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催债巨头落幕 掀开了这个行业最后的遮羞布

作为国内最大催收公司的永雄,这一举动再次引爆了对于这个行业的争议。 理想中,催收是金融体系末梢中的末梢,属于贷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金融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阀门。 但现实里,层出不穷的暴力催收事件,利欲交织下的各种人性大起底,让这个行业毁誉参半。

安徽警方异地查案,带走永雄集团179人异地关押。

一纸告知书,将一个神秘的行业拉到了聚光灯下。

5月25日凌晨,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告全体员工书》,表示:

“虽然十分痛心,万分不舍,我们也只能沉痛宣告,集团决定从今天起停业!”

《告全体员工书》中写到,近年来该公司员工大量流失,从1.7万人降至2000人,集团账户和流动资金冻结。

“以这样的方式宣告停业实属无奈之举。”

不过,《告全体员工书》引起舆论关注后几个小时,就消失了。

即便如此,作为国内最大催收公司的永雄,这一举动再次引爆了对于这个行业的争议。

理想中,催收是金融体系末梢中的末梢,属于贷后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金融风险控制的最后一道阀门。

但现实里,层出不穷的暴力催收事件,利欲交织下的各种人性大起底,让这个行业毁誉参半。

永雄集团5月25日发出的致全体员工书(该公司官方微博截图)

电话两头和大门内外,催收人和欠款人之间的心理战和骂战从未停歇。

说到底,双方都想利益最大化,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知乎关于“催收行业合法吗?”“催收员有前途吗?”类似的问题底下,永远是壁垒森严,水火不容——

似真似假的经历分享,和无休无止的网络对骂。

最新的消息是,一份关于贷后催收的国家标准正在业内广泛征求意见,或将于今年三季度发布。

巨头永雄的一纸告知书,不会是传统催收行业的时代分水岭。延续千年的对决,终归是需要文明的干预。

1

讨债行业,历史悠远。

但千年以来,这个行业却没有一天不背负着骂名。

毕竟,讨债人向来给别人的感觉都不是什么善茬,壮汉、棍棒、黑衣、金链,这种刻板印象深入人心。

在当代中国,最早的正儿八经的催收公司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香港,当时被称为资产管理公司。内地最早的催收公司诞生于2003年。

催收公司一般以商账管理、信息科技公司等名义开展业务。一般分为电话催收和上门催收两种业务形式。

但在早期法律监管形同虚设的时候,行业从业者几乎是“黑恶势力”的代名词。

2013年以来,专业化队伍开始出现,法律、资产管理等领域从业人员开始大量进入催收行业。

然而,这个行业规范程度或有提升,更为混杂和多元才是常态。

互联网借贷的野蛮生长让催收行业也水涨船高。

2014年,各种网贷平台遍地开花。上游景气,下游的催收也在贪婪地吞食红利。

2016年,互联网小贷、P2P、消费金融和现金贷等细分领域的爆发式增长,让作为贷后管理重要一环的催收行业一度达到顶峰。

即便P2P行业退潮之后,催收行业也没有熄火。

网贷行业和催收行业出现了显著的倒挂现象。当中国的P2P行业逐渐消亡至1000家时,个人信贷催收机构已崛起至5000多家。

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价值3万亿元的巨大池子。根据原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22年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占GDP比例达到2.6%。

早在2019年,新增的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就超过了一千亿。可以说,对于催收人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千亿市场。

一般来说,银行会自己先处理逾期一周内的借款,之后就会外包给催收公司。

然后再按照逾期时间分为M1类客户(逾期一个月)、M2类客户(逾期两个月)……以此类推。

逾期半年以上的,被列为“A+”类客户。这种客户数量不多,但都是人精,借的数额也很大,拒绝还款的理由更是真真假假,能嚼下来的催收人少之又少。

催收难度越大,回款后获得的佣金也越多。甚至据说有人拿到过回款一半的佣金。正因如此,催收员薪资的差异是巨大的。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智谷趋势Pro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527/190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