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王赫:中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迷雾

作者:
大陆经营环境日益恶劣,留在大陆的前景已不如以往乐观。台湾金管会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上市柜公司中国大陆投资利益仅2,038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减少392亿元,减少了16.1%。相比之下,上市柜公司在海外市场投资获利(不含大陆),今年上半年大赚达6,248亿元,为历年最高纪录。

专家指,上海的疫情封控对外商投资的影响非常大,是过去史无前例的。图为2022年6月10日上海南京路商业区

近来几则新闻,将中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问题搞得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我们且看且评论。

其一,官方数据打架

9月19日,中共商务部网站发布数据: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折合1,384.1亿美元,增长20.2%)。

按商务部数据,2021年外商直接投资基数已经很高(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亿元,同比增长14.9%),今年中国经济风雨飘摇(二季度,官方数据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仅为0.4%),居然再创新高,实在令人惊讶。

更惊讶的是,8月5日,中共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上半年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496亿美元,比商务部1-8月的数据还要高出一些。那么,那个数据才是真实的呢?

其二,欧盟对华投资趋势在变

9月21日,中国欧盟商会(EUCCC)发布《欧洲企业在中国的立场文件2022/2023》,称中共将防疫清零等政治目标放在经济目标之上,清零“不灵活”且“不一致”,令75%欧洲公司受害。报告指中国的“可预测性、可靠性和效率都在降低”,而且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它的未来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在过去的四年里,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大部分来自少数几家大公司,而其他公司则将其中国业务置于观望状态。

9月14日,美国经济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发布的报告也指出,欧洲在中国的投资日益集中于少数几家大公司。近年来几乎没有新的欧洲企业选择进入中国市场,较小的欧洲企业也不愿意接受在中国投资不断增长的风险。荣鼎集团的数据显示,来自欧盟和英国在新工厂和其他设施上的所谓绿地投资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这些投资降至略低于20亿美元,而去年上半年为48亿美元。

中国欧盟商会文件靠近西方国家的官方立场。例如,9月15日结束的G7贸易部长会议,东道主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称,与会各国同意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采取更一致和强硬的立场。他表明德国对华的天真立场已不复再,他们不会容许像以前重视贸易而轻视社会或人道标准的模式重现。而欧中全面投资协议的冻结,也深刻影响着欧洲国家对华投资格局。

其三,美企对中国乐观情绪降至历史新低,逾半数推迟或取消在华投资

8月29日,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发布调查报告表示,中共清零控制措施已经取代了恶化的美中关系,成为美国公司考虑在华运营和投资的头等挑战。约96%的受访公司受到中共防疫措施的负面影响,超过一半企业暂停、推迟或取消了在中国的投资计划。只有51%的受访企业对未来五年中国业务前景表达了一定程度的乐观,比例远低于去年的69%和10年前的近9成。近四分之一受访企业在过去12个月将供应链中的部分环节移出中国,这个比例比2021年有了很大成长。此外,比较中国当前与3年前的经商环境,83%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现在没有以往乐观,这个占比与去年相比增加24个百分点。

6月进行的这项调查(其调查对象是117家USCBC成员企业,多数都是在中国经营超过20年、总部位于美国的大型跨国企业),与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5月9日发布的调查是一致的。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4月29日至5月5日期间展开,共有121家在华美资企业参与,所有企业都表示受到这一轮疫情下中工防疫政策的影响。近六成(58%)的企业已下调2022年度营收预期,超过一半(52%)的企业表示在华投资计划被推迟或已计划减少投资。

对比欧美报告,可以发现两者相互印证,都对中共防疫政策和中国经商环境持怀疑态度。而且,美企已有一定程度的外流(根据中共商务部公布的2020年外商直接投资,其中来自美国的额度比10年前减少23.8%)。

其四,台资逆势流入,亦有流出

台湾金管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市柜台湾公司(股票在外流通企业)对大陆投资“死灰复燃”。截至上半年,投资规模达到1,129亿元新台币。比较而言,上市柜企业在2018年全年累计投资中国的规模为1,839亿元,在美中贸易战开打后的2019年起大减至117亿元,疫情爆发的2020年缩小至仅8亿元,2021年略增至170亿元。

今年大陆封城、干旱、缺电,台资为何逆势流入呢?有台湾学者认为,台商在中国的设备更新,不至于让对中投资规模出现如此大的增长,会不会有些台商不做本业,危机入市对中国房地产进行摸底式投资,想进场捡便宜?当年,“六四”之后,就有很多台商趁外资离开时进入中国,享有中共提供的补贴优惠。

不过,大陆经营环境日益恶劣,留在大陆的前景已不如以往乐观。台湾金管会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上市柜公司中国大陆投资利益仅2,038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减少392亿元,减少了16.1%。相比之下,上市柜公司在海外市场投资获利(不含大陆),今年上半年大赚达6,248亿元,为历年最高纪录。

而据半年报揭露,上市公司到今年第二季底已处置大陆子公司累积投资金额达1,664亿余元新台币,较去年底的1,466亿元,半年大增近200亿元,全年估将改写美中贸易战来的处置新高纪录(2018年美中贸易战开打后,上市公司处置速度加快,2019年净增211亿元,被视为上市公司第一波西进处置撤资潮)。

这样,一方面上市柜公司赴大陆投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加快处置中国子公司,显示台资对大陆呈两极分化态势。

三点推论

外商直接投资数据都在中共手中,外界难得其详。本文根据上述欧盟、美国、台湾的情况,试作如下推论。

第一,中共官方统计使用的“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指标,没有反映出外商投资企业终止运营、资产折旧以及撤资等情况(国际上通用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存量”指标),夸大了中共对外资的吸引力。

第二,外商的投资效益并不一定优良。请看中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929.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935.3亿元,下降14.5%。比较之下,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116.5亿元,只下降7.1%;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370.6亿元,竟同比增长8.0%;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347.3亿元,也增长3.2%。由此可见,外企在华经营状况与环境远不乐观。

第三,外资对投资中国呈两极分化,除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共捆绑了的企业外(主体应是在华跨国公司),大量外企已经、正在或将要撤出中国。而中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之间在打架,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923/180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