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中共篡改教科书灭殖民史 否定香港国际地位

香港教科书近期被篡改,扬言“香港不是(曾经的)殖民地”;以及政府任由殖民地时代的香港象征——珍宝海鲜舫自生自灭,都被视为否定香港殖民地历史的举措。有时事评论员认为这场转变,会进一步发展成更改殖民时代留下的街道名、拆走维多利亚女王铜像等等洗擦殖民历史的行动。

香港教科书近期被篡改,扬言“香港不是(曾经的)殖民地”。有时事评论员认为这场转变,会进一步发展成更改殖民时代留下的街道名、拆走维多利亚女王铜像等等洗擦殖民历史的行动。图摄于2006年,保育团体在天星码头挂出要求政府尊重香港文化历史的标语。

香港教科书近期被篡改,扬言“香港不是(曾经的)殖民地”;以及政府任由殖民地时代的香港象征——珍宝海鲜舫自生自灭,都被视为否定香港殖民地历史的举措。有时事评论员认为这场转变,会进一步发展成更改殖民时代留下的街道名、拆走维多利亚女王铜像等等洗擦殖民历史的行动。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细良指出,中共和香港特区政府这场“洗擦殖民地历史运动”,背后是试图简化香港1997年前的历史为英国人压迫华人,并进一步收回由香港以往殖民地身份衍生的“次主权”和国际地位,再包装市民拥有的权利为“一切源于《基本法》”。查洗擦殖民地历史象征、“次主权”问题,与官方就《基本法》的宣传,以至这场篡改殖民地历史和政治叙述的风波,可追溯至2000年代的拆除历史建筑事件。

珍宝海鲜舫现于南海海面翻覆,命运成疑。刘细良在网台节目“三不馆”中,提到海鲜舫是殖民地时代西方的“东方想像”及“East meet West”(东西方在此相遇)的代表。从1960年代开始,香港被西方游客视为东方传统和西方文明交汇的地方,由此吸引游客。位于香港水面的海鲜舫,即成为香港象征,亦是西方对香港普遍的印象,但香港特区政府无制订政策去保育海鲜舫。

从1960年代开始,香港被西方游客视为东方传统和西方文明交汇的地方,由此吸引游客。位于香港水面的海鲜舫,即成为香港象征。(Dale De La Rey/ AFP)

他认为这种“不作为”是政治决定,认为殖民地的事物“不馨香”,而政府不试图去挽救海鲜舫,是香港的悲哀,涉及港府试图涂改、磨灭自己的历史。

磨灭殖民地历史改变香港“次主权”

查民间对殖民地历史的保育,始于2006年的保卫天星码头、皇后码头,免因中环填海工程拆卸的运动。当时“80后”社运人留守皇后码头绝食,以求不迁不拆天星码头及皇后码头。

2006年天星码头被迁拆。(Samantha Sin/ AFP)

该两座码头在1950年代先后建成,皇后码头及其相连的爱丁堡广场,为历任港督到港履新,以及英女王到港上岸,并接受官式欢迎的地方,非常具有历史价值。不过,当时的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即使面对反对意见,仍坚持必须清拆。

在争议中,当局将码头定为“一级历史建筑”,而非法例上不可清拆的法定古迹,最终于2007年将皇后码头拆件,置于大屿山的政府爆炸品仓库,待日后重置。

2007年,皇后码头遭迁拆,当时很多保育人士及市民抗议不满港府洗擦殖民地历史。(Mike Clarke/ AFP)

林郑月娥2009年曾经表示,决定在中环新填海区的9号和10号码头之间重置皇后码头,恢复其码头功能,约在2013年完成。不过,皇后码头至今仍未重现,港府亦再无提及,事件恐怕已不了了之。

建于1957年皇后码头,是英国王室访港和港督登陆香港的官方仪式地点。平日,不少长者会聚在码头的长椅上下棋。(Woody Wu/ AFP)

“去殖民地化”阴魂不散

刘细良提到,事实上殖民地的象征,早于2000年代起已陆续消失,现在虽然未有更改有殖民地色彩街道名称的计划,但“去殖民地化”的建议,之后见于香港街边五十多个由英治时期已存在、铸有英国王室徽号及王冠标记的旧邮筒上。

在1997年中共接收香港后,原本红色的邮筒被漆成绿色,与大陆的邮筒一样。2015年,香港邮政指以上在邮筒的标记“不合宜”,又可能引起市民混淆,计划覆盖标记并拆除部分旧邮筒。不过建议引来保育团体反对,可幸计划暂时仍无下文。

英治时期铸有英国王室徽号及王冠标记的旧邮筒。(Mandel Ngan/ AFP)

“去殖民地化”及否定香港曾作为英国殖民地,如今从论述上走入教科书。在最新经政府审批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科书中,叙述香港在1997年前并非“殖民地”,而是由英国实行只拥有治权的“殖民统治”。中国政府自称从未放弃香港主权的说法,被学者批评为篡改历史。政府官员亦扬言“香港以前不是殖民地,回归之前都不是”,又批评是主权移交前坊间市民的理解有落差。

香港历史学家杨颖宇早前表示,当局是以篡改教科书中,抹去香港曾作为殖民地的历史,去否定香港的殖民地身份有权按二战后联合国的安排,寻求独立的事实。刘细良在网台节目中进一步提到,现在发生的变化,不止是洗脑教育如此简单,而是透过香港不是殖民地的论述,收回由香港以往殖民地身份而衍生的“次主权”和国际地位。

2006年的保卫天星码头运动。(Mike Clarke/ AFP)

中共刻意否定香港“次主权”和国际地位

查香港是否有“次主权”的讨论,最沸沸扬扬的一次,为2010年马尼拉人质事件后。当时时任特首曾荫权直接致电菲律宾总统,但对方未有接听。之后大陆评论员阮次山批评曾荫权,作为中国属下的特别行政区首长,僭越身份直接联络菲律宾总统是“不对等”。

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随后发表文章,指香港拥有“国家赋予其领土在个别范畴有主权能量”的次主权,曾荫权的举动符合“次主权”。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亲共人刘兆佳其后宣称“次主权”论,与“港独”、“削弱中国政府的对港主权”等论调,随后相关的公开讨论终结。

刘细良认为,香港的“次主权”体现于能够以独立身份参加国际组织。查《基本法》第151条,定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

《基本法》第152条则定明香港参与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组织和会议的办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派遣代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成员,或以中央人民政府和上述有关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允许的身份参加,并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发表意见。”

据政府资料,香港在不少国际组织获得成员资格,始于1997年前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时。香港现时以独立身份参与不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60个,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东南亚中央银行组织等。

以国家为单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方面,香港现参加37个,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电信联盟、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世界银行、万国邮政联盟等。

另外,在体育领域,香港可以独立组队参加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

重溯历史虚构一切源于《基本法》

香港正因为殖民地的历史和地位,带来可以独立参与国际事务的身份。查现时香港仍然持续参与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参加时间最长的为1877年开始参与的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

香港现时可以“单独地”参与国际组织,保持1997年前在国际上的地位,获《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确认。

不过刘细良认为,“洗擦殖民地历史运动”意图将1997年前的历史全部当不存在,定性殖民地管治全部都是坏的,不值得尊重、赞成和讨论,继而将香港的历史定于1990年《基本法》颁布之后。企图将一切好处归于因为《基本法》赋予香港人有选举权、国际地位,“一切源于基本法,是中共授予你的”,这种论述是与殖民地年代长大的港人人完全不同的认知。

查政府早于约10年前,已经推出一系列广告,带出“一切源于《基本法》的论述。当时的广告,讲述源于《基本法》,香港及市民可以“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出入境自由”、“以‘中国香港’身份参与奥运”等。

当时即引来大专学者质疑是“洗脑广告”,珠海学院新闻及传播系讲师林静洁2013年在《苹果日报》撰文,批评广告的讲法混淆事实,质疑当时《基本法》才实施15年多一点,却被说成是一切的根源。她写到:“难道权利、自由,我们以前没有,要有了《基本法》才有吗?营商自由,英治时期没有吗?出入境自由,不是从来都有吗?”她也指出,“我们过往享有的权利,97后继续享有,我们该庆幸此等权利没有被剥夺,但《基本法》没剥夺的,就等同‘源于基本法’,逻辑欠奉”。

杨润雄将主管文化因染红教育有功

据刘细良分析,中共的历史论述中,会形容1949年前的民国时代很惨,是由中国共产党打救中国人民。香港亦一样,中共刻意讹称香港人在殖民地统治下很惨。因为被人占领,香港人只能委曲求全,直至到1997年中国强大,收回主权就开始赋予香港人民主选举,改变香港整个政治发展论述。

刘细良解释,中共“不要再说以往殖民地时代的选举,讲什么普及而平等的选举、彭定康政改方案,那些全部当不存在,那是殖民地管治的东西,全部是‘衰格嘢’(品性不好的行为)”,继而开动宣传机器在学校中洗脑,讲述殖民地生活如何痛苦等等。

他确信,共产党就是从文化历史入手,再到政治、群众组织工作。来届政府设“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就是要监控电影电视、教科书、艺术展览,有否所谓的殖民地论述、政治不正确的东西,由现任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负责,是因其“在教育染红中做出成绩来”。刘细良预计中共及港府将来会将用在教育的方式移用在文化领域,否定殖民地历史就从教科书开始,与大陆发起政治运动的方式十分相似,一切都“不是偶然”。

移风易俗“从娃娃抓起”否定西方核心价值

刘细良更表示,中共经常将香港的问题归咎于眷恋殖民地,认为是由英治时代开始“埋地雷”,例如争取民主普选、彭定康方案等,故现在要将中国模式强加于香港身上,之后更要彻底打倒和否定以往西方的一套。既然殖民地长大的一代不能改变,就以大陆的方法“从娃娃抓起”。

他预计将来教授的香港史是中共版本,讲述香港被英国强占实行殖民管治,香港人继而被英国人压迫,华人受歧视,英资在香港搜刮民脂民膏,然后就是改街名,讲西方价值全部都是坏的,再符合大陆“七不讲”,否定西方核心价值的运动。

按大陆的历史经验,刘细良预计这场政治洗擦运动会遍及香港每一个人,包括从政的人会出来“打倒昨日的我”,说英治时代如何地不堪,否定以往自己在殖民地时代的工作、角色、表现,将正面全部改做负面,“你唔过关就冇得捞”(你不过关就没得干)。他举例指,曾经属泛民主派现后来归顺中共的汤家骅,早前现已发表文章称“殖民地时代看电影要唱英国国歌、观众要起立,今天不用了”的虚假陈述,就是其中例子。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大纪元记者理尔、张瑛瑜综合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26/176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