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民意 > 正文

乾元:咏蝉小诗何以成了舆情风暴

作者:
真实的原因是人们太需要宣泄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个不让说、那个不让说,每个不让说都会产生后果,文字狱的结果只会是更多的愤怒、更多的沉默,然后是一场总爆发。

上海滩名记者宣克炅因一首《致知了》打油诗,其中包括“高高在上”、“自以为聪明、肥头大耳”等用词,被当局理解为影射习近平后责令检讨。

上海记者宣克炅清晨跑步,遇到知了头顶鸣叫起兴,写了首小诗发表在个人微博上,没想到迅速被广为流传,成了坊间热议,实在是他本人没有想到,可能也无法想到的闹剧。

蝉鸣是中国古典诗词常见的意象,很多大诗人都作过出色的描写,但在他们笔下,蝉是吸风饮露,人品高洁的象征:虞世南咏蝉,暗指君子达人行于世上,靠的品德高贵而不是帝王,就像蝉鸣远播靠的不是西风一样;骆宾王咏蝉,也是用蝉来比喻自身的清高,希望早日摆脱囹圄,回归自由;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更是千古名句,诗人并没有因为蝉的“噪”而感觉到心乱如麻,反而却“逾静”,说明诗人的心静,所以反倒从蝉鸣获得了更大的内心安静来。

但宣克炅的打油诗却出色的表达了另外一种意象。闭嘴!/说你呢/高高在上/一片聒噪声/平添几分燥热。要知最近整个中国大地,陷入了一片酷暑当中,连续多日40多度的高温,又多次的打破了很多城市的高温记录。宣克炅直接从蝉鸣的“噪”,感受到了内心的“燥热”,不止说明他内心世界的不清净,也说明了环境迫人,逼人无奈,你想清净也清净不了,以致于脱口而出,大声斥责蝉鸣这一自然现象,难道这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吗?如此高温酷暑,还要成天测核酸,随时的封城封小区断人财路,还要随时封闭人们的嘴巴,不能评论铁链女,不能评论唐山打人事件,不能评论河南银行暴雷,然后却有人高高在上成天指示人们学习它的著作,领会它的精神,贯彻它的思想,那当然是想让它闭嘴了。诗言志,即使作者无心插柳,但这首诗的上半部分却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诗的下半部分就更有趣了:自以为聪明/肥头大耳/土堆里/蛰伏/5年以上/才爬出阴间/却只会用屁股/唱夏日里的赞歌/不知人间疾苦酷暑。自作聪明、肥头大耳、蛰伏、爬出阴间、用屁股唱赞歌,自古以来咏蝉的诗歌中是没有这些意象的,一个小小的蝉它也承受不了这么暗黑沉重的意象,诗歌的意象是一定要有所附着的,解读的人一看这些意象与蝉扯的太远,自然就会想到有所指,所以一切“含沙射影”的联想就成功的附着在某人头上了。我再次指出,不管作者的立意如何,这首打油诗具备诗歌赋比兴的所有特点,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不止当下会流传,将来也会在现代诗歌中占据一席之地,不由得作者怎么想,诗歌自己是有生命的,很多诗歌最终的解读与原作者的想法差距甚远,照样可以流传不朽。

真实的原因是人们太需要宣泄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个不让说、那个不让说,每个不让说都会产生后果,文字狱的结果只会是更多的愤怒、更多的沉默,然后是一场总爆发。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9/177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