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孩子和奶奶出去玩,在过马路的时候,松开了奶奶的手,但是奶奶及时的抓住了孩子,保证了安全,回到家后,奶奶很生气,打了孩子几巴掌,但孩子丝毫没有认错的意思,两个人对峙了好久,在爷爷的劝说下才结束。
实际上,这并不是说孩子固执,而是奶奶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换句话说,任何父母都会非常生气,如果汽车意外驶过,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打骂孩子并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对于与儿童安全和行为有关的问题,我们应该事先与儿童讨论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这些是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保证,在抚慰和接受孩子们情绪的同时,给孩子灌输安全的意识。
一、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发脾气
前段时间,看《不可思议的妈妈》,感叹胡可真的会教育孩子。胡可的儿子因为妈妈没有给他帮忙装机器人就开始发脾气,但是胡可跟儿子讲道理说,装可以,但是要先吃饭。
当小鱼因为无法拿走他心爱的玩具而哭泣时,胡克说:“我知道你非常想要这个玩具,但是要遵守规则,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整个程序中,每当小鱼烦恼时,胡可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知道”,然后再温柔地告诉孩子理解他的内心感受,但仍要遵守规则。
孩子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而父母不可能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即使孩子暂时不能接受,也应该采取柔和而坚定的态度,让他知道父母会遵守这一原则,这样,孩子就不会使用哭泣来强迫父母屈服。
二、威胁会破坏儿童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1月1号那天,儿童幼儿园举行活动,有一个孩子想让妈妈抱着她,但是母亲不耐烦的把女孩推开了,并且开始斥责孩子,妈妈尖锐的声音把女孩给吓哭了。
妈妈看到她开始哭泣,更加生气了,用手将小女孩的头推了一下,这时候旁边的人劝说:“抱一下又没事,孩子三岁正是粘人的时候。”但是这位妈妈坚持不能娇惯孩子。然后他指着孩子,大声说:“闭嘴!再哭试试看。小女孩看到母亲的凶猛表情,恐惧地双手捂住了嘴。母亲看到小女孩乖乖地“闭嘴”后,满意地点点头,拉着小女孩继续排队。
有些时候,为了保护自己,孩子可能选择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表现出别人需要的样子,例如强迫性地照顾他人,不发自内心地大笑等,以便获得其他孩子的爱。
但是这种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心理问题,就和小女孩妈妈逼迫小女孩一样。当一些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会夸大自身的负面情绪,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三、儿童的情感学习经历深受父母的影响,父母也是稳定儿童情感的主要来源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进行的一项调查,把父母为情感教练的孩子更能够应对自己的情绪,对挫折的容忍度更高,并且具有出色的社交技巧和学业表现。如何成为儿童的良好情感教练?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父母。让我们想象一下在以下情况下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孩子:妈妈,我怕狗。妈妈:狗有什么可怕的?我们是男子汉!
正确的反应如下:
1、一个有趣的母亲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做出回应
夸张地说“我也很害怕”,当母亲以这种方式做出反应时,孩子就会认为对狗的恐惧是自然而正常的,母亲夸张的反应,孩子们通常会傻笑着向妈妈学习,这可以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2、表现平静
如果妈妈很难做出上面那样的回应,这个时候可以先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跟孩子说,有自己在,他们不会伤害到你的,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到内心的安全感。
3、接纳孩子的想法
“妈妈小时候就害怕狗,但是长大后就不会再怕了。”接纳孩子的想法可以体会孩子的心理,这个时候就可以表现出与孩子相同的情绪,让孩子认为自己的反应是正常的。
总结
孩子在平时生活中难免会发脾气,这个时候父母不要急着去责备孩子,而是应该耐心的指出孩子的错误,用温柔的态度来感化孩子的内心,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孩子的情绪受父母的影响很多,父母要在平时多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观察、模仿,孩子不断吸收父母的情绪风格,在孩子面前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益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