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中国青年“润”出去 大理成了“大理福尼亚”

中国城市年轻人出现了“润”与“躺平”,媒体人张洁平今天在一场活动提到,中国云南的大理市现在被昵称为“大理福尼亚”,象征一种逃避统治的艺术生活。

Matters Lab社群平台创办人、前端传媒总编辑张洁平15日在龙应台文化基金会思沙龙表示,中国云南省的大理市现在被昵称为“大理福尼亚”,象征一种逃避统治的艺术生活。中央社记者吕佳蓉台北摄111年10月15日

中国城市年轻人出现了“润”与“躺平”,媒体人张洁平今天在一场活动提到,中国云南的大理市现在被昵称为“大理福尼亚”,象征一种逃避统治的艺术生活。

疫情与国家社会的改变,影响了中国现代青年。从官方观点来看,今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象征中共官方看重他们,但同时中国青年却流行“润学”(润意指run)与“躺平”,能离开的便离开。

财团法人龙应台文化基金会今天在台北举行“平行宇宙与穿越时刻-不同世代的中国青年思潮与选择”思沙龙,由Matters Lab社群平台创办人、前端传媒总编辑张洁平做主讲。

张洁平向与会的听众分享,这2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疫情让整个中国陷入过度防疫,也让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出现了改变,年轻人出现了“润学”,决定前往美国、新加坡、泰国等地。

而如果在中国,年轻人则从城市一路往南前往云南大理,因为那里传统上代表着“天高皇帝远”。现在大理被称之为“大理福尼亚”,象征一种逃避统治的生活艺术。

张洁平说,以前去到大理的是不完全融于体制的作家、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NGO),现在也开始容纳工程师,大理出现了许多快速聚集的数位聚落。

不过,张洁平也指出,大多数无法选择“润”与“躺平”的人则学习与现状共存,理性的人认为最理性的方式是跟体制结合,像是公务员成为热门的就业选择,以及盛行起“体制内男友”流行语、出现了“厅局风”穿搭。

她也提到,当讨论到“润”、“躺平”,以及与体制共存,也要注意到比起前几代人,现在的年轻人对意义感的追求更为敏感、更有需求,但却又陷入意义的贫困,甚至去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厂上班的年轻人也感到意义的匮乏。

张洁平认为,年轻人在感到生活意义感匮乏下,可能会投身到民族主义当中,因为若无法在日常生活里找到意义,可能会投身到对国家的期待、以及对虚幻的共同体的想像。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中央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016/181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