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比你想的还糟糕!”中式教育究竟差在哪?

现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于学历的追求也不再是以前的考上大学就好,因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大学生几乎遍地都是。

于是人们对于出国留学,镀一层“金”再回国也更加追捧,因为事实印证了但凡是拥有了留学经历的人在和普通大学生进入到同一企业求职时,拥有留学经历的往往更容易被录用。

但是,我们经过观察可以发现,那些拥有留学经历的人除了海归的身份,在真正的工作当中的能力与国内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在Ellen show的一期访谈节目中,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说道:“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比你想象的还要糟糕!”。一开始听到这位外国教授的评价,我们肯定会非常不服气。会思考中式教育究竟差在哪?

可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该教授接下来给出了充分的理由,从中国的教育体制深度剖析了中国学生的弊端。

但是我们既然可以容纳这种批评,也自然要承认其所具有的好处。以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精神去看待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保留其精华,以更好的培养人才。

思辨能力差

我国现在的教育主要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大量背诵,并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理解所背诵的知识内容上,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在考试结束后,这些只是也就会被渐渐遗忘掉。

你可以问问你身边的人,有多少是根本不知道古诗词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就开始背诵了的,又有多少是到现在还能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的。

也因此,我国的学生对于教师和课本上写得清清楚楚的内容是过于依赖的,从来不会也不敢于去提出质疑,更加不会去思考其知识点的深层意义。

因为他们还着急要去背诵下一个知识点呢。可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孩子思辨能力的一种抑制,只有将其从机械地背诵中抽离出来,让他们真正以自己的视角去认识、发现知识,才能够举一反三,发散思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社会参与机会少,表达能力弱

教授还在节目中说,自己发现大部分的中国留学生因为以前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很少,也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缺乏了自我表达的能力和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严格的说,教育也不可能是形式主义的,他要么是等于“白做”,要么就会变成“反面教材”。

正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孩子们渐渐缺乏了自己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只会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看待问题。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考试的形式分很多种,例如学校的考试,工作能力的考试,自我提升的考试,它们都属于一种考试的范畴,但又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因为教育是用来培养人的,而不是仅供观赏没有实际意义的。

没有真正的“独立”

那位教授还发现了很多中国留学生迷迷糊糊地就来到了国外,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对未来也没有基本的规划。

对此,很多年轻人也表示认同,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基本的规划,因为父母都会帮他们安排好一切,只要按照父母规定的路去走就好了,起码自己的人生不会出现太大的差错。

他们根本没有清楚的认识过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是随着时间的潮流,被推着往前走罢了。

而这也反映了中国整个教育氛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促使孩子的自我发展,而是一味地把成年人的想法、意愿,强加在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孩子身上,制约了孩子们的成长。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更加高效呢?美国神童维茨金,曾在十三岁就荣获了“国际象棋大师”的称号,后又拿到了中国太极推手国际锦标赛冠军。

可是他却表示自己并不真的懂棋和太极,在《学习的艺术》中他表示他真正懂得是学习,他的老师不只是教授方法,而是给他一个残局,给他一个方向,让他自己去思考探索学习的真谛。

学习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尽可能激发孩子们自身对于知识的渴望,自主发现、探索学习,从中获取有益发展的价值。

我们需要做一个会读书的学生,而不是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

在知识海洋遨游,让知识融于血液之中,以实践、表达、运用的方式为其注入强大的力量,让灵魂得到升华。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第一心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226/168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