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丁咚:置身“悬崖”边上,克里姆林宫的胜利焦虑

作者:
尽管事实上无论是“顿涅茨克”还是“卢甘斯克”,俄军不仅未能有效占领,而且攻势也已停滞,但在绍伊古看来,俄军已经解放了“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领土,并正在恢复和平秩序。考虑到前述诸多因素,不能排除克里姆林宫会如法炮制对第一阶段攻势的做法,在5月9日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仪式上延续绍伊古对外声称的基调。

随着“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将要来临,克里姆林宫陷入“胜利”焦虑之中——在俄乌战争中渴望赢得一场“可见”的胜利,为红场阅兵式“献礼”。

然而俄军在乌全线战略收缩,集中兵力于乌东和乌南之后,整体攻势差强人意,乏善可陈,特别是俄军方最高领导、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亲赴前线督战挨炸受伤回国,更令其陷入停滞。

因此,在整个战局中,俄方很难如愿在5月9日前取得什么了不起的胜利,以至于深知前线状况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公开否认俄罗斯将在任何特定日期前结束战争。

但为对乌战争中屡遭败绩而深感痛苦的克里姆林宫毅然决定保持在“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式的传统,反映出其极不希望自身在俄罗斯人民面前表现出一个失败者的形象,极力向人民展现他一直、总是、永远是一个胜利者,并为实现此目标而付出一切。

对于依靠个人威权维持强力统治的克里姆林宫来说,失败是一个不可接受的结果。从三个方面因素来判断,俄罗斯总统普京很可能会利用“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式这样一个盛大的场合宣布一场“可见”的胜利,并以此证明俄方在“解放顿巴斯(即俄方自称的第二阶段的目标)”行动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击败马里乌波尔的守敌,占领该市,打通了顿巴斯地区和克里米亚半岛的陆上通道,为整个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俄军在第一阶段的战争中先后采取了“闪电战”和全面攻势,但均告失败,导致俄无法达成其对乌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的“初心”目标,但彼时克里姆林宫仍然将其描述为“成功”,将其解释为克里姆林宫主动谋划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开启第二阶段攻势——“解放顿巴斯”。

基于此,尽管俄军第二阶段的攻势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胜利,即便是俄军对马里乌波尔接近于全面控制,也主要得益于俄方在第一阶段的行动,但克里姆林宫仍然可能将对马里乌波尔市攻势的重要进展,归结为第二阶段“特别军事行动”的成功战例。

第二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伴随着第二阶段攻势的整体停滞不前,克里姆林宫近期在对马里乌波尔持续进攻和停止进攻之间两次出现摇摆,并最终仍决定在乌军和部分平民困守亚速钢铁厂的情况下,坚持进攻,凸显出克里姆林宫的微妙心态:

在这段时间,尤其是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督战期间,普京是希望前线出现“奇迹”,夺取“可见”的胜利的,但情势的发展令其不得不作出判断,除了俄军已总体控制的马里乌波尔市之外,俄方不可能5月9日前不可能在任何地点取得像该市那样的“成功”。

第三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俄罗斯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已经把克里姆林宫推到悬崖边上,其亟需在早早公布要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式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通过宣布一个“可见”的胜利,既向国内提供一个其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进行这么久取得何种成果的“交代”,也为克里姆林宫长脸,维系其无往不胜的威权形象,而这关系到其执政是否稳固。

事实上,克里姆林宫为此已有所铺垫,开始宣扬其对该市的全面“控制”及其在该市的“胜利”。

悬念是将马里乌波尔市的胜利视作第二阶段的阶段性关键“胜利”,还是宣称包括马里乌波尔市在内的第二阶段的全面胜利。

比如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5月4日在一场会议上称,马里乌波尔市处于俄罗斯军队的控制之下,该市的和平生活正在改善中。

他说,“从民族主义分子手中解放出来的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领土,正在恢复和平生活,其中包括亚速海岸边最大的工业和交通枢纽马里乌波尔。它在俄罗斯军队的控制之下。”

尽管事实上无论是“顿涅茨克”还是“卢甘斯克”,俄军不仅未能有效占领,而且攻势也已停滞,但在绍伊古看来,俄军已经解放了“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领土,并正在恢复和平秩序。

考虑到前述诸多因素,不能排除克里姆林宫会如法炮制对第一阶段攻势的做法,在5月9日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仪式上延续绍伊古对外声称的基调。

在开启对乌战争进入第71天之际,俄军在前线损耗严重,同时西方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动也日益加剧,内外相逼之下,使克里姆林宫越来越难以支持一场长期的战争,持久战更有利于基辅

正因如此,在战前和开战之初,对和平谈判不屑一顾的克里姆林宫,即便基辅当局变得三心二意,也仍然对谈判持开放态度,并反过来指责乌克兰态度前后不一,在谈判方面“缺乏可信的工作意愿”,抱怨西方大国无视乌克兰对俄罗斯所控制领土的攻击。(是不是特别不可思议?)

三个“不信任”正愈益强烈地困扰着克里姆林宫,并使置身“悬崖”边上的俄罗斯更趋危险,使最高领导人日益陷于“孤岛”之中。

从对“布达佩斯安全备忘录”的背弃、战前反复否认俄罗斯将会“入侵”乌克兰到战争前期谈判中态度多变,乌克兰及其西方关键盟友都已无法再继续信任普京当局,不相信通过谈判能维持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持和平,不相信在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能履行协议。

无论“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是否确出自普京之口,但这显然是过去二十多年维系其与俄罗斯人民之间信任契约关系的核心因素。但克里姆林宫不惜一切,包括经济崩溃、中断发展进程及人民困苦的前景,也要坚持俄乌战争的做法,已经使人民越来越难以信任克里姆林宫的承诺——战争之后经受西方史无前例的制裁、限制和孤立的俄罗斯将面临经济和社会危机,不大可能是“强大”的俄罗斯而更可能是一个“废墟”的俄罗斯。

第三,西方对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动有意识地针对过去二十多年支撑普京政权的忠诚体系、精英阶层,他们的完美合作,在民选制度下共同创造了普京长期执政的“神话”,但俄乌战争与克里姆林宫此前发起的任何一场战争或军事行动都不同——它将从根本上动摇克里姆林宫的亲信分子、俄罗斯精英阶层的利益,动摇其忠诚体系。

这些因素导致克里姆林宫“高处不胜寒”,在战争持续发展下去的情况下,拖得时间越久,三大因素越考验克里姆林宫统治的韧性。

一个紧迫的现实选择摆在克里姆林宫主人面前:

是像对第一阶段一样,以草草地宣布达成目标,赢得胜利,结束第二阶段,甚至结束整场战争,或者至少为其作出铺垫,还是在悬崖边上毫不动摇、不惜一切,并冒着三个不信任联合勒紧其脖子的风险,继续“熬”下去?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亚欧视点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506/174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