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外交顾问追忆:安倍遏制中共 有人格魅力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8日遇刺身亡,震惊全球。中华民国副总统赖清德以亲友身份赴日悼安倍,台日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安倍外交顾问谷口智彦的追忆文中就提到,安倍遏止中共的对外扩张,并赞安倍的人格魅力,可很快与各国领袖成为好朋友。

为了追悼和感谢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有175家台湾企业、团体及个人2022年7月15日联名在日本《产经新闻》登广告。文中指出安倍是诉求“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真朋友。(中央社)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8日遇刺身亡,震惊全球。中华民国副总统赖清德以亲友身份赴日悼安倍,台日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安倍外交顾问谷口智彦的追忆文中就提到,安倍遏止中共的对外扩张,并赞安倍的人格魅力,可很快与各国领袖成为好朋友。

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长矢板明夫17日在脸书发文表示,他读了安倍的外交顾问、庆应大学教授谷口智彦发表在《日本时报》(Japan Times)上回顾安倍外交的文章,感慨良多。谷口智彦是记者出身,多年担任安倍的英文演讲稿撰写人,曾多次跟随安倍出访。每次重要演讲前,他都要和安倍深谈之后才执笔,是最了解安倍外交思想的人。

谷口提及,安倍担任首相期间出访过176个国家,他的专机飞行距离为1581,281公里,差不多绕赤道40周。而且,安倍一直努力不让自己的出访行程影响到内政。2015年安倍出席国会的时间达到370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到周末他都会登上飞机。谷口称之为“残酷(brutal)的行程”。

“因为安倍知道日本周围有俄罗斯朝鲜和中共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对日本是严重的威胁。”谷口说,“面对如此危险的局面,安倍只有花更多的时间和民主国家结成更牢靠的伙伴关系,同时提高国际地位,才能使日本更安全”。

谷口指出,安倍提出了印度太平洋战略,同时主导成立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如果没有安倍,“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也不可能实现。这一切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遏制中共的对外扩张。

谷口还说,安倍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的人格魅力。安倍可以很快地和各国的领袖成为好朋友。这从安倍遇刺后各国领导人发表的讲话就可以看出,除了个别国家以外,几乎没有程序性的官样悼念文章。很多人都难以掩盖内心的悲伤,吐露了对安倍的真情。

美国前总统川普特朗普)说:“晋三是我的真正的朋友,也是美国的重要朋友。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是一个爱国者。他是一个怎样伟大的人物,历史会告诉我们的。”加拿大的特鲁多首相说:“朋友,你不在我们会觉得寂寞。”印度的莫迪首相说:“面对最亲密的朋友的悲剧,我感到了难以用言语表述的冲击和悲伤。”

矢板明夫表示,谷口曾经在别的著作中提到,安倍和川普有良好的信任关系,他们经常在高尔夫球场上谈论国际政治。川普的很多亚洲政策都听取了安倍的建议,或者受到了安倍的影响。比如说:如何让朝鲜停止核开发、对中共采取强硬态度以及对台湾的支持。

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高度评价安倍说:“这些年来,不论台湾遇到震灾或是疫情挑战,安倍前首相总是伸出援手。在国际场域,他也为台湾仗义执言,积极支持台湾的国际参与。安倍前首相对台湾的友好和温暖,将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安倍是真朋友175家台企、团体及个人买日媒全版广告致哀

谢金河15日在脸书发文《善的力量:安倍活在大家心中!》指出,15日《产经新闻》刊登全版广告,追悼及感谢安倍晋三,这则广告由台湾175家企业、团体及个人联名追悼,由安倍晋三台湾之友会号召募款,一天便达标,下款写着“台湾人有志一同”!这则广告登出,在日本得到很大的回响。

全版广告内容指出,“谨致哀悼,我们绝不会忘记安倍前首相为世界自由和民主所做的伟大功绩,将延续遗志,持续推动台日亲善。”广告中也指出安倍是诉求“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真朋友。

“政治人物离世之后,能受到这么多民众自动自发前往致哀的”,谢金河说,除了前总统李登辉,安倍堪称是最受到台湾民众欢迎的外国政治人物。安倍两任首相,且创下任期最长的纪录,他的安倍三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结构改革)改变了失落的日本,他对台湾的友善,大多数台湾民众都可以感受得到。

他说,这次安倍遇刺逝世,冲击地缘政治威力巨大,日本国会议员改选,执政联盟已取得三分之二修宪门槛,预告日本政局将有大变化。而安倍射三箭的第一箭就是让日圆贬值,日圆已经贬到139.38兑1美元,这又是大时代的序幕。

他说,这次副总统赖清德以亲友身份赴日吊安倍,这是台日关系令人难以想像的新变化!

谢金河表示,国际政治背后角力暗潮汹涌,台湾经常感受到中共军机绕行及中共国台办官员叫嚣的压力,这是善与恶之间的差距。最近日本报导《台湾有事》、《安倍大战略》都成畅销书,安倍的影响力仍在台湾发酵。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9/177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