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家乐福中国遇挫 分析:大集团抱团触动当局

家乐福近日关闭了其在上海的首家会员制超市,而会员店曾被家乐福视为转型的契机。图为2012年3月19日,郑州市家乐福门店被曝以三黄鸡充当柴鸡贩售而遭查封。

家乐福近日悄然关闭了其在上海的首家会员制超市。家乐福在上海的另一家会员店也于4月初关停。至此,家乐福在上海仅剩下两家会员店。这家零售巨头到底怎么了?

家乐福的首家会员店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成山路。中国媒体《第一财经》报导,该店的透明卷门上张贴着通知称,因业务调整,该店于2023年4月28日停止营业。持有该店会员卡的顾客可在上海其它家乐福会员店、门店及线上家乐福小程序继续享受会员权益。持有该店购物卡的顾客,仍可在上海其它家乐福会员店和家乐福门店正常消费。

在场的一名家乐福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并不清楚具体状况,所有信息以上述通知为准。

除了这家会员店之外,中国媒体报导,今年4月初,家乐福在上海中山公园的会员店已经关停。家乐福方面称,该店关闭的原因是与业主存在纠纷。

目前在上海,家乐福会员店只剩下南翔和青浦两家门店。

会员店业务是家乐福中国在2021年推出的项目,曾被家乐福视为转型的契机。2021年10月中旬,当时的家乐福高层表示,未来家乐福会员店将逐渐扩大全国布局,计划未来三年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更多新一线城市拓展100家付费会员制的会员店。

然而一年半时间过去,家乐福首家会员店却已闭门谢客。

会员店开业首日遭遇品牌商“撤离”

2021年10月22日,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首家会员店正式开业,但开业第一天就遭遇了困境。

《第一财经》当时报导,开业当天深夜,家乐福内部人士透露,开业这天,有大量品牌供应商表示不再与家乐福合作,因为其直接竞争对手给这些品牌供应商下了“二选一”的规定:如果要与家乐福会员店合作,就不能再与对手会员店合作,如果选择对手会员店,则不许再与家乐福会员店合作。

22日晚接近11点时,家乐福会员店官方微博在一封公开信中称,开业第一天,竞争对手向供应商施压,回购买空相关商品。自筹建到开业,竞争对手一直向一些品牌施压,甚至在开业当天,部分品牌不堪压力,不得不到现场扫货,买断其所有商品。此外,家乐福还不断接到品牌不再继续合作的消息。

尽管家乐福在公开信中并未直接点名给品牌施压的竞争对手是谁,但其内部人士透露,其所指的竞争对手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规模的会员店品牌。家乐福方面还称,已经向相关部门举报。然而,中国媒体至今没有报导任何有关举报结果的消息。

曾在中国公司任市场部高管的旅美政经分析人士陆远行认为,家乐福所遭遇的是一种带有中共政府背景的打压,这才是导致其投诉无果的原因。

陆远行5月1日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家乐福中国的母公司是苏宁易购,“苏宁作为一个大型民营企业,在中国能发展到这种规模,一定有后台。但家乐福遭遇的明显是不正当的竞争,遭受打压后举报,结果却不了了之,一直到它关店都没有任何下文。这就说明它的后台实际上没有起到作用。也就是说,它的后台力量远远没有打压它的势力强。”

他还表示:“苏宁是在中共前党魁江泽民当政时期发展起来的,那一波政治势力在目前的中共政坛基本上已经过气了,就是失去了权力。因此,虽然他们还有很大的势力,但和目前的当权势力是无法抗衡的。”

苏宁收购了曾经的“零售之王”

自1995年进入中国一直到2008年,法国大型零售集团家乐福在中国开始快速扩张。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厦门,再到二三线城市,家乐福以合资的方式大开门店,数年位居外资商超开店数量榜首。

有数据显示,2004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达57家,而同期沃尔玛的门店仅有27家。从那一年开始,家乐福的扩张加速。到2010年,家乐福门店的数量已达249家,遍布23个省份,成为中国的“零售之王”。这6年间,新增的门店数量是此前9年所开门店的三倍多。

然而,到了2010年7月,陕西西安的一家家乐福门店关闭。这是家乐福首次关闭在中国的门店。从此,家乐福迎来了连续不断的焦虑时刻。在陆续关闭4家门店后,家乐福陷入有意出售其中国业务的传闻中,其当年的销售额也被沃尔玛赶超。

2012年,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和利润双双下滑,家乐福欲出售中国业务的传闻甚嚣尘上。

2018年底,家乐福中国被收购前的资产总额为115亿元(人民币,下同),负债约138亿元,账面净资产是负值。多年巨亏之下,家乐福撤出中国的传闻不断。

2019年6月23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等值欧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

然而,这笔重磅收购并未改变双方的命运曲线。经过两年的磨合后,家乐福中国的业务并未出现起色,到2021年上半年,家乐福中国仍在亏损。而苏宁更陷入风雨飘摇之中,不得不考虑抛售这项非核心资产。

除收购家乐福中国外,苏宁还曾花200亿元入股恒大地产。而这200亿则被苏宁的员工认为是拖垮苏宁的败笔。

张近东跟许家印喝“交杯酒”花了200亿

2017年9月20日,恒大老板许家印带着恒大高管团队到访苏宁总部。当晚,一张许家印与苏宁易购前董事长张近东喝交杯酒的照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热传。当时很多人都在猜测:一个零售大佬,一个地产大佬,这是遇到了什么高兴事?直到这笔战略投资公布,外界才意识到这杯酒的价值高达200亿。

一个半月后,恒大发布重磅消息:苏宁控股集团旗下苏宁电器集团之全资子公司南京润恒将向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元,恒大地产增资扩股完成后,南京润恒将持有其4.7%的股份。

公告称,苏宁易购与恒大在资本合作的同时,将在商业物业定制、基建物资供应链及金融服务、智能家居与智慧物业服务、房产销售O2O模式创新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易购斥巨资投资恒大地产时,正在打造“两大”(苏宁广场、苏宁易购生活广场)、“两小”(苏宁小店、零售云店)、多专(苏宁极物、苏宁体育、苏鲜生)的多业态智慧零售格局。作为顶级房地产商,恒大可以为苏宁易购的这些布局提供落地场景。

更重要的是,如果恒大地产成功在A股借壳上市,苏宁易购这200亿投资的升值空间巨大。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2020年11月,恒大历经4年的借壳上市最终宣告失败。与此同时,恒大还接连遭遇了当局银根收紧与“三条红线”政策的双重打击。在此情况下,张近东再伸援手,根据补充协议,苏宁易购暂不收回其价值200亿的投资,而是将它转成了恒大地产的股权。

而那时的苏宁易购也已经债务压顶。事实上,在恒大A股上市失败前,市场对于苏宁易购的预期就已转向负面。2020年7月,苏宁易购的股价开始出现下跌趋势;2020年8月,苏宁易购的债券价格也开始明显走低。

苏宁易购本想借着投资恒大而大赚一笔,结果这笔投资却失败了。

2020年底,苏宁易购不得不开展一系列自救措施,包括大股东质押股权、转让股份、转变定增募资用途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拆分旗下业务进行融资等。

2021年2月,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将苏宁易购的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当时有评估认为,整个苏宁系的债务规模可能超过2000亿元。

2021年7月,苏宁易购的控股股东及股东将所持公司16.96%的股份转让给中共南京市国资委牵头成立的新零售创新基金。转让完成后,苏宁易购处于无实控人状态,苏宁易购正式告别了张近东时代。而接手的是阿里巴巴。

截至2022年9月30日,阿里为苏宁易购最大股东。苏宁易购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子公司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19.99%。

苏宁易购频频“被破产”

债务危机笼罩的苏宁易购于2022年又频繁陷入破产传闻。2022年11月下旬,市场上沸沸扬扬的消息称“苏宁易购被申请破产”;在此前的11月初,互联网上传言苏宁易购“被供销社收购”;在更早的7月,网上有消息称“苏宁易购破产清算”。苏宁对此均发声否认。

陆远行认为,这种事在中国不可能是无中生有,“它是五毛水军在进行所谓的舆论引导,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一个正常的公司身上”。

他说:“苏宁易购被反复传出破产传闻,事件背后一定是有势力,尤其是政治势力在起作用。其实说白了,这种情况就是有人要让它破产、搞倒它,不把它整到破产不罢休,所以一次一次地在传。它自己的业绩确实也是不好。”

陆远行还表示,在中国市场上,一家企业很容易受到来自竞争对手和官方的变相打压,“因为它不是一个规范的市场,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法治存在。只要你的势力大过别人,就可以在市场上对对手进行一些非法的打击,就像家乐福中国这样,一开业就遭遇了不正当竞争,完全没有公平可言,它的投诉也毫无用处。”

苏宁易购、恒大、阿里联手“抱团取暖”

中国媒体曾评论说,在资本的版图上,深谙运营之道的张近东“左牵马云阿里巴巴,右拥恒大家印,可谓是悄无声息地狂飙突进,一举打造了三强交汇的局面”。

早在2015年8月,苏宁便牵手阿里。阿里以约283亿元的战略投资成为苏宁易购第二大股东;苏宁易购斥资140亿元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阿里新发的股份。

而许家印与马云更是早已牵手。2014年6月5日,阿里与恒大宣布达成足球战略合作,阿里斥资12亿元人民币入股恒大足球俱乐部,与恒大分别拥有恒大足球俱乐部50%股权。

中国媒体评论称,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大佬交叉持股焉知不是一种抱团取暖?”

分析:大集团“抱团取暖”触动当局敏感神经

对此,陆远行表示,在中国,公司和集团之间的投资和持股,一方面是基于市场本身的原因,即认为投资能够获得回报、赚取利润。另一方面则可能涉及私人关系,例如个人交情,或者双方的背后老板属于同一势力。如果涉及到敌对势力,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恒大、阿里和苏宁易购都是在同一时期,即上世纪90年代、中共前党魁江泽民执政时期发展壮大。因此,它们背后的政治势力应该都是属于同一派系。”

他表示,张近东和许家印当时喝交杯酒的事非常引人注目,“可以说他们是有意为之,意味着两人已经结盟或者是有着非常深厚的私人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上的合作、公司之间的合作问题了,而是显示了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已经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马云的入股也是同样的原因,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利益关联。”陆远行表示,“这种情况当时也被中国的媒体解读为在‘抱团取暖’。他们为什么要抱团取暖?就是因为这几年无论是恒大还是阿里、许家印还是马云都受到了中共现政权的打压,根本原因是他们背后的政治势力属于中共前党魁时期的派系,与现任执政者属于政敌关系。”

他说,这些政治势力透过这些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因此,当权者一定会在经济领域裁断他们的收入,打破他们的垄断,所以要打压这些看起来是民营公司的企业,实际上还是高层政治斗争的一个延伸。当权者希望重新洗牌,让自己的势力来掌控这些公司。”

“而这些受打压的公司可能面临这种危局,因此他们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但是这样做实际上更加糟糕,因为执政者担心这些势力壮大,团结在一起势力就更大,从而与政府抗衡,甚至左右国家的局势。因此,他们越是抱团就越是会触动当局的敏感神经,遭受更强硬的打压。”陆远行说。

近两年来,中共监管机构对科技企业发起了一系列打压行动,以控制习近平所称的“资本的无序扩张和无节制增长”。习还想在他的“共同富裕”的“治国理念”下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在此期间,阿里巴巴、腾讯、滴滴出行等公司纷纷遭到审查和罚款。2021年4月,中共监管机构对阿里巴巴集团开出182.28亿元的创纪录罚款。

2020年,中共针对房地产企业出台了“三条红线”政策,限制了开发商获得的贷款。这些政策冲击了开发商,并压垮了中国负债最多的房地产公司之一的恒大集团。

对于中共的“三条红线”政策,大部分上市房企都至少在其中一项超标;恒大是三条红线都踩到的过度借贷型地产商。因此,自2021年初以来,恒大融资严重受限,无力偿还许多债务,包括上游供应商、合作建材商和包工等单位的欠款。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505/189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