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习近平释出了“危险”警告

美中竞争急遽恶化,外传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可能在18日访问北京,重启两国高层交流。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发言也备受外界关注,近一个月来,他两度在谈话中提及“极端情况”等概念,要求人民为“极端”情势做好准备,有分析认为,这暗示局势可能升级可能,习近平要民众为了中国可能陷入与西方冲突作做好准备。

华尔街日报报道,5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共20届第一次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时,要求中国人必须坚持“底线思维”还有“极限思维”,要做好“最坏、最极端的准备”,以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让不少中国网友开始揣测北京发动战争的可能性。

6月7日,习近平视察内蒙古时,再度提到“极端”概念,并将“极端”概念延伸至经济领域,他指出,中国眼下必须在高水准科技领域“自立自强”,并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做好自己的事。他也暗示,中国在美中贸易战、芯片领域面临的困境,直言“当别人不给我们开门的时候,我们自己还能活下去、活得更好”。

报道分析,尽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重启访中计划,试图建立双边沟通管道;但习近平在两次谈话的用字遣词凸显他的戒心。

尤其是在去年10月进入史无前例的第3个任期后,他已多次表示自己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是在地缘政治方面,将中国打造成更具韧性的经济体,降低对外国市场及技术的依赖。

为北京当局提供谘询的政策顾问表示,习近平最近频繁提及“极端情况”,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使决策者与地方领导人,在“对外威胁准备”方面加倍努力;而这对一个以出口为成长动力,且依赖西方高科技的经济体来说,并不容易。

习近平在经济议题上长期倚赖的左右手刘鹤及其继任者何立峰等人,已受命制定相关计划,以便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中国发生冲突,并加强制裁时,中国仍能保持经济发展。

报道还说,如同经常发表夸大“外国威胁”言论的毛泽东,习近平也经常利用这类言论巩固权力。然而,中共领导人在近期密集提到“极端”,让外界十分担忧。中国学者金灿荣甚至向官媒“环球时报”(Global Times)表示,习近平所谓的“极端情况”,意味着他在警告战争的危险。

“中国时事通讯”(Sinocism)创办人利明璋(Bill Bishop)也指出,习近平的用词代表“风险意识、危机感以及准备需求意识的显著提升”。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指出,成功进入第3任期的习近平,是毛泽东以来最集权的中共领导人,“这个任期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中国国力,免受外部影响。就此来看,习近平希望加强抵御‘极端情况’的能力,自有其紧迫感和重要性。”

文章也在最后提及,敦促降低对外依赖的谈话,也与“最终统一台湾”有关。尽管习近平多次表示要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大业,但为了中国能持续保持经济发展,就须避免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生冲突而遭到大举制裁。不过,虽然中国有许多象征性举措,但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即将采取行动收复台湾。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615/191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