密,说美日在推出各自重要的战略大纲前不会彼此紧密协调,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如果美国推出国防战略的时间早于日本的国安战略,我们就大概可以预期日本国安战略的走向,甚至包括是否美日同盟会继其2015年的指针修正后,再度出现新的修正等。同样的预期也可能会发生在美澳同盟的发展上。

就在美欧展开对中政策,与印太战略对话的同时(12月2日),美韩的安全协商会议(Security Consultative Meeting)也同步展开。除了对美韩军事演练,战时指挥权交还韩国的评估作业、对两韩与美朝关系的分析外,今年五月美韩峰会对台海和平的关切文字再度出现。

当峰会已经出现过这些文字后,于部长级会议的公告再度出现,显示这已经超越政治表态,而是开始有着具体作为的意涵。我们当然不会预期台海有事时韩军会加入协助制中,但美国一旦决定介入后,很可能驻韩美军也会有相当角色的扮演,而这就会牵涉到美韩同盟的动员与调整,类似在反恐与对伊拉克战争时,就有驻韩美军被调去打对伊战争状况。

美日外交官厅的调整暗示玄机?

此外,在外交场域的最近发展也值得注意。美欧在12月2日的对中政策对话过程,曾提到美国已经开始在其他国家部署类似“中国政策专员”,专门针对中国的全球性与区域性存在议题,其数量还有十八位。而日本于明年进行外务省的内部组织调整,在中国课内,负责台湾事务不再是主责台日双边关系的“台湾班长”,而由处理跨域议题的企划官担任,位阶应有提升,负责的领域也不太一样。日本外务省这个调整除了反映其对台海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体认外,也显示日本对台湾议题,也不再只是从台日双边关系如何影响日中双边关系的框架处理。

而美国的全球新部署也表示美国抗中的作为会直接反映在其多个中国以外的双边关系上,而不只是在华府的国务院大厦中。对这个改变,我们是否也可以思考强化陆委会对中国以外其他国家事务的资源与对话能力,在美国部署中国专员的这些国家也同样派驻台湾的对中专家,以强化台美双边,以及台湾、美国与这个国家的对中事务合作呢?

1218台湾公投“四个不同意”的全数过关,刚好发生在美国重要战略文件即将出炉之际。虽然这个结果不太可能改变美国战略文件的主要内容,但对于美国的对台事务态度会有相当助益,也会正面影响其他国家与台湾的合作意愿。面对2023以后可能出现来自中国更大的压力,稳住台美关系更是重中之重,这些即将出场的战略文件会提供重要讯号,积极掌握可为台美合作铺垫正向议程。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思想坦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23/168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