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中共人事调整 习派人马应勇卸任湖北省委书记受瞩目

中共29日发布人事消息,应勇(右)卸任湖北省委书记,由原住建部长王蒙徽(左)接任,引发揣测。截图自网络

中共29日公布湖北、青海省委书记和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人事异动。其中最受注目的是被视为“习派人马”的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卸任。应勇在2020年因为抗疫从上海被调派赴湖北才两年多的时间,如今卸任各方解读不同。有评论指出65岁的应勇届龄退休很正常,另有分析则认为应勇是否再被重用,将是习近平权力稳固与否的分水岭。

中国官媒新华社29日报导,住建部长王蒙徽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应勇不再担任湖北省委书记职务。此外,信长星接替王建军出任青海省委书记,梁言顺接替陈润儿出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根据《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公众号30日报导,即将卸任的应勇在主持湖北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中表示,他完全拥护党中央的决定。“这次湖北省委主要领导调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工作需要和湖北领导班子实际,通盘考虑、慎重研究作出的决定。”应勇说。

应勇还提到,2020年2月12日党中央要他赴湖北,两年来推动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深感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任、教诲和嘱托不可辜负,湖北人民的期待不可辜负。”

2017年10月22日,时任中国住建部长王蒙徽在北京出席人大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路透社

两年前在湖北疫情最严峻时,被视为“习派”的应勇从上海副书记、上海市长被调派至湖北接下省委书记,两年后应勇被替换却没有公布新的职务引发外界关注。

“我觉得这正反映现在权力斗争最激烈的时代。”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矢板明夫接受本台访问时解读中共20大前的人事布局角力。

矢板分析,湖北是因为应勇去了疫情才控制住,与现在包括吉林、上海、广东疫情失控,很多官员被撤职情况截然不同,他认为应勇不是因为“犯错”而下台。按照应勇的资历,如果将来另有重用,大家就没有这样的悬念。如果应勇真的要下课,至少会安排政协、人大养老的位子。他预期,现在对应勇的人事安排应该是一步“活棋”。

矢板明夫:“如果习一个人说了算的话,他需要有一群为他做事的小弟,如果习一言九鼎,应勇一定会被重用;相反地,习如果被架空的话,习的小弟被要求退休的话,我觉得这是很大的分水岭。”

不只是应勇下一步仕途未明,矢板举例,前不久中共政治局委员、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也还没安排位子,这意味党内各派系在争位子。“我想20大整个党组织要重改,有人说要重设党主席、副主席,有很多新的位子会出现,也许因为这个因素把应勇变成活棋留在那里,这个可能性比较大。”矢板补充说。

65岁届龄门槛仍在“习家军”应勇新职变数

早在去年六中全会前夕,香港明报》曾引述知情人士称,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等“习家军”将晋升入京。

海外资深评论人王剑对本台表示,他不是在很重要的岗位,再者他也不是很有风头的人。最重要的是,今年65岁的应勇也到了退休的时间。王剑说:“如果他是要进一步去北京的话,那理论上,不会让先接他位子的人来。而是他直接先去北京,然后那个人再来接他。你从这点来看,应勇应该退了,因为他已经到时间,而且三个人都是同时到时间。”

2017年3月6日,时任上海市市长应勇于在北京人大会期间的上海小组讨论会。(路透社)

王剑:“朱九条”击中要害对习近平延任杀伤力大

王剑认为,应勇的进退不具备指标性作用,倒是最近广为流传所谓的中共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发出的所谓“朱九条”对习近平延任的杀伤力更大。“击中要害!每一条都击中要害,是全面否定他。第一否定他的内政外交,第二否定他的人品,第三否定他应该连任。”王剑分析表示。

数日前,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中共党内元老表示,反对习近平打破既定的领导层接班意愿,紧接着推特流传着所谓的“朱九条”,从防控到经济的国进民退,再到俄乌问题,并直接提出反对无限期连任。

王剑:“党是有决议,要取消个人崇拜、要取消领导干部终身制,反对习近平连任有说错吗?你不能习近平自己定案,党是有决议的。所以朱镕基那封信很厉害、很有杀伤力。这么多党的忠贞干部,不是该听党的吗?”

俄乌战争、普京下场牵动中共权力斗争

“我觉得大家现在也在等乌克兰战争的结果,如果普京输得很惨,我想党内‘反习’派会发难。”矢板明夫分析,如果乌克兰情势变成和谈、或是打停的方式,抑或并未对俄罗斯总统普京造成太大冲击的话,习近平仍然能照目前体制维持下去。

然而,如果国际局势发生巨变,他相信“习近平他的政策方针会受到挑战”。矢板明夫认为,如果普京是被送上国际法庭之类的遭遇,中共党内长老一定会质疑这么多年,交的是什么样的朋友,中国的国际地位受到影响,到时习近平就会很难做人。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331/172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