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什么?功名利禄?花天酒地?还是柴米油盐?这是一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人们逐渐沦为流水线上的挣钱机器,本想成为生活的主人,最后却成了金钱的奴隶。我们一生都在追求通俗意义上的快乐,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庄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庄子·至乐》提出“至乐无乐”满足内心的精神需求,寻求自我的安适,才是真正的快乐。人生在世,保持自然的生活方式、淡然看待世俗名利物欲、心怀看透悲欢离合的旷达超然,便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心游万物,平凡中感悟不平凡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快乐,缺的只是一颗善于发现快乐的心。有一次,庄子与好友惠子在濠水桥上散步。看到水中的鱼,庄子有感而发道:“鱼在水中从容悠闲地游玩,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却怼道:“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它快乐?”庄子也不甘示弱:“你也不是我啊,你又怎知我不懂鱼的快乐!”惠子继续怼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但你不是鱼,那么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就无可辩驳了!”
庄子笑着不紧不慢地说道:“别急,咱再从头缕一缕!你看,其实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话时,就已经默认了我知道鱼快乐才来问我的,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是在桥上知道的!”这就是著名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故事。
从这场辩论可以看出他们二人不同的生活志趣。惠子的思考理性,而庄子则是感性的:我在桥上散步时很快乐,而水中的鱼就像此时的我一样,所以鱼也是快乐的。从“无趣”的微小事物中看到生活的情趣,这就是庄子的“心游万物”。庄子笔下的世界总是意象繁华,人生、宇宙之于庄子,都可放浪形骸、傲慢逍遥。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一只不甘寂寞的北海大鱼,化身为鹏,激起三千里浪花,扶摇直上九万里云霄,只为了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庄子做梦自己变成了一只悠然自得、翩翩飞舞的蝴蝶,梦醒之后,却傻傻的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蝴蝶还是庄周。相比先秦诸子削尖脑袋想进入统治者阶级,庄子却寄情于身边的小事,从中收获乐趣、感悟道理。
于是,庄子看到螳螂伸臂,便有了“螳臂当车”,提醒世人莫要不自量力;看到井中之蛙,便有了“坐井观天”,告诉人们不要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看到古树因不成材而避免被砍伐,便有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意在“不为无用之事,何以度有涯之生”;看到两条鱼在干涸中的艰难求生,便有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启发世人情到深处,放弃执着才是真正的豁达。庄子用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从最平凡的小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情趣和智慧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简单而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大知闲闲,尽享心灵之乐
同为道家一脉,庄子的人生理想与前辈老子是有区别的。老子内敛克制,庄子却傲慢逍遥。在那个礼崩乐坏、战火纷飞的时代,世人皆为功名利禄折腰,庄子却视名利如粪土,隐居村野,乐得自在。楚威王想请庄子出山,于是派了两位大臣去请庄子。
他们找到正在濮水垂钓的庄子,将来意说明,见庄子持竿不顾,还以为这是庄子的考验,就执着地等在一边。庄子见他们不走,便淡然地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楚王把它放在宝箱珍藏,还以锦缎覆盖,供奉在庙堂之上。我想问你们二位,若你们是那只神龟,是希望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继续活着在泥水中玩耍呢?”“当然是继续活着在泥水里玩耍啊!”两位大臣回答。庄子点点头,说:“这就对了,你们回去吧,我还要继续在泥水里玩耍呢!”
这是《庄子》“曳尾涂中”的故事。这就是庄子,冷眼不问名利,宁肯逍遥乡野,也不肯接受高官厚禄。他从物欲的奴役中跳出,探索精神世界的自由和广博。闻一多说过:“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中国文学的源流,从庄子而出,绵延几千年。这些读懂了庄子的文人,他们的人生也如庄子一样精彩而快乐。
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随遇而安,无往不快,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陶渊明的结庐人境,采菊东篱,在兵荒马乱、政权更迭的乱世,守住自己的一方净土;嵇康的竹林放歌,耿介一世,不屑于沽名钓誉,留下广陵绝响,奏响生命韵律;李白的酒入豪肠,自由不羁,“诗成泣鬼神”,吟出半个盛唐。
《庄子•齐物》有句名言叫“大知闲闲,小知间间”。说的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广博豁达,超然于物;而拥有小聪明的人则斤斤计较,蝇营狗苟。人被抛之于世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短暂且有限的生命里,盲目地追求世间浮华并不能达到内心真正的愉悦,唯有抛弃现实世界利益权贵的“小聪明”,转而追求精神世界旷达超然的“大智慧”,才能活得自由潇洒,获得真正的快乐。
超然旷达,活出潇洒人生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却看到庄子却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气愤地斥责他的无情。庄子解释说:“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想想,人你的一生就像四季回转,我的妻子只是离开了这间陋室,去天地之间逍遥快活去了,而我却还在这里哭哭啼啼的,不通晓天命,岂不是太没道理了,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这就是庄子“鼓盆而歌”的典故。
庄子唱歌,并非无情,而是在用乐观豁达的精神面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正如泰戈尔所言: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庄子逍遥一生,在临死之际依然幽默旷达。在他将死时,弟子们商议着为师父进行厚葬。听到弟子们议论的庄子回光返照般地坐起,说:“你们是应该厚葬我,就让天地作为我的棺椁,日月星辰作为陪葬品。这样的话,世间万物都能为我送葬,还有什么样的葬礼比这更风光!”不得不说,面对生死有如此的潇洒与豪迈,人间能得几回闻!
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如果连这一点都能看透的话,人生还能有什么困难呢?生死齐一,齐一生死,面对短暂易逝的生命,我们不学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叹息,也不仿苏东坡“人生如梦”的无奈,更不能有看破红尘的消极颓唐。面对生命,要有看透生死的勇气。生命易朽,但是对生的激情是永存的。一个人只有看透了生死的意义,看清了生命的价值,才能顺应自然,重生乐生。而一旦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可爱,人自然就会豁达和超脱起来,活得洒脱又快乐。
结语:
纵观庄子一生,不为入世而混迹人世,而是对俗世随顺迁就,知世故而不世故,这是庄子的“游世”思想。我们常常不快乐,是因为过于倚重外物和环境。人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越来越复杂,但快乐其实十分简单。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活在当下,乐在当下,热爱自己本来拥有的一切,去除“唯物质享乐”的腐朽观念,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让世俗功利蒙蔽你的心灵,淡然面对得失,坦然接受成败,才能超脱物我,找到快乐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