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一个人最好的姿态:降低自己,抬高别人

作家亦舒说:“做人,最要紧的就是姿态好看”

可是,人是千姿百态的,什么样的姿态才好看呢?

到了一定的年龄,看过了很多人的姿态,你就知道如何摆正自己的姿态了。

整体来说,最好的姿态,不是凌驾在别人之上,而是降低自己,抬高别人。正如老子所言:“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01

降低自己:格局。

《摆渡人》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为你的需要。”

似乎,很多名人都在告诉你,做好自己的关键,是成为别人需要的人,是全心为别人服务,让大家都高兴,过上好日子。

从姿态的角度来说,也就是自己降低一些,让身边的人过得比自己更好。或者是及时让位,让需要的人“上位”。

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叫黄宪的人,父亲是一个乡村医生,家庭条件很一般。

黄宪从小爱读书,还喜欢高谈阔论,因此有了一个很大的朋友圈。圈子里的人,都喜欢争论,说大道理。

当时的名人郭泰感慨地说:“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也就是说,黄宪这个人,如果一万亩的湖水,任何一桶水,都不会导致其浑浊,量有多大,说不清。

还有太守陈潘、周乘,都对黄宪很佩服。

黄宪被举孝廉,朝廷安排他做官。但是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太高调了,于是推辞做官,乡亲们都劝说他,才走进官场。过了一段时间,他辞官退隐、闭门谢客。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为他题字:“汉黄叔度墓。”

不难发现,能够让我们真正记住的,不仅有达官贵人,还有一些低调的隐者。但是让我们敬佩的,是“隐者”。

陶渊明、刘禹锡这样的人,到现在,仍旧让我们仰望。这就是降低自己的结局。

喜欢一句话:“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自己的姿态低了,就能安静地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被外界干扰。就是自己成绩很大,也不会被外人虎视眈眈。

“人往高处走”,这是你的梦想,也是别人的梦想,因此大家一起拥挤那条登高的路。到了顶峰,一山不容二虎,还是很麻烦。

做一个往低处走的人,起码心态要降得低低的。这样的你,一定会很通透。

02

抬高别人:聪明。

智者,人抬人;愚者,人踩人。这句话,很多人听过,但是如何做到呢?恐怕是很难的。

想一想,让别人站在自己的上方,自己还要使劲托举,这是“不甘心”的事情啊。

可是你不托举人,自己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就无法和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人脉圈。

古代的皇帝,说自己是“孤家寡人”,也就见证了高人的困顿和孤独。

刘备是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但是他很会抬人。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还促膝长谈。

有一个叫张松的人,在刘璋手下做事。他对蜀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军备等,了如指掌,还绘了地图。

他带着地图去找曹操,但是曹操不理不睬。

当他从曹操处往蜀地走的时候,刘备派赵云到半路去迎接。赵云对张松非常客气。

到了荆州的边界上,关羽又来迎接张松;接着,刘备和诸葛亮都为张送接风洗尘。因而,张松特别感动,从那一刻开始,决定竭尽全力为刘备效劳。

刘备顺利进入蜀地,张松的功劳是不小的。

西晋时期,顾荣和一群官员聚餐,一个服务员端来烤肉,并且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吃过烤肉。

顾荣把自己的烤肉,分给了服务员,说:“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

后来,顾荣遇到危险,这个服务员始终在周围,保护他。

托尔斯泰说过:“人只应当忘记自己而爱别人,这样才能安静、幸福和高尚。”

人与人打交道,是不能避免的。因而,你要学会抬举人,不仅是同级别的人,比你更高的人,需要抬举,比你位置地的人,也要抬举。

抬举的方法,不是阿谀奉承,而是“彬彬有礼”。

具体来说,做到三点:待人有礼貌,与人平视;积极帮助人,让人更快熬过难关;发现别人的长处,避开别人的短处,推人一把。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就是抬人的最好结局。

你为别人服务的样子,会让关系更加融洽,也会让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形成巨大的善良的人脉圈。

03

劳伦斯曾说:“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

外在的姿态,是美貌和打扮,内在的姿态,是言语和善心,还有做人的格局。

初次见面,外表美会吸引人,但是日久见人心。若想要关系长久,姿态一直优雅,那就要修炼内在的美。

笑着低头,不是因为输了,而是因为知道了,理解了。

用力托举,不是因为自己无用,而是极致发挥自己的作用。

平易近人,不是因为层次很低,而是能接地气,踏踏实实走向远方。

余生,愿你我能够学会处世之道,用最好的姿态,利人利己。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布衣粗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30/186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