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民意 > 正文

抗通胀行动可以止步了吗?

作者:

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楼。

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唐云舒编译

美联储抗击通货膨胀的行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资金流入经济的步伐放慢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甚至是不进反出了。(注:当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较多,以及当局的货币供给量较大时,会推升通胀。)与此同时,消费者价格压力似乎也有所缓减。种种迹象的确鼓舞人心。

不过,如果认为通胀会很快结束,那就错了。像美国经历的这种通胀,不会很快、很轻易消除。这需要时间,美联储必须再采取一段时间的行动,才能把通胀彻底控制住。

关于资金流动的消息尤其需要注意。美联储去年3月份才开始出台抗通胀政策,一方面加息,另一方面缩减“量化宽松”(QE)规模。随后,该机构加大了政策力度,大幅提高加息幅度,并结束了“量化宽松”,不再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

相应地,基础货币(主要是指美联储借给银行、供银行周转的储备资金)供应量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在2020年~2022年期间,基础货币供应量以每年35%的惊人幅度增加(这显然是推升通胀的主要因素);而在2022年3月~10月,短短7个月内,基础货币供应量就减少了13%,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期也下跌了近2.5%。

随着美联储的流动性政策逐渐消除经济中推升通胀的因素,最新的通胀指标也令人宽慰。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仅环比上升0.1%;同比升幅为7.1%,虽然还是高得让人不安,但比起6月份的9.1%的同比增幅无疑是个巨大的改善。

不过,具体的价格涨幅,还是让人对通胀不能掉以轻心。例如,11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住房成本同比上升7.5%;这是家庭预算中的两个重要部分,其涨幅和前几个月相比没有明显的减缓迹象。事实上,除了燃料和二手车,其它项目价格涨速虽然比早些时候略为放缓,但仍然令人不安。其实,燃料和二手车价格涨幅大为减缓,也是和早前疯涨的情况相比较而言,实际上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调整。

2022年5月6日,加州里士满K&L汽车专家公司(K&L Auto Expert)待售的二手车。

历史上的通胀情况也提供了警示。以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大通胀为例:1974年美国通胀率(CPI)达到12%后,在1976年放缓到相对温和的5%,很多人认为大通胀结束了。然而,通胀率在1979年再次冲到14%,令人震惊。

更近一点的数据也说明了类似的问题。例如,2003年美国平均通胀率正好达到美联储的目标通胀率2%。当年1月份的CPI环比增长0.5%,同比增长6.1%,足以让人担忧通胀时代来临;然而,当年4月和5月,CPI均下跌0.3%,如果单独看的话,也足以让人担忧通缩到来。但全年的平均水平却是合适的。因此,当时不管针对哪个情况(做出应对),都可能导致政策出错。

历史上的另一个教训来自工资增长模式。美国工资一直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多一点。2022年通胀水平最高的时候,这个工资增速都已经跟不上生活成本上涨的速度了;但最近几个月,工资增速超过了生活成本上涨速度。问题是,劳动生产率在下滑,2022年美国每小时的劳动产出同比下跌近5%。

如果企业支付的实际工资继续高于劳工的产出(未来几个月很可能出现这个趋势),那他们只能靠涨价来保持利润了。这种情况被经济学家称为“工资-价格螺旋”。在上次大通胀期间,即使最初导致通胀的因素消除了,“工资-价格螺旋”依然使得通胀居高不下。

这种“工资-价格”螺旋上升的势头以及其它警示,向决策者和公众传递出两个基本信息:第一,通胀压力即使趋缓,但依然存在;第二,美联储如果很快因此放弃抗通胀行动,将犯下错误,降低一点政策力度或许问题不大,但完全逆转的话可能导致未来出现麻烦。

作者简介:

米尔顿‧埃兹拉蒂(Milton Ezrati)是《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的撰稿编辑。该杂志附属于布法罗大学人力资本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uman Capital at the University at Buffalo)。他也是总部位于纽约的通信公司Vested的首席经济学家。他的最新著作是《三十个明天:未来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统计学和我们将如何生活》(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原文:Progress Against Inflation?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08/185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