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陈美华:战争令欧洲反思也可能改变中欧关系?

作者:

乌克兰首都基辅市郊的布恰镇(又译为布查)数百位平民遭俄军杀害,有从后脑行刑式枪杀、四肢被切断虐待、女人遭到性侵、儿童被杀死、自行车骑士被射杀。俄军暴行引发全球公愤,欧洲国家驱逐了超过200名俄罗斯外交官,西方阵营对俄罗斯制裁升级,欧盟7日表示已通过禁止进口俄国煤炭,以及对俄国船只关闭欧盟港口。七大工业国集团7日也祭出新的对俄制裁。

俄罗斯称布恰杀戮是捏造的假消息,中国说这令人不安,又说应该调查清楚,要各方保持克制。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让欧洲人深刻反思与威权国家打交道的方式,检讨对俄政策,也看清楚与俄罗斯沆瀣一气的中国真实面目。这场战争改变了欧洲,将如何影响欧洲对中国的态度?

环球时报说,"虽然乌克兰危机把很多事情的节奏都打乱了,但并没有改变中欧关系的基本面"。是这样吗?

中欧关系可能质变

 

 

4月1日中欧举行峰会,欧盟希望通过峰会向中国施压,要求北京不要帮助俄罗斯,但是习近平并不热衷谈论乌克兰议题。

美国圣汤玛斯国际研究与当代语言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叶耀元表示,中欧关系的基本面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变化,但长期可能改变。他说欧盟当前首要考量如何安置数以百万计的乌克兰难民,如何应对欧洲的粮荒和资源短缺,欧盟现阶段急需取得停损点。长期来看,由于美欧对于这场战争站在同一阵线,同出一气,如果作为全球最大粮仓和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以及世界第一大石油储备国的美国,能在粮食和能源方面大量补给欧洲,增强美欧贸易的连结性,那么如果美国更强硬抗中,欧洲会跟美国站在更齐一的态度。所以长期来说,欧洲有可能更加抗中,这前提要看美国对欧洲的政策。

叶耀元指出目前立场比较抗中的主要以美国和五眼联盟、四方对话(QUAD)的国家为主,法德比利时等欧洲传统民主国家的态度并不明确。但如果欧洲的经济命脉和美国更紧密结合、有更多的互赖性,欧洲将更与美国靠拢,"中欧关系质变是有可能的"。美国在北约提供更多军事支援,也会使美欧走得更近。所以中欧关系短期内大概不会出现质变,"但是长期来看,欧洲的外交政策有可能会被美国带着方向走,这个时间点成熟的话,中欧关系就可能产生变化。"中国能提供欧洲的是廉价劳工和市场,但在能源和粮食这部分,中国的产业结构不一定能补上。

欧洲面临二战后最严峻的安全危机,4月1日中欧举行峰会,欧盟通过峰会向中国施压,要求北京不要帮助俄罗斯,但中国并不热衷谈论这个话题,当欧盟领导人聚焦乌克兰危机,习近平表示希望欧盟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暗示欧洲与美国走得太近。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以"聋人对话"形容这场峰会,说中国只想讲自己的话,既不想谈乌克兰,也不愿意讨论人权等议题。

台湾欧盟中心执行长郑家庆说,安全议题向来不是中欧高峰会的重点,但是由于中国与俄罗斯有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西方国家关注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欧盟希望中国至少不要协助俄罗斯。欧盟希望通过中欧峰会这种制度性的定期沟通平台,以既有管道与中国沟通,但中国并不想谈这个议题,结果各说各话,彼此都没有听彼此说的话。

战争使欧洲全面反思

 

 

俄军暴行引发全球公愤,欧洲国家驱逐了超过200名俄罗斯外交官,西方阵营对俄罗斯制裁升级。

开战之后,欧盟通过一系列制裁俄罗斯和加强欧洲安全防卫的政策,首先欧洲议会内部对乌克兰问题展现了"空前的团结",针对乌克兰的欧盟候选国地位、将俄罗斯从SWIFT系统中移除,以及第一轮制裁方案和财政援助都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投票。此外,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战略指南",决定组建5千名"欧洲军"联合部队快速应对危机。北约组织与七大工业国集团外长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会讨论北约的《新战略概念》,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说,新战略聚焦俄罗斯和中国对民主价值观构成的挑战。日本韩国首次获邀参加这场会议。

战争使欧洲全面反思,但是欧洲真的改变了吗?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让欧洲人反思与威权国家打交道的方式,检讨对俄政策,也看清楚与俄罗斯沆瀣一气的中国真实面目。

叶耀元说,中欧关系还没有出现变化,但是欧洲内部其实已经质变。欧洲过去认为战争很遥远,现在全面反思如何减低与俄罗斯经济和能源的互赖性,也反思和平的态势被打破之后,如何确保和平不再被破坏,例如德国提高了军事预算,芬兰和中东欧等国也出现不同的讨论,总体来说,欧洲国家在安全防卫方面正在做更多努力。

而这场战争如何结束,关系到欧洲对俄罗斯的作法,叶耀元说,如果最终普京下台,俄罗斯变成一个更开放自由的国家,欧洲对俄罗斯态度会改变,这也可能影响中欧关系,如果俄罗斯变成一个亲欧国家而非独裁国家,中国的压力会更大,中国将成为少数跟西方价值观不同的国家。那么中国的外部压力愈来愈高,中共对人民的压制会愈来愈大,维稳可能更强烈,以确保内部没有反对声音,可能将更极权、更暴力,中国可能更加被孤立。

郑家庆说,开战之后"欧盟确实改变了",欧盟以往对于安全议题都采"拖"字诀,会员国总是意见纷陈,难有共识,但欧盟现在对于安全议题变得积极,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以来,欧盟已接连发布多项政策,在安全议题上从被动转为主动。战争让欧盟认知到需有更多共识来推动政策。

郑家庆说,欧盟对于安全议题的积极性来自于会员国和欧洲人民的支持。以往会员国并不支持,欧洲人也不认为欧盟在安全上需要扮演什么角色,认为和平唾手可得,也让欧洲人认识到2012年欧盟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是有道理的。欧盟当初成立目的并不是为了经贸或就业,而是为了维持战后和平,避免三次大战,但过去这种说法不受人民喜欢,欧洲人以前认为和平时期为何把预算花在安全上,但战事爆发使欧洲人意识到唯有自己先准备好,才有可能面对未来挑战。

郑家庆指出,这场战争让欧洲有改变,也有所不变。不变的是保持对话,因为那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维持顺畅的沟通管道有助于未来冲突或歧见加深时的沟通。欧洲认为维持跟其他国家对话是必要的,尽管这次中欧峰会没有太多成果,但是至少碰面了,虽然是"聋子对话",但至少有对话,通过其他议题的合作或许能缓和彼此关系,至少让中国愿意在对话平台上跟欧洲交往发展。欧洲还是需要中国市场,无法将中国推向完全的对立面,中欧对彼此都有期望。

德国开始检讨重商主义外交

 

 

欧洲面临二战后最严峻的安全危机,有分析指出这场战争可能将再持续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副教授崔琳说,这场战争让欧洲各国重新检讨对俄政策,特别是德国开始检讨它奉行的重商主义外交,长年对俄罗斯和对中国的经贸高度依赖。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时期的前外长施泰因迈尔近日受访表示他长期支持北溪二号输气工程的立场显然是个错误,坦言当年对俄罗斯的政局发展做出了误判。崔琳说,新冠疫情已使全球重视供应链的安全风险,这场战争进一步敲响警钟,也因此有专家提出全球化可能减缓甚至中断的看法。

十年前,诺贝尔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颁给欧盟,赞扬欧盟在二战后,60多年来在欧洲最血腥战争的敌对国家之间,打造和平与和解,推进欧洲的和平、和解、民主和人权。如今,和平遭受破坏,在战火中惊醒的欧盟正努力做出改变,捍卫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09/173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