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短评 > 正文

李濠仲:这样的乌克兰 不能成为普丁禁脔

作者:

“大国政治理论”经常被用来解释国际局势,并帮助我们看清楚一个国家当下的角色,用意之一,无非希望借由对“国”的认识,让其中“人”的问题有更好的解答。但在现实主义催化下,有时却又本末倒置,尤其为了方便分析而把国家拟人化时,其中的“人”,反而常沦为冰冷的数字化、工具化,“大国政治”于是很容易先失去人味,最终还忘了人性。

所幸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这场战争中,持续一则又一则的现场报导,再又提醒我们,那些咬着牙反侵略的人,正活生生存在于和所有人的同一时空。这就是为什么INSIDER(总部设在纽约的网路媒体)要不断挖掘战火下乌克兰人故事的原因。

就在战争满一周年时,INSIDER报导的三名乌克兰人,即国与国军事交战之外,三种乌克兰平民抵抗的类型。

其一是34岁的制鞋业老板荞罗夫斯卡(Alina Kachorovska)。战前,她承接家族的制鞋史,并梦想成为一名国际知名鞋业设计师,但战争造成近800万乌克兰人流离失所,她原本以国内零售为主的生意大受影响,于是不得不重新规划生产和销售模式,尤其要克服战时间歇停电(工厂无法运转)和街道被炸毁(商品无法运输)的困难。

战争让荞罗夫斯卡以为自己一夕间失去所有,直到乌克兰挺过关键的第一个月,政府开始对平民征兵,“军靴”需求将大增,她马上和其他厂商合作,即刻转而生产制作军靴,如此也才让她能继续支付员工工资。报导中她说:“员工都很感谢我这样做,因为当你认为一切都没了时,只要知道你的工作仍有报酬,人们就会受到很大鼓励。”

之后,国家在打仗,也没有阻拦荞罗夫斯卡将自家鞋业推销国际的企图。她甚至还参加了米兰国际鞋展(MICAM Milano),经费不足,就写信给欧洲的银行寻求资助,此外,那段时间她还联系了加拿大制鞋品牌“Maguire Shoes”,并取得了订单,同一时间,她更着手要让自己的鞋子在北美百货公司上架。

故事之二是关于奥舍夫(Yegor Aushev)。去年俄军入侵,基辅炮声隆隆,他第一时间做的第一件事,是跑到地下室停车场,在Facebook号召网路志愿军。隔天,总计有1000人响应了他的号召。

奥舍夫和散布在乌克兰各地的网路志愿军自建组织,将他们自民间搜集而来的各种战地资料送交乌克兰军方参考。他们甚至刺激了官方发想,没多久,乌克兰副总理兼数位转型部长费多罗夫(Mykhailo Fedorov)就成立了一支IT军队,专责对付俄罗斯的资讯战。

奥舍夫和他志愿军曾开发一套人脸识别系统,去区分出现在基辅附近(布查)的俄罗斯士兵和他们身边的人,借此追踪哪些俄罗斯士兵可能去过那里,并且可能犯下战争罪(指布查屠杀事件)。另外,他们还入侵俄罗斯SIM卡数据资料库,查看特定村落是否突然出现上百个俄罗斯SIM卡,若有,那当然是俄罗斯士兵,不会是游客。

第三位是27岁的科尔涅茨(Maria Korniiets)。战争开始,她离家前往波兰,幸运受聘高盛公司驻华沙办公室的软体工程师。但尽管她安全无虞,还有一分工作可以维生,却因为思念家乡、亲人,经常彻夜难眠,心碎、煎熬,甚至还带有浓烈“幸存者的内疚感”,哪怕只是走进一间咖啡店,点了杯咖啡和一块蛋糕,看着橱窗里美味的煎饼,她都会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你可以在这里,而他们在那里战斗?”。为了纾解这种矛盾心情,科尔涅茨偶尔会特意前往边境捐血,以为救赎,或者在战争周年时,去参加在华沙举办的反战争示威活动。迄今,科尔涅茨的母亲却坚决不愿离开乌克兰,当记者联系上她时,她仍自信满满地说:“我们当然会赢。”

此刻,战火下的乌克兰当然令人同情,但乌克兰人所表现出抵御俄罗斯入侵的坚韧意志,则又让人肃然起敬。他们每一个人的真实故事,都能直接让普丁的“入侵论”显得荒唐可笑,更何况这样的故事已达上百万则。乌克兰人的悲欢离合,无一是自找的,也和任何其他国家阴谋动机无关,唯一关键,就在普丁兴兵入侵才发生,“大国政治”不该是入侵者的遮羞布,而谁会希望把这样的乌克兰交给普丁。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08/187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