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女人过了五十岁,要有这三种“底气”,才能避免晚景凄凉

在很多人眼里,女人过了五十岁,就是奶奶了,除了带孙子,就再也找不到有意义的事情了。

其实不然,并不是所有的女人,五十岁之后就能退休,就能被子女供养,被丈夫关爱,有好的老伴。

也许一些女人,一辈子都不会退休,或者六十岁才退休。老了,身边也没有老伴,儿女也不看好她,只能过得孤苦伶仃。

诗经》里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女人要保持头脑清醒,主动拥有以下三种“底气”,才能避免晚景凄凉,别坐等变老。

01

能自己创收,也能过节俭的日子,存款上有底气。

说到老年好不好过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有没有钱。如果一个女人,手里一分钱都没有,还笑着过日子,显然是不现实的。

更可怕的是,女人不仅没有钱,还没有赚钱的能力,长期是伸手向丈夫或者儿女要钱。一旦失去了“被供养”的可能,就只能哭泣了。

清朝末年,有一个女商人周莹。出嫁时,她不知道丈夫吴聘已经病入膏肓。到了婆家,丈夫和公公先后过世,族人对吴家的家业,虎视眈眈。

周莹站出来,把吴家的生意重新做起来,还建立了“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等规矩,人生才有了起色。

因为有钱,她的后半生,并没有因为失去丈夫而凄凉;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她还花钱熬粥等,帮助穷人,留下了美名。

相比之下,南宋时的李清照,失去丈夫后,日子就难过多了。她想要依附富人张汝舟,但是在结婚之后,发现三观不合,并且张汝舟只是贪图她身上的古董等。

当李清照舍命离婚之后,日子再次陷入到“孤苦”的境地。

不管从历史人物身上,还是从现在的女人身上,都可以发现这样的事实——年轻时,多赚钱,还要学会过简朴的日子。余生,口袋里有钱,就好办了。

那些年轻时,只顾做“美貌工程”的女人,花钱不少,仍旧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袭,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手里有钱,心中不慌,人生有自信,“气质”自然突出,到老也不会衰退。

02

能追求自由,不去依附谁,精神上有底气。

诗人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没有个性,而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磨灭了个性,到头来还被人嫌弃。

女人要找一个丈夫,不是因为谁依附谁,而是互相成就一生。任何时候,都要有独立的勇气,不要担心一个人走路。

事实上,再好的夫妻,也会有一个先走一个后走的烦恼。独居是不能百分百避免的。

河南郑州58岁的苏敏,年轻时发现自己嫁错了人,但是碍于种种原因,没有离婚。这两年,她选择了一个人的旅行。

她说:“我想跟生活请个假,不做他的妻,不做孩儿他妈,不围着一日三餐转,不跟着柴米油盐走,只想做回我自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苏敏旅行两年后,再次回到家,丈夫并没有表示关心反而嘲笑她——混不下去了是不是?

值得我们欣慰的,就是苏敏再次选择了外出,并且不再对婚姻有什么幻想。走出去,一个人的日子,如风。

本来,“少年夫妻老来伴”是女人晚年的底气,但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如此。尤其是那些纠缠不清的夫妻,在一起就是煎熬。

黑格尔说过:“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遇到合适的人能够陪伴,遇到不合适的人能够独自走路,当失去伴侣之后,还能神采奕奕,这就是女人后半生应该追求的。

03

能培养子女,还能融洽两代人的感情,养老上有底气。

女人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说尽了女人的伟大,也体现了女人的无奈。从家庭的角度,还是鞭策女人,一定要培养好儿女。

尽到了母亲的责任,那么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子女的关爱,从而不再孤单。

为什么很多女人,五十岁之后,会选择带孙子。其根本原因是“心疼子女、持续承担母亲的角色”。

很多人会说:“养儿养女靠不住。”这是主观臆断的,并不符合社会道义。

从前,孟母为了教育好孟子,三次搬家。让孟子一步一步爱上读书,并且知书达理。

虽然关于孟子孝顺母亲的记载不多,但是从孟子的一句名言——“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里可以看到孝顺的事实。

想一想,当一个女人很老了,还有子女的问候和陪伴,能陪着子女一起在外地混日子,就十分美好。

看到子女都很有出息,女人会特别有成就感。人生的幸福,源远流长。

04

古人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五十岁是一个尴尬的年纪,说老不老,说死还早,说年轻也不年轻。人生的后半生,也真正开始了。

从五十岁开始研究养老的问题,是有点晚了,但是认真总结过去的一切,然后去展望未来,还不算太晚。

再消耗十年的时间,让钱财和养老金,更上一层楼;让婚姻关系变好,并保持独立自由的勇气;让子女有出息,融洽两代人的关系。这是女人应该有的远见。

女人啊,低头干活是骨气,抬头做人是底气。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布衣粗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202/1862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