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代圣主康熙皇帝至孝之至 数十年如一日

作者:

圣德神功开创千秋盛世的康熙大帝是一位“至孝之至”的孝子。(大纪元制作)

“百善孝为先”(清王永彬《围炉夜话》),这句话反映了悠久的中华文化的重心,不论平民或帝王都重视孝道人伦,古代的圣王像是舜帝和汉文帝的孝行都在“二十四孝”的典故中留名。实际上,以孝道为治国之本的皇帝非常多,例如,清朝的圣祖康熙皇帝,就是一个孝思、孝行逾恒的圣君,同时他的圣德神功、千秋盛业也给人类留下典范。康熙皇帝怎样重视孝道?又是怎样实践孝道的呢?

康熙皇帝教导天下臣民孝道,“命儒臣修祖宗《圣训》、《顺治大训》、《通鉴全书》、《孝经衍义》等书,以教天下臣民。”他自己又是怎样尽孝呢?

一国之尊的康熙帝实践孝道和平民有所不同吗?

首先说,怎样才是“真孝”?康熙帝强调“真孝”不在于吃穿等等物质的奉仰,而是“善心”,就说尽孝道在于一颗体贴父母、尊亲属的善心,孝行合道合理,让父母欣慰、高兴。

康熙帝说:“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矣。”

我们看看圣祖康熙皇帝是怎么亲践力行孝道呢?

安慰亲心 令其欢心

皇太后因为牙齿动摇疼痛难忍,而向康熙帝问治牙痛之方。皇太后说,已脱落的就不痛,那未脱落的痛难忍。康熙帝虽不是牙医,却让皇太后在听了他回答的话后,心生欢喜。

他奏禀太后:“太后圣寿已逾七十岁,孙子和曾孙有百余人,而且太后的孙子都已须发将白、牙齿也要掉了,何况是享如此高龄的祖母!我朝先辈常说:老人牙齿脱落对于子孙有益,这正是太后慈闱福泽绵长的嘉兆呀!”太后非常赞许康熙帝的这番话!说皇帝这番话,凡是我老媪一辈的谁听到了都会心生欢喜!

由此我们看到,康熙皇帝顺着自然常道看待太后牙齿脱落和疼痛的事实,并用转变角度看事情的方法,引导太后去看乌云的金边。结果让她听了儿子一番劝慰的话后,“欢喜倍常”乐于忍受牙痛了。

诚敬存心 真心体贴

康熙帝每日晨昏向祖母孝庄太皇太后请安,并且体察亲心。

康熙十二年春,太皇太后六十寿诞却身体违和,康熙帝亲侍汤药,同时尽心宽慰她。当康熙帝知道了祖母非常想念女儿巴林淑慧公主时,就召来乾清门侍卫武格,让他用天子专用乘轿奉差出京,一路驰驿不停,快速迎来长公主。后来,太皇太后见到公主入京来了,非常欣悦,圣体也复元了。

祖母病愈后的初夏,康熙帝作了诗赋《大德景福颂》书写在屏风上,献给太皇太后。这是歌颂孝庄太皇太后母仪后代的功绩,在序中并祝颂她百福、健康、长寿:“德福兼隆,康宁寿考旷古未有”。

孝庄太皇太后大病时,康熙帝亲尝汤药、侍奉汤药三十五昼夜,衣不解带,目不交睫,不眠不休,竭力尽心。惟恐祖母想要用什么东西却准备不周、准备不及。因此,他细心又周全地将坐、卧的用具,以及饮食菜肴一应都备齐来,比如,很容易入口下肚的糜粥就准备了三十余品。

那时孝庄太皇太后的病势渐渐增重,也失去了吃东西的胃口。有时她故意要些“想必是”没预备的东西,没想到一呼即至。这让她非常感动,她抚着康熙帝的背,流着泪,赞叹道:“我老了病了,让你日夜焦急劳苦,竭尽心思,凡是服用以及饮食之类的东西,无所不备。我真的没有食欲,刚才说要点什么,只不过借此含混应对来安慰汝心,谁知你都先让人准备好了,如此竭诚体贴诚恳,孝之至呀。惟愿天下后世,人人效法皇帝如此大孝就好了。”

孝庄太皇太后以七十四岁之寿崩逝于慈宁宫。她在遗诰说到,早年两度遭受至亲(太宗文皇帝和顺治皇帝)早逝的重创时,都让她痛不欲生,无意人世。含悲扶幼的她,受到孙儿康熙帝对她至孝敬养,真诚恳切,周到入微,尊崇备极,三十年终始如一,让她失去至亲的哀痛大为宽释。

可见凡为人子,只要诚敬存心,真心体贴,就能得到亲长的欢心。

尊养备极 承欢致敬

图为明人《入跸图》局部。(公有领域)

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在他八岁时驾崩,两年后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也病逝。康熙帝对抚育他长大的孝庄太皇太后非常孝顺,对待孝惠章皇太后也非常诚孝,在数十年间“奉事两宫、尊养备极,承欢致敬”。

他孝事太皇太后每日“晨兴问安,长跪受教”;太皇太后每次巡幸时,他一定亲自侍奉她登座辇,在危险的路段都亲自扶辇。太皇太后有疾则前往南郊天坛为其祷告祈福。

康熙皇帝登基十年,国境抵定。皇室恭谒孝陵,上诣太庙、行告祭礼。车驾行至昌瑞山,他让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先行,自己率领诸王和侍卫参领等官随后行。进红门,入隆恩门,皇上亲扶太皇太后的座辇,到明楼台阶前降辇,皇太后、皇后在后随行。

孝庄太皇太后晚年时患有“老寒腿”,膝关节酸麻疼痛。她老人家想到温泉去洗浴治疗,康熙帝火速派人前往汤泉处修建行宫。行宫建好后,康熙帝亲自陪同祖母前往,在马上随行祖母的座辇。一路上,遇到路况窄险,康熙帝一定下马亲为祖母扶辇;途中用膳、驻跸时,康熙帝也都随侍在祖母身侧,搀扶她上下座辇。

当他们的车驾将近汤泉时,康熙皇上骑马先行驰往,详细检视太皇太后行宫后,又驰回座辇处,一同行至牌坊外下马,然后他步行扶辇至行宫,搀扶太皇太后降辇入宫。

孝庄太皇太后在温泉行宫待了五十一天,这期间,无论雪雨寒天、路况好坏,康熙帝天天去请安,往返路程六十余里,甚至有时一天去两次。

无论雪雨寒天、路况好坏,康熙皇帝天天去汤泉向祖母请安,往返路程六十余里,甚至有时一天去两次。(戴兵/大纪元)

太皇太后往汤泉后,工部左侍郎觉罗查哈喇、右侍郎禅布都被革去侍郎的职务,然而仍保留两人世职,可以随旗行走。因为他们在太皇太后巡幸汤泉时修桥草率,因此受到惩戒。祖母的事,都常在康熙皇帝心中,关照入微,马虎不得。

康熙皇帝孝事皇太后五十余年“出乎天伦至性”,不拘泥于皇室朝见日期的礼法限定。遇到有事奏启,一日进见二三次,无事可能数日进见一次。逢太后的万寿诞辰,还有一岁中的嘉时令节,则准备家宴,恭请太后临幸,自晨至暮奉侍于左右。

康熙帝巡狩江南、出猎塞北时,也没停止请安。除了三日一次以文书恭请圣安外,他还派遣近侍太监请安,并将打猎获得的鹿、麋鹿、雉、兔和鲜果、鲜鱼之类的时鲜,立即驰进宫中献给太后。

康熙皇帝怎样看孝道

康熙帝云:“先王以孝治天下,故夫子称至德要道莫加于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家庭常礼出于天伦至性,何尝以上下而有别也。”就说家庭中孝道常礼是出自天伦至性,没有君与民的差别。

他下谕礼部,化育人民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从尊亲做起,致使民风纯朴,长治久安:“至治之世,不以法令为亟,而以教化为先。……盖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君国之道,必崇夫孝理;化民之务首重乎尊亲。”

康熙帝近七十岁之际,说他见到很多家庭,凡四、五世的家庭,大抵孝敬之家,其子孙必获富贵、长享吉庆,那些行恶之家,子孙或穷败不堪,或不肖而陷于罪戾,以至凶事牵连。由此来看,只有善之德才可给子孙带来福气。

后语

雍正帝是跟在康熙皇帝身边长大的,亲承庭言,作成《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一书,记载了父皇耳提面命的宝训。他说所记载的庭训仅存百分之一了,即便如此,书中反映康熙帝“孝”心孝思,沛沛然充塞天地间。同时,在《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康熙朝起居注》《清史稿》《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巻二十四》中,都可以看到相应的印证。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310/187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