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瞳小瞳:左翼视角下的黑人、福利和教育

作者:

前言

本文涉及三个问题:

1、黑人能够批评吗?

2、社会福利的本质是什么?

3、孩子教育谁负主要责任?

~1~

黑人能够批评吗?

美国黑人在抗议中肆意打砸抢烧,这样的行为能否批评?这样的群体能否批评?这样的批评算不算歧视?

经常看到左群,把打砸抢烧说成和平抗议,把批评说成歧视,把批评者定性为种族主义者,谁反对就会被踢。

但黑人的暴力问题和高犯罪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引用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牧师的一段描述:

最让我痛苦的莫过于走在街上,听到背后的脚步声后担心被抢劫——回头一看,发现是白人,我暗暗松了一口气。

在和平年代的法治社会,黑人弗洛依德的案子,本来走正常的司法程序。媒体该监督就监督,黑人该抗议就抗议,一切都在法律和秩序的框架内进行。结果在某些势力的操纵下,发展成为失控的混乱局面,还有一些骗子和软蛋表演了当众下跪的闹剧。

不需要多展开,借用黑人思想家托马斯索维尔的严肃发问:

我们现在是否走到了“荒谬的最高阶段”,有些人要为他们出生前发生的事情负责,而另一些人却不需要为他们自己今天的行为负责。

政治正确泛滥的结果,就是法治的倒退和社会的失序。在弗洛依德事件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原来支持驴党和BLM的华人,通过血淋淋的现实,感受到了潜在的危机,有了自己的反思。

不能批评的黑人,成了特权群体。

~2~

社会福利是什么?

有人认为,社会福利是一种权利,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但无论怎么绕,都回避不了下列问题:

一方面,我们都不愿意多交税,这是人的利已本性。当时有人跳出来说我愿意多交税,我非常支持这位的高觉悟,请不要打嘴炮,赶紧多交去。回想北美独立战争起因,就是殖民地人民不愿多交税。顺便说一下,北美人所说的“无代表、不纳税”,并非是指有代表就愿意纳税了,从他们的视角,管制越少越好,纳税越低越好,才是他们的目标。

另一方面,我们都期望多拿福利,这也是人的利己本性。疫情期间,中低收入美国人每人发一千刀,家庭更多。自然,发到钱的人并不会嫌多。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4月份美国发放疫情救济资金,富可敌国的哈佛大学也厚著脸皮要了860万美元,在老川点名批评后,哈佛宣布放弃这笔资金。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人们不愿意多交税,只愿意多拿福利,那么公共支出怎么平衡?所以结论明显:福利,并非什么权利,更不是什么文明的基石。福利越多,税率越高,这是对勤劳的惩罚和对懒惰的嘉奖。

有人马上跳起来,那些社会上急需帮助的人怎么办?批评福利并非忽视他人的困境,还有一个词汇,叫做社会救济。救济和福利的不同,就是救急不求穷。

很多知识人喜欢炒作贫富的问题,其实贫富是相对的概念,关键是理解贫富的原因。从公共角度,管制产生寻租,垄断产生暴利,必然贫富悬殊。所以,增加管制不可能给穷人带来公平和财富。和简单的直觉相反,劫富济贫的后果,只会给接近权力的人暴富的机会,当社会经济活力下降,最后是普遍贫困。穷人真正需要的,是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于福利问题,还是托马斯·索维尔一针见血:不论左派人士如何谈论同情心,他们对纳税人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热衷福利的群体,注定被收割。

~3~

孩子成长谁负主责?

孩子成长涉及三方面:父母、学校和社会,学校可以看作社会的一部分。我曾经写了一篇: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负主要责任。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正义”人士激愤无数。

什么是合格的父母?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一直在变化。过去饭都吃不饱,父母只要给孩子基本的吃穿,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现在温饱不成问题,大家认为只要努力拼学区房、去好学校、成绩好,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如果还能做到不打骂孩子,那简直就是优质父母了。

这就够了吗?

孩子是人,人和动物的核心区别是,除了物质的支持,更需要精神的慰藉。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家长的镜子。除了物质的供给,父母更要做孩子精神上的引路人。但现实很诡异,由于父母这代人本身就缺乏这方面能力,经常有对原生家庭的讨伐。

但是,原生家庭是每个人不能选择的宿命,遇到好的父母心怀感恩,遇到不好的也不必怨天尤人,甚至说什么“父母皆祸害”,平常心看待就好了。如果不想在父母的悲剧命运中沉浮轮回,我们就必须放弃受害者心态,通过自身的觉醒和努力,认知父母的不足,斩断轮回,重塑自我,给孩子一个不同的开始。

回想我的父母家人,他们都是非常普通的人,但给了我二份人生最重要的礼物。一是安全感。无论我是聪明还是笨拙,听话还是调皮,家人都无条件的接纳我,这是我面对外部压力的强大底气。二是平等感。我的父母家人始终和孩子平等对话,从来不用暴力侮辱我、打压我,并尽自己的努力提供各种帮助。所以,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偶像也不需要偶像,既不会对别人下跪,更不需要别人对我下跪。

但很遗憾,因为前面的观点,我收到了很多漫骂。他们自认为是家长的代表,甚至是正义的家长的代表,我称这些人患有“代表综合症”。

不难理解,对待一个网上的陌生人,他们如此语言暴力,可以想像在家庭内部,处于绝对优势的他们,是否对孩子有尊重可言?

当然,他们以为自己是天底下最爱孩子、为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了,他们的孩子都应该幸福。但是,他们坚信“培养靠社会”,就是不谈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父母,真的能够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成为孩子信任的那个人吗?

那些扑上来就咬人骂人的家长,他们之所以对社会寄于厚望,很可能与童年的缺失有关。他们的成长过程,很可能充满了父母的忽视、责骂、嘲讽,甚至侮辱。但可悲的是,等他们长大后,就变成了自己以前憎恨和惧怕的样子。

他们失去了自省的能力,无法察觉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什么问题,上一代的问题继续重演。不难想像,他们经常对孩子吐槽:“我们不容易”、“我们也很痛苦”、“你还想让我们怎么样”。孩子在这样的抱怨模式下,连笑容都是虚假的,只是为了讨好家长。

回到孩子的角度,他们需要好老师,但更需要好父母。因为家是孩子最坚强的后方和堡垒。当孩子坚信自己被父母认可和尊重,自然会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敢于向家庭寻求帮助,爸爸妈妈一定会挺身而出。

孩子的成长,主责在父母。

解析

把观念、福利和教育三者联系起来,就能理解黑人群体是如何悲剧的。

在思想层面,让黑人一切问题都归结于他人的歧视,拒绝批评无法反思,让黑人沉浸于恐惧、愤怒和怨恨,沦为巨婴态;在经济层面,给黑人提供各种社会福利,让黑人失去责任心;在教育层面,通过提供免费教育并各种特别照顾,让黑人放弃上进心,养成反社会人格。

对此,托马斯·索维尔痛苦地说:美国黑人几百年的发展进程,却被福利制度给毁于一旦。1960年代平权运动之前,黑人孩子有70%多成长在完整家庭,现在只有不到30%成长在完整家庭。黑人的单亲家庭和我们平常理解的不同,在福利制度下,政府代替了父亲的角色,很多黑人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普遍不负责任的黑人父母,怎么能培养出负责任的孩子?

上面的三个问题,有哪些共性?

一是产权的问题。

黑人群体就是很好的样本。黑人打砸抢,是对他人产权的侵占破坏;鼓吹社会福利,是别人产权受损,你享受福利;所谓社会培养,就是别人付钱给你养孩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公共支出,都是来自于他人的纳税。一切公共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到二点:怎么收税?怎么花钱?

如果当代人拒绝纳税则转成国债,那就是让子孙后代还债。民主泛滥的恶果,就是社会整体短视,形成无解的福利螺旋。随着市场生命力的枯竭,注定是个体自由的丧失以及文明社会的倒退。从美国到日本,目前都是背负巨额公共债务,问题爆发是迟早的事情。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

二是诚实的问题。

前面的问题其实不难回答,Yes or No,但是有人始终在绕圈子。为什么绕呢?直接说,这就是典型的虚伪。他们心里明白,一旦进行了理性而诚实的对话,那些固有的说辞完全站不住脚。

人的本性,除了前面的自利心,还有贪婪心、懒惰心等,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要是能不劳而获,谁愿意努力工作?要是掌握了大权,谁不想贪腐,每天喝顶级茅台拉菲?谁不贪恋美色,就像洪秀全一样各色美女来一打?要是不用为孩子成长负主责,那父母谁不愿意放纵自己?

反对批评黑人、热爱福利、认为培养孩子主责在社会的,通常是一类人。他们的特征,就是支持政治正确、渴望平权、热爱福利。要权利的时候谈动物本能,负责任的时候谈人道主义。对自己的责任要求低低的,对他人的责任要求高高的。慷他人之慨,养自己和娃。

所以,理解公共问题,需要二个方面的努力。一是超越直觉的理性思考,理解产权保护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二是道德水平的问题,保持反思对自己诚实,就不会双标。很明显,第二点更困难一些,因为理性逻辑是工具性的,相对容易理解。而对人性的认知是超验的,属于信仰的范畴,不是信这个,就是信那人。不同的信仰原点,发展出不同的三观。

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律己,法律(规则)律众,是社会的基本常识。那些急功近利的知识人,却搞出来很多眼花缭乱的美好理论。不管怎么变形,这些理论都有个共性,就是道德当先,先定性好人坏人:因为我(们)是好人,那么你(们)就是坏人,一切问题都是外部的别人的。当道德大棒挥起,张口闭口“善良”、“良知”,先贬低再打击,为禁言找理由,自然战无不胜,任何理性讨论都不可能进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保持又蠢又坏的思维死循环。遇到这样的,可以直接问:你如何证明自己的道德水平比他人高尚呢?

讨论至此,关于文明的标尺,关于提高群体道德水平和理性思考能力的问题,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历史之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216/170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