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大才女张爱玲两个月猛醒 毅然逃出国门

—【欺世大观】211

作者:
1930年,张瑛10岁时父母离婚,也是在这一年,张煐被改名张爱玲,据称是为了上中学报名方便。“爱玲”为英文“Eileen”的译音(艾琳)。又过了4年,爱玲14岁时,父亲张志沂和孙用蕃结婚,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从此在继母的虐待下长大。

更多好片,就在这两个链接: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CN/search?s=%E6%AC%BA%E4%B8%96%E5%A4%A7%E8%A7%82

www.youtube.com/channel/UC0A6mt3rWgCHfJPcpFv6aWw

喜欢张爱玲作品的粉丝一定熟悉她身世的一个桥段:有一次,继母孙用蕃跟张爱玲发生争执,还打了张爱玲一耳光。她爹呢,居然听信了孙用蕃的谗言,帮着孙毒打张爱玲,甚至掏出手枪扬言要杀死亲闺女。最后这公母俩把张爱玲软禁了半年,张爱玲借机逃了出来,投奔生母,一举和亲爹、继母断绝了来往。

这么惨的青春期经历,自然和张爱玲形成孤僻、高冷、敏感的性格不无关系。

张爱玲在中学时就显示出了文学天分,她14岁时完成《摩登红楼梦》,没发表,不过在张爱玲散文集《流言》中,留下了部分内容。17岁她就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小说。19岁时,张爱玲前往香港大学文学院读书。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港后,张爱玲回到上海,就读于圣约翰大学,后来因为经济原因她辍学了,此后通过从事文学创作谋生。在1943年和1944年的两年中,张爱玲因发表《沉香屑》、《倾城之恋》、《心经》、《金锁记》等中短篇小说,在上海一举成名。从那些流淌的文字中,你会感觉到她对世态人情的把握如此精致、圆熟、冷静而又充满世俗的情趣。或许正是这份睿智,这种对世事的洞察力,帮她逃避了人生的劫难。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欺世大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03/192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