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恶化,中共军机对美国侦察机应对方式也逐渐升级,采取了干扰飞行阻拦航道的方式逼迫西方国家侦察机改变航向。图为共军歼-16战机。(图/中国军网)
美国军方再次指控共军战机在南海上空以危险且不专业的方式挑衅美军RC-135侦察机,这种在中国周边海域发生的军机空中对峙事件已持续多年,从去年年中以来对峙更为频繁、磨擦强度增加。目前共机施放干扰铝箔条、热焰弹已成为常态,以喷射尾流干扰飞行与阻挡航线也端上台面,发生撞机事件可说已迫在眉睫,如果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一直未能成行,撞机事件应该就避免不了,只是下一次摔机殒命的就不见得是共军。
随著中美关系紧张,双方军机在东海、南海上遭遇也愈见频繁。当然,主要是美方侦察机前往中国沿海侦察次数暴增。据《南华早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美国侦察机在南海对中国实施抵近侦察达1200架次,但去年12月中国疫情解封之后,美国侦察机抵近侦察次数暴增,2个月内就已实施了680架次,增加了3.4倍。差不多每天都11架次大型侦察机在中国沿海进行侦察活动。当然,美国侦察机没有进入中国领海,但就像共机越过海峡中线或进入防空识别区一样,外来军机频繁地在领海附近活动,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美军在南海侦察已行之有年,但是中共军机通常升空应对都是进行空中监控,直至美机飞离距陆地至少100海哩以外的海域。除了美国侦察机之外,近年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侦察机也参与其中。由于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恶化,中共军机对这些侦察机应对方式也逐渐升级,采取了干扰飞行阻拦航道的方式逼迫西方国家侦察机改变航向。
共军战机使用的方式包括在对方飞机前方施放做为飞弹诱饵的热焰弹,在对方侦察机前方施放干扰雷达用的铝箔条,前者可能导致撞击机身或引擎造成损毁或失火,后者可能被吸入对方发动机内造成引擎故障机。此外,澳大利亚侦察机也曾报告在新几内附近海域遭到中国舰艇以激光照射机组人员,造成驾驶员视觉伤害。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员威尔金斯(Thomas Wilkins)认为,西方国家曾一度认为这种边缘对抗作为是激进抢功的共机飞行员的冒进举动,或是共军内部协调不足而发生的意外事件。但是,以中国的威权体制与专业军队要求,应该不会容忍飞行员在面对复杂情势下自做主张。而一再发生类似状况也证明不是协调沟通不良的意外事件,显然是一项精心设计的边缘对抗策略,它是跨军种和不同区域使用、经过战略协调的混合作战手段的一部分,而这些策略也必然是经过中共最高层认可的。
共军战机拦截美军侦察机时,不只会有压迫性的动作,甚至会施放热焰弹威胁美军侦察机。(图/新华社)
中共战机以各种方式逼迫美侦察机改变航向,阻挠其对中国沿海进行空中侦察,是一项精心设计的边缘对抗策略。(图/中国军网)
不过即便是精心设计,在对抗的前沿仍然会有很多因互动而产生的意外情况,例如过于接近时因尾流扰动产生的机体碰撞、热焰战与铝箔条造成飞机的损坏,以及其他在空中互动时发生的各种意外,导致飞机损毁与人员伤亡,并因此引发两国间的外交危机。众所周知,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就是这类型的意外,导致长达数个月的外交危机,双方为此都付出极大的代价。这次事件中美方运气较好,撞坏的EP-3还能强行迫降海南岛,如果无法迫降,机上24名机组人员因此丧命,那这一场美中外交危机的后果将难以想像。
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造成共军飞行员坠机失踪,美方被撞坏的EP-3运气好,还能安全迫降海南岛,如果机上24名机组人员丧命,那这一场美中外交危机的后果将难以想像。(图/新浪网)
南海撞机事件后中美双方又多次发生军机危险互动,2015年双方虽然在《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新增“空中相遇”附件,但这些年来双方军机在空中的磨擦反而增加,而且危险互动的情况愈来愈多,现在美军侦察机与中共战机每天有10次以上在中国沿海对峙,在这种高频率的危险互动场域中,想要不发生意外事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目前正是中美外交关系40多年来最糟糕的时刻,如果不想开战,也打算缓和已极度恶化的关系,就不应该在火药桶旁玩火。美方既然多次表达要推动布林肯访华以缓和双方关系,就应该做出促进双方关系缓和的动作,毕竟考虑到南海军机高频率磨擦天天在上演,一旦发生意外造成人命损失,不论死的是美军还是共军,布林肯在拜登现在任期内几乎没有访华的可能性。这个缓和中美关系的时间窗口并不大,把美军目前对中国高频率空中侦察活动大幅降低,是最简单也是马上能做到的事,一旦如此,布林肯访华应该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