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一线采访:上海解封无期“信中共早饿死了”

图为上海封城期间,南浦大桥进行封闭。(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上海疫情封控之下,许多民众陷入断粮危机,甚至有人被饿死。记者截稿前,上海解封仍遥遥无期。有市民说,他看新唐人大纪元的节目,有这方面的提醒要早备粮,如果相信共产党的宣传,早饿死了。

截至4月22日,上海一些小区已封控40多天。中共央视16日称:据不完全统计,3月29日至今,盐城累计销往上海的蔬菜、鸡蛋大米等农副产品达2,500多万吨。

上海市副市长陈通4月19日到宝山区“远景佳苑”小区视察,一户居民家的超大冰箱里,堆满了各种食物和蔬果,餐桌上也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食品。

那么上海民众的真实情况如何呢?多位民众22日告诉大纪元,他们仍面临断粮危机,甚至还收到当局发放的毒食品。

上海静安区许女士说:他们小区从3月12日开始封控至今,政府发过3次物质,每次一两天就吃完了。

她表示:“这几天我找到了小区居委会团购的地方,我加了他们的群,现在我可以买蔬菜了,贵得不像样了。平时买同样多的蔬菜四五十块,现在要128块。我3天前就订了,到现在还没拿到。我现在已经没有吃的了。”

上海徐汇区杨女士说,他们小区从3月9日开始封控,除了核酸检测外,平时足不出户。

杨女士称:“我们小区一共送过4次物资,我们被封到15天的时候,送了一点东西来,还可以。第二次就送了几个葱。第3次送一点米。第4次的时候就不像话了。拿那个不能吃的边边皮皮的肉送给我们。现在又通知了,这个肉不能吃,有的人吃了,已经出毛病了,拉肚子什么的。”

现在公安对毒肉事件立案了,“但还没有补给我们,跟我们还没有任何说法。”她还披露:孙春兰到哪个小区视察,哪个小区会事先发放好多好多的东西,让副总理去看,“我们这里谁也不来,所以大家讲,希望孙大妈到我们小区来一次,让我们也发一点。”

上海黄浦区胡先生指出,“指望政府发物资肯定不行的,因为我们一直看新唐人、大纪元。所以我有这方面的意识。疫情来的时候,我冰箱里面多买了一些荤菜。所以到现在还不至于像其他人那么挨饿。”

胡先生还说:“央视公开造假,它说给上海送了2,500万吨物资。平均一个人就等于将近一吨的物资。可我们到现在拿到什么东西了?封控一个多月了,16斤米,肉是一点没有,一罐午餐肉200克左右,你说我们要指望政府,早就饿死了。有的年纪大了,不会上网的抢购的他就饿死了。像许多年轻人,他也抢不到呀。抢不到他不就饿嘛。”

上海自3月上旬封控以来,在大陆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民众的呼救声:“买不到菜”“要物资”“要饿死了”等。但很多求助贴被秒删。

4月22日的一段视频中,一位在上海的山东女子哭诉:“如果我们一家7口饿死在上海,这个视频为证。”

她说:“我们被关在家里一个多月……政府发了3次物资,谁家里能存多少粮食?我们也在网上购物,就这样吃,一家7口人。最小的不到两岁,还有一个不到7岁……我们一家会被饿死在上海吗?邻居给了几次菜吃,然后,我们去房东地里挖了两次野菜……,实在没办法了,高额的价格我们实在买不起了,没有钱了。我们在家里不能出去,各个路口都封死了……请大家帮助我一下,实在太难了,我们也不知道去求助谁。”

21日的一段视频中说,一名安徽女孩也饿死在上海。另一段视频显示,一名在上海的辽宁男子跪下讨要食物。

上海闵行区谷先生披露:“很多外地人非常可怜,上海人非常排斥外地人,这些人没有收入又没工作得不到物资,封在出租房里又不让出门,这么长时间了早没有吃的了,饿死了,逼疯了,跳楼的都有。”

谷先生说,他们社区发过4次物质,每次一两天就吃完了,幸好自己事先储备了一些物资,所以至今没有饿肚子。“如果不是储备了一些物资我早饿死了。政府不能相信的,原来说4日解封,后来又说15日解封,现在解封遥遥无期了。”

胡先生说:“我妈要是跟我不在一起的话,指望政府肯定早饿死了,又不会网购,吃完了怎么办?又不给你出门,这不逼着老百姓去死吗?”

他指:“孙春兰、李强、龚正天天就知道带个摄像机到处做假,演戏给老百姓看。我妈看电视,天天骂,骂共产党,天天就知道骗老百姓。她说,‘你看鸡蛋又来了,肉又来了’。我就问我妈,我说‘你吃到过吧?’她说‘没有啊,他说天天就骗我们’。现在我们小区老百姓也都不相信他们了。”

胡先生认为,上海这场人道灾难是当局胡作为、乱作为所致。“他们就是瞎搞,管理得一塌糊涂,一个疫情把上海折腾成这个样子,还说要武统台湾,我说你们梦醒醒吧!”

谷先生认为:“现在上海乱成一锅粥,已把中共丑陋的形象彻底地曝露在阳光之下。它们曾经吹嘘自己如何伟光正现在已不复存在了。等待他们的不仅将被抛弃,而是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并被彻底的清算。”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大纪元记者李韵采访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23/173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