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国际订单少出口下降 上海港航运取消率上升

国际上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正在减弱,导致中国最大港口上海港的航运取消增加,进一步抑制中国经济的提振。于此同时,承运人因担心没有足够货物而选择空运,放弃海运。

图为上海洋山深水港资料图

金融时报》1月25日报道,虽然取消订单在行业内很常见,而且通常在中国新年期间取消会增加,但供应链数据提供商、全球航运咨询公司德鲁里(Drewry)表示,由于西方需求下降,今年的订单取消率“异常高”。

疫情期间大部分时间内支撑中国经济的出口繁荣已失去动能。中国出口连续三个月下降,削弱了中国经济模式的核心支柱,使得苦苦挣扎中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中共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9.9%,较11月8.7%的降幅扩大,创下自2020年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2020年2月时,一场全国范围的封控导致经济活动停滞。

德鲁里表示,未来几周,从亚洲向东穿越太平洋或前往欧洲的船舶取消率将达到31%,而去年同期为23%,2021年为16%。

市场上空船很多运输的货物很少

除了需求疲软之外,中共仓促解封后导致疫情海啸,在过去一个月,中国数亿人感染Covid-19中共病毒,增加了中国供应链的压力,导致人员短缺和工厂关闭,出货量也减少了。

“随着病毒在中国到处蔓延,航运市场会发生了什么变化?……比我最坏的预测还要糟糕。”总部位于上海的亚太海事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杨(Mark Young)对《金融时报》说,该公司拥有一支由数十艘船只组成的船队。

他补充说:“市场上有很多空船,但准备运输的货物却很少。”他将这种情况与2020年初Covid-19大流行开始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三年来,中国连接工厂和港口的庞大基础设施一直在中共严格清零制度的控制下,该制度需要对人员进行频繁隔离,频繁核酸检测,以及所谓“闭环”操作。清零政策导致航运延误和取消,但当时海外需求上升,出口在此期间处于发展状态。

数据提供商eeSea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西蒙·桑德博尔(Simon Sundboell)对《金融时报》表示,航运中断的性质现已发生变化,从“热门市场”内的延迟驱动场景,转变为需求疲软的场景。

“虽然这个行业正在慢慢恢复正常,由于需求下降,你确实需要取消更多(航运船只)。”他说。

一名要求保持匿名的上海制造商表示,承运商“只是因为没有货量而不会(派船)进入港口”。他补充说,需求下降“导致航运公司减少流通船只的数量”。

嘉吉远洋运输公司负责人扬·迪勒曼(Jan Dieleman)对《金融时报》表示,新冠病毒的爆发“绝对”导致停航数量增加。大宗商品航运集团并未取消交货,但最近几个月减少了对中国的煤炭运输,部分原因是需求的季节性变化。

扬表示,由于工厂无法及时生产,亚太海运被迫取消了前往长江港口收集钢铁相关货物的航行。他希望在一个月内派出另一艘船来收集这些商品。

疫情海啸冲击供应链内需不足以弥补海外订单损失

中共为遏制高传染性Omicron的传播曾频繁封控,扼杀国内消费,且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也没有好转迹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去年经济增速可能为20多年来最低水平。

1月10日,世界银行将其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从3%下调至1.7%。西方消费者对中国产电脑、自行车等商品的需求能否能持续下去是个问题。

《华尔街日报》报道,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Shandong Silver Phoenix Co.)主要生产盘、碗等陶瓷餐具,产品主要出口至非洲、东南亚和北美等地。该公司一名经理Chen Jianjiang说,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感受到海外需求开始降温。

中共突然取消防疫限制举措也令该公司措手不及,去年12月有70%的员工因请病假而无法到岗上班。

出口降温使中共政府只能努力刺激消费,但经济学家警告称,摆脱对出口依赖的转型过程可能会坎坷起伏,出口订单的萎缩也许会波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华日》报道,经济学家表示,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动力开展一波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而中国家庭的收入由于在疫情期间受到冲击,也不太愿意大肆消费。

澳新银行研究中国问题的资深策略师邢兆鹏对《华日》说,中国国内消费的复苏可能不足以弥补海外订单的损失。他估计中国今年出口额可能较2022年下降5%。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25/1859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