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汤名晖:放弃核武却未遭俄国侵略的哈萨克

作者:
哈萨克深知自身是中国通往欧洲的关键路径,又位于俄国的腹胁之处,是中俄兵家必争之地,保持各方平衡,待价而沽才能确保国家安全。虽然哈萨克甫经历政局更迭,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贪腐与不均,但是在对外关系上却能成为多种关系之间的支点,并以此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哈萨克总统托卡耶夫对外引进俄国推翻亲中前总统,在非常时期将哈萨克回归中俄相互制衡的常态。(维基百科)

2022年9月,中国、俄罗斯和教廷高层陆续前往哈萨克,该国顿成地缘政治与文明交汇的重心,对于历史上作为丝路文明枢纽的哈萨克而言,各国文明汇萃一堂在历史上并不陌生。但这场四方文明碰撞盛会,在冷战结束以来也是极为少见,而且还是在今年一月甫平定动乱的国度。哈萨克如何发挥文明与地缘的优势,值得同样位于东西文明与秩序交汇的台湾考察。

代表罗马天主教的教宗方济各(Franciscus)、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的普丁(Vladímir Vladímirovich Pútin)、以及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相继前往中亚伊斯兰大国哈萨克。虽然独缺西方基督新教的代表,但已展现哈萨克的文明与地缘韧性,能于乌俄战争与自身的动乱中保持相对自主,并且在东西方争执国际秩序之际,寻求各方可能的对话机会。

政权虽有更迭地缘政治的智慧不因人而废

今年一月2日,哈萨克发生动乱,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NūrsūltanÄbışūly Nazarbaev)未能如2018年的局势顺利“维权”,终于在现任总统的巧计安排下结束实权。纳扎尔巴耶夫长年的威权政治与裙带关系终究不是应当存续的政治秩序,现任总统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对内运用看不到石油财富,且生活于贫富不均的人民,对外引进俄国推翻亲中前总统,在非常时期将哈萨克回归中俄相互制衡的常态。

今年1月2日动乱伊始,托卡耶夫于一周内向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CSTO)提出援助请求,3,000名俄罗斯伞兵便于1月6日上午迅速抵达哈萨克,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也陆续派遣部队,俄国动员的效率超乎常理,且时逢乌克兰战争发动前夕,应是已有介入准备。或可解读俄国的迅雷不及掩耳,是为显示中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无所作为,并且获得哈萨克对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支持。

然而熟读历史的总统托卡耶夫,持续前总统路线,且更熟稔运用东西方国际政治与文明的矛盾,并未对俄国展现支持。托卡耶夫于6月17日“第25届圣彼德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的表示,“哈萨克不会承认科索沃、南奥塞梯或阿布哈兹的国家地位,此原则也适用于乌克兰东部。”时序稍早的2017年,他更要求以拉丁字母取代沿用自俄国的西里尔(Kirillica)字母,对俄国立场保持距离,却又能巧妙借力使力,稳定自身权力。

哈萨克成功运用本身文明与地缘交汇的优势,巧妙扮演了东正教、华夏与伊斯兰三大文明之间的平衡支点。(维基百科)

运用多方关系平衡维持国家主权

哈萨克深知自身是中国通往欧洲的关键路径,又位于俄国的腹胁之处,是中俄兵家必争之地,保持各方平衡,待价而沽才能确保国家安全。虽然哈萨克甫经历政局更迭,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贪腐与不均,但是在对外关系上却能成为多种关系之间的支点,并以此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哈萨克基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身份与俄国维持连结,保持着“独联体”(CIS)、“欧亚联盟”(EEU)、“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的成员地位。更特别的是,哈萨克也与西方建立相当关系,还是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artnership for Peace, PfP)的成员,作为中亚国家,也同时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OSCE)的一员。

在文明层面,哈萨克以历史上的丝路大国为名,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透过中国平衡俄国。民族和宗教方面,哈萨克以突厥语族的一员,被土耳其视为突厥民族的重要合作对象,是突厥国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Turkic States)成员,同时也是伊斯兰合作组织的一分子。

哈萨克境内的拜科努尔太空发射场(Kosmodrom Baykonur)是全球最重要的太空发射中心,也是对俄国重要的谈判筹码。场内拥有13个发射台,可以发射载人太空飞行器、大型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及多种导弹,发射场土地由俄罗斯向哈萨克租借使用至2050年,俄国虽有东方发射场的计划,具体时程仍未确认,规模也不如拜科努尔。

这些基于各方能动性建立的关系平衡,使得哈萨克能在俄国派军进入国内后,也能让俄国遵守集体安全组织的规章撤军,未能损及哈萨克的国家主权与利益,未如西方国家预估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引进中国平衡俄国仍能拒止外国势力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国实施“动态清零”政策,习近平一直未曾出国访问,更是在2020年1月出访缅甸后,近两年多来的首次出国行程,想必更是期待能改善与罗马教廷的来往,以及增进俄罗斯和中亚各国之间的关系,最终彰显与“非美国盟友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回应近期外交和对台政策的困厄。

特别是在“中共二十大”招开之前,习近平访问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的行程更是备受关注。今年1月,中国未能介入哈萨克,6月份斯里兰卡面临经济崩溃,比以往更需要在“一带一路”取得成绩。

中国虽然是哈萨克第二大的贸易伙伴,更是最大的投资来源国,却未能在哈萨克占上太多便宜。2005至2020年间,中国在哈萨克的投资金额高达192亿美元,更有总值将近245亿美元的计划将于2030完工,霍尔果斯更是目前中国在中亚最大的口岸。

但是自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以来,却仍致力于中俄之间的平衡,他将首都从靠近中国的阿拉木图,迁至国土中央的阿克莫拉(Akmola),运用俄国的政治力量制衡中国的经济穿透。

新都原先极为荒凉,哈萨克语称之为白色坟墓,更是世界第二冷的首都,纳扎尔巴耶夫却是以国家长久利益为出发点,将其改名为哈萨克语“首都”之意的阿斯塔纳(Astana),让境内各族在独立后寻得新的认同平衡,更能远去中国水源与地缘威胁之苦。

哈萨克成功运用本身文明与地缘交汇的优势,搁置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的争议,巧妙的扮演东正教、华夏与伊斯兰三大文明之间的平衡支点,取得内中亚地区极佳的文明与地缘优势,使得哈萨克即使放弃核武也未遭俄国侵略,也未向中国就经济议题屈服。

相对于同样作为前苏联国家的乌克兰,由于急切加入北约和欧盟,忽略对俄国关系的平衡,因此而在这十余年面临来自俄国极大的压力。哈萨克虽然在国家内部治理和经济发展上仍有进步空间,但是仍能在中俄之间取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多重文明的身份与关系性的运用实在值得同为地缘夹缝的台湾参考。

※作者为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919/180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