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好文 > 正文

杨佩昌:误判欧盟,普京在乌克兰陷入泥潭

作者:

 

 

普京下令进攻乌克兰,既非心血来潮,亦非谋事不周。相反,普京原本计划周密,且有充足的把握拿下乌克兰

普京的信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上:欧盟不敢得罪俄罗斯,即便英美有心帮助乌克兰,没有欧盟的合作,必将一事无成

事实上,除了核武器,普京手里还真有另外一个大杀器。考虑到这一点,欧盟对俄罗斯一直有所忌惮。这次乌克兰战争,如果欧盟往后退缩,即使英美态度依旧强硬,非要干死普京不可,但还是无法找到适当的着力点,毕竟乌克兰紧挨着欧盟。从地图上即可清晰看出,美国与乌克兰之间隔着欧盟和俄罗斯,英国与乌克兰则隔着欧盟。无论如何,英美要想解救乌克兰,怎么也绕不开欧盟。假使没有欧盟的许可,英美根本就没法把武器弹药运往乌克兰,总不可能空投吧?再说空投也要经过欧盟的领空。至于心急如焚的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没有欧盟层面的首肯和背书的话,断然不敢过于明目张胆地力挺乌克兰。一旦失去德法这两个欧洲龙头的支持,这几个小国继续与俄罗斯作对,普京没准真敢把战火延烧过去。

普京手里的这个大杀器就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天然气为例,欧洲每年消费约5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在其中占比高达45%。两个欧盟国家芬兰和保加利亚100%依赖俄天然气。俄输送的天然气在德国每年消费的天然气总量里占61.9%,奥地利(70.1%)、希腊(96.4%)、拉脱维亚(76.5%)、斯洛伐克(84.1%),对俄天然气依赖程度很高。此外,在匈牙利(64.1%)、丹麦(53.1%)、波兰(64.2%)、捷克(57.7%)每年消费的天然气里,一半以上来自俄罗斯(塔斯社消息)。

本来,这个大杀器要发挥关键作用的,但突然间就匪夷所思地失灵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时机,准确地说叫天气。俄罗斯军队入侵乌克兰的时间是2月24日,这个时候春天已经来临,欧盟多数国家告别了寒冬,即便停了暖气,也不会造成过于严重的问题。尽管德国还有些寒冷,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其他主要欧盟国家天气开始转暖。如果俄罗斯入侵时间提前一至两个月,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时间再早点,俄罗斯把天然气阀门关闭的话,欧洲国家是会冻死人的,尤其是老龄人口比重过高的欧盟,哪经得起大量老年人的死亡?

也许有人会这样想:多冻死点老人,不就正好解决长期困扰欧洲的老龄化问题了吗?大概只有希特勒才会这么干。如果欧盟老年人被大量冻死,主流民意就会反转,要求对俄罗斯采取妥协措施。如此,欧盟政客一定不敢公开与俄罗斯作对,至多是口头谴责一番,然后重复2014年的做法,紧急劝降乌克兰。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俄罗斯顺利拿走乌东的顿巴斯,永久吞并克里米亚,甚至把乌克兰一分为二,一个是西乌克兰,另一个是俄罗斯的傀儡东乌克兰。这就可以很好地解释,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为何德国总理肖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接连飞往莫斯科,苦口婆心哀求普京。即便战争已经打响,马克龙还在不断打电话给普京,恳请其停战。说到底,欧盟国家在能源上太严重依赖俄罗斯了,不想因为不得不选边站而损害到自身利益。

那么,普京为何不早点下令进攻乌克兰呢?难道是他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吗?大概率不是。能够让普京无法下令进攻的最大障碍是奥运会,因为奥运会期间,对交战各方有休战的要求,也算是奥林匹克的传统吧。如果普京还像2008年那样任性,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就与格鲁吉亚开打,那就再次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也太不给东道主面子了。所以,普京只好把战争拖延到奥运会结束之后。可见,奥运会也并非一无是处,偶尔还是有点用的。能够让形势发生如此大的逆转,奥运会确实功不可没,建议挪威授予奥运会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奖励奥运会无意间做出的重大贡献。

由于普京手里的大杀器失灵,德、法、荷、意等主要欧盟国家没有了太大的顾忌,才促使欧盟下决心改变政策,在资金和武器上大力援助乌克兰。正因为得到了欧盟的合作,英美对乌克兰的支持才找到了稳定的着力点,也因此而相对放开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手脚,从而形成了欧美、日本、澳洲齐心协力围殴俄罗斯侵略者的局面。

如今,乌克兰战事陷入胶着状态。尽管乌克兰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毕竟有世界多数国家的道义声援和欧美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反观普京,成了孤家寡人,气数将尽。俄罗斯也因此变为国际弃儿,其失败的命运已在所难免。

普京当然不会甘心失败,他在想尽一切办法扭转不利局面。除了军事上的颓势,国内的经济问题更是成败的核心要素。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以俄罗斯的大国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或许可以在乌克兰打一个长期的消耗战。而经济一旦垮了,战争也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因此,普京的首要任务是稳定货币汇率,不让卢布完全变为废纸。前总理温家宝说得很对:“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有稳定了卢布,才能让国民和外资对俄罗斯有信心。有了信心,才有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可能性。

于是,普京又想到了他的大杀器-天然气。前不久,他突然签署法令,要求对俄罗斯“不友好”的国家改变货币支付方式,从原来的欧元和美元改为卢布。这样做的目的是逼迫欧盟用欧元买入卢布,从而挺住早已一泻千里的卢布汇率。另外一个用意是,以此架空欧盟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既然要买入卢布,就必须与俄罗斯的金融系统产生联系,从而让制裁名不副实。为此,莫斯科气势汹汹地强调:如果各国拒绝以卢布支付,欧洲将无法获得免费天然气。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很明显,我们不会免费提供天然气。”当被问及莫斯科是否会切断对非卢布付款人的天然气供应时,佩斯科夫回答说:“不付款,不供油。”

很可惜,普京的算盘再一次落空了,根本原因还是天气。一方面,欧盟已经与美国和卡塔尔基本谈妥了天然气的货源问题。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此时天气早就转暖,即便俄罗斯断供天然气,欧盟也不会面临灭顶之灾。为此,德国态度异常强硬。普京与肖尔茨通话,肖尔茨一口回绝俄方的无理要求。他表示,要么继续用欧元支付,要么就不买俄的天然气。听到这话,普京立马妥协。他表示,德国可以继续用欧元支付。具体办法是,德国将欧元付给俄罗斯Gazprombank银行,再由该银行兑换为卢布支付给供气公司。

这样的做法,如果不是脱裤子放屁,那就是被人打脸啪啪啪之后,还一脸的自豪:那是我家老爷,让他随便打!想要我家老爷打你,门儿都没有,不是每个人都有挨打这个福分的。

普京的策略之所以未能成功,归根结底栽在过于自大的思维模式上。虽然世界是一个整体,但并非完全不可割舍,是肿瘤终归要忍痛切除的。不要以为“不卖东西给你,你就完了”。更别以为“失去了我这个大市场,你只能对我求饶下跪”。事实证明,以资源或市场作为要挟,不仅人品太差,而且注定会走向可耻的失败。(作者杨佩昌博士是中国旅居欧洲的德国经济史学者、著名公共知识分子)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03/172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