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首发】林辉:毛岸青悲催的人生 谁是祸首?

作者:
1997年9月1日《大地》刊登了一篇题为《在毛岸青、邵华家做客》的文章,内中写道:54岁的毛岸青在1977年去韶山时,熟悉的景物才使他想起了一件与“父亲”有关的故事。小时候自己打碎了一个瓷杯,遭到父亲的训斥。而母亲,在他心中的印象深多了。幼年时代,他一直在开慧妈妈的身边成长,曾用名叫“杨永寿”。当几十年后,他含着热泪来为妈妈扫墓时,来到板仓旧居,他在签名簿上写下了“杨岸青”三个字。

毛孙毛新宇晒的家庭照显示,毛泽东与儿媳邵华十指相扣(资料图片)

世上的母爱、父爱乃是天性使然,父母养育子女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子女出事,最为心痛的也理应是父母。然而,有些孩子的印象中惟有母爱,父爱却很遥远。这其中或许就包括一个名叫毛岸青的人。

毛岸青是中共前党魁毛泽东和其首个合法妻子杨开慧的次子,1923年11月23日生于湖南长沙。当时已加入中共的杨开慧协助毛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文稿,负责联络工作。

彼时,因中共在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加入国民党后,不断夺取领导权,引起国民党内部分裂和一些人的不满。1927年,蒋介石北伐节节胜利之际,中共地下党却炮制了“南京事件”,此后,国民党开始“清党”,抓捕中共党员。中共随后发动的几次武装叛乱均告失败,参与秋收叛乱失败后的毛不得不逃到偏僻的山区,主要盘踞在湖南、江西边界的井冈山一带。而杨开慧则带着3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到乡下躲避。

本可以在安顿下来后就将妻儿接来团聚的毛,却始终未与杨开慧见面,反而与更年轻的女子贺子珍同居起来,并在未离婚的情况下,在1928年与其结婚。而当时的杨开慧带着孩子住在离长沙东乡60里的板仓,生活十分穷困,生命也危在旦夕。

毛与贺子珍结婚的消息被上井冈山探望毛的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亲眼所见,并在随后告知了妹妹。杨开慧自然是非常难过,虽然她以前也听说过毛与其他女子的私情,听说过毛在攻打长沙时过家门而不入,但她都选择了原谅,而此次毛的彻底背叛,对她的打击相当大。她在写给毛但却未曾寄出的书信中痛骂毛是“生活流氓,政治流氓”,并写道:“即使他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他的尸体。他丢弃我了,一幕一幕地,他一定是丢弃我了。”这些书信是1990年中共当局再次修缮杨宅时发现的。

不过,精神上承受着背叛痛苦的杨开慧依旧在尽母亲的职责,辛苦地抚育着3个儿子。可叹的是,毛却不顾杨开慧母子的安危,在1930年带人两次攻打长沙。守卫长沙的国民党军官何键极为恼怒,下令逮捕了杨开慧和长子毛岸英。何键给出的条件是,只要杨开慧公开宣布与毛脱离关系,就可以饶其不死。但杨开慧予以拒绝,而彼时听闻消息的毛也没有来营救杨。不久,杨开慧被处死。毛对妻子儿女的态度究竟如何,已不难看出:自私、无情、冷血、不讲夫妻恩义。

母亲的死对于毛家三兄弟来说,可谓是沉重打击。当时,毛岸英只有8岁、毛岸青6岁、毛岸龙4岁,只能暂时由外婆照看。照理,身为父亲的毛泽东应该将年幼的孩子接到井冈山照顾或另找办法安置,但从史料上看,毛并未采取什么举动,而是毛的弟弟毛泽民出面找到中共在上海的秘密特务、以牧师身份在上海开办大同幼稚园的董健吾,让其照顾毛岸英三兄弟。

经董健吾安排,三兄弟于1931年初进入了大同幼稚园。进入幼稚园后不久,毛岸龙病死(也有一种说法是失踪)。其后,因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幼稚园的孩子被疏散。毛岸英和毛岸青被董健吾带回家中抚养。

中共北上逃跑后,毛泽民无法再对董健吾进行资助。据毛岸英讲,当时生活比较困难,董健吾的妻子对兄弟俩态度有些不好,两个人曾离开家,短暂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董健吾等人将他们找回,1936年,由中共地下党送二人经巴黎去了莫斯科国际儿童院。但不管怎么说,在那段困难时期,董健吾一家照顾毛家兄弟,对毛是有大恩的。然而,就是这个大恩人,文革却惨遭迫害致死。

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毛岸青有了一个俄文名字:亚历山大。由于毛岸英、毛岸青在上海的五年多一直没有能入校读书,不掌握中文读写,所以与毛通信时只能用俄语写,毛则让师哲翻译。后来,毛岸青考上了东方大学深造。关于毛岸青在苏联的生活情况,至少从披露的信息看,还是比较平静的。

1947年,毛岸青回国,并未见到18年未见的父亲。据说是毛患上了植物神经失调症,需要静养。不久他由李富春、蔡畅夫妇介绍加入了中共,之后,他还去东北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参加了土改运动。期间,与毛有过通信。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平,在中宣部从事编译工作。据邵华后来回忆,此时的毛岸青除了工作之外,喜欢唱歌,还会下国际象棋,并且“难逢对手”(邵华语)。

然而,情况在1951年秋天发生了改变。1951年秋,毛岸青与领导发生口角,毛泽东下令他写检讨,将他逼疯,使其数度住院,最终成为了一个废人。

毛的御医李志绥的回忆也可以佐证。他是在1952年春首度与毛的家人有了接触。彼时毛岸青的精神分裂症发作。具体原因是在1951年的“三反”运动中,中央宣传部内部透露,毛岸青的稿费被另一个人冒领了,他一怒之下打了这个人一记耳光。毛知道之后,狠狠批评了毛岸青,毛岸青的精神分裂症正式发作。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现象,有时发呆,长期失眠,不过没有引起家里人的注意。

林彪之子林立果在其秘密制定的武装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中也证实:“他过去的秘书,自杀的自杀、关押的关押,他为数不多的亲密战友和身边亲信也被他送进大牢,甚至连他的亲身儿子也被他逼疯。”这里所说的“他”指的就是毛泽东。

不过,为了掩人耳目,邵华和中共都避而不谈为何毛岸青患上精神病,而是称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被炸死,使毛岸青的脑疾发作。毛岸青患上精神疾病后,情况时好时坏。

一次,李志绥被江青召去询问毛岸青的病情,李说,目前在门诊部没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设备,只能提供短期的治疗,转到精神病院,或者疗养院去治疗较为妥当。江青听后说会“报告”给毛。

其后,毛岸青被送到大连的某医院进行治疗。在大连疗养期间,他与全天候照顾他的姓徐的护士谈起了恋爱,但似乎恋情被江青阻挠。随即,江青建议毛将其送到苏联去治疗,毛同意了。

于是,毛岸青又去了苏联,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后在其请求下,1959年,他得以返回国内,在大连进行疗养。因长期使用激素的原因,导致毛岸青整个人浮肿十分严重。

1960年1月,毛泽东与张文秋以亲家形式,撮合毛岸青与张文秋的次女、北京大学学生邵华结合,二人随即于4月下旬在大连结婚,至1962年春天回北京。而当时医院提出,按照法律这种病人不能结婚,但因毛同意,医院也不敢公开反对。

毛岸青邵华婚照

《同舟共进》2010年第6期,“江青的亲情世界”一文中说,当江青听到毛岸青与邵华相爱的消息后,如晴天霹雳,坚决抵制,甚至控制扣下很多毛岸青寄往中南海的信件,并烧毁一部分。在两人结婚后,江青好几年没有和毛岸青说话。文章称,江青阻止、反对毛岸青与邵华的婚事,是怕他们结婚后会在毛家增强“杨开慧的势力”。是否真的如此呢?还是背后另有隐情?

而在毛岸青和邵华结婚回北京后,毛接见了他们,三人留下了一张合影(网上可以见到)。令人讶异的是,毛与儿子毛岸青没有任何身体上的亲密接触,甚至表情也十分严肃,但右手却和邵华十指紧扣;而毛岸青给人的感觉是诚惶诚恐、浑身的不自在。父子关系、公公与儿媳关系的错位自然让人们产生了联想。毕竟在那样并不开放的岁月,身为老公公的毛再疼爱儿媳,也不用“十指相扣”吧,而这样的场景通常发生在恋人之间。

毛泽东与邵华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或许江青的哭诉可以让我们窥知一二。1966年文革爆发后,毛指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副组长江青等去北大,召开万人大会,北大附中全校师生也全部到齐。然而,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江青的发言将矛头指向了邵华:“邵华是北大二年级的学生,她妈妈张文秋很坏……张文秋有野心,我不同意邵华和毛岸青结婚,……他们……就结婚了!”说着,江青还哭出了声。当时,全场各色人等都傻了,不知该喊什么口号才是,邵华在会后则马上跑掉了。

按理说,江青根本没必要干涉非自己所生的毛岸青的婚事,除非她与邵华有什么过节。而有消息称,毛泽东和张文秋早年时就有一腿,在张无望进驻中南海后,张遂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先后贡献出来。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毛岸英,可惜毛岸英早死;二女儿嫁给了精神有疾病的毛岸青,但却与老毛关系不清不楚。想必这一切江青都是心知肚明,但却是有苦说不出。

1970年1月17日,邵华诞下了儿子毛新宇。至于其父亲是否是毛岸青,坊间有不同的解读。是否如此,由读者判断,但有两个事实大家要知晓:一是邵华与老毛的关系确非一般,她不仅可以随意给毛拍生活照片,而且在中南海还有自己的一个暗房冲洗照片;此外,她可以随意出入毛的居所,而这样的权利连江青以及毛的所有孩子都不具备。二是老毛终生未见自己唯一的“孙子”毛新宇,这是否有悖常理?

除了不见孙子,毛也在毛岸青生病前往苏联之后,很少与儿子相见,甚至常常拒绝见毛岸青,就连结婚也没现身,只用信来代替自己的相思,而毛去世的时候,毛岸青也未能现身。毛给出的理由是看见他,就会想起毛岸英、杨开慧,即让他触人生情。这样的逻辑不是托辞又是什么呢?

至于毛岸青一生过的如何,他自己是最为清楚的。1997年9月1日《大地》刊登了一篇题为《在毛岸青、邵华家做客》的文章,内中写道:54岁的毛岸青在1977年去韶山时,熟悉的景物才使他想起了一件与“父亲”有关的故事。小时候自己打碎了一个瓷杯,遭到父亲的训斥。而母亲,在他心中的印象深多了。幼年时代,他一直在开慧妈妈的身边成长,曾用名叫“杨永寿”。当几十年后,他含着热泪来为妈妈扫墓时,来到板仓旧居,他在签名簿上写下了“杨岸青”三个字。

一生懦弱的毛岸青将自己的签名写成了“杨岸青”,应该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吧。在他的心中,父亲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或许只有其自知。

毛岸青晚年住在北戴河总参疗养院,以写作与静态活动为主,因十分低调,基本没有关于他的新闻。其后他行动不便,2007年3月23日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84岁。2008年12月,其骨灰迁至其母的陵园。

刨去毛岸青的背景身份,在毛岸青身边的人看来,“他跟普通老百姓没区别”。原301医院医疗保健科科长张钟在《痛悼毛岸青同志》中回忆道:“初识‘安青’老南楼,平和少语显忠厚。查房道声‘哈拉硕’,满屋笑声乐悠悠。”“安青”是毛岸青的化名,“老南楼”是解放军总医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将军楼”。当时张钟去查房,毛岸青马上坐起来很客气地招呼。张钟知道他是高级俄语翻译,就说了声“哈拉硕”(俄语的“你好”),毛岸青笑对:“你这不标准。”于是一屋子的笑声。

张钟说,毛岸青对医生、护士都很客气,问病情时很配合,而且从不提过多的要求。

或许如果毛岸青生在一个普通人家,享受到真正的父爱,命运就不会如此悲催了吧。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阿波罗网首发来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111/169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