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标签 > 张爱玲

论五毛的三大恨:适之不肯回国,爱玲跑得飞快,嘉诚未能共产
2025-04-01

适之不肯回国,爱玲跑得飞快,嘉诚未能共产——这三件事,恰恰道出了一个共性:自由的选择,不符合某些人期望时,便成了"原罪"。他们恨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这些人不愿让步、不愿被"统一"。但历史终究会证明,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那些敢于选择自由、捍卫独立精神的人。正如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谈张爱玲与琼瑶:简单与复杂的问题
2025-04-01

张爱玲的一些小说创作的某些构件是不动声色地翻译英文小说的结果;琼瑶一度热销,但热劲过去便是没有多少读者要看的过眼云烟,而张爱玲则是常看常新,不断有新的读者——例如我家附近的书店,不见什么宣传的张爱玲新版《传奇》,居然悄悄稳坐畅销书榜第七位,细心一想,真是惊人的成就。《传奇》是1944年在上海出版的,今年刚好80周年,请问还有哪本80年前出版的书,今时今日依然打入畅销书榜呢?

于继增:张爱玲告别大陆之谜
2025-03-17

张爱玲离开上海最直接的动因,是抗战时期的报纸上曾登过她去日本参加“第三届大东亚文学家大会”的名字,她说:“我自己从来没想到需要辩白,但是一年来常常被议论到,似乎被列为文化汉奸之一,自己也弄得莫名其妙。我所写的文章从未涉及政治,也没拿过任何津贴……”还有人说她曾和汉奸胡兰成结过婚,和“汉奸无二”;其实她早在1946年6月就和胡离了婚。《海派》报纸干脆说她因为穷困做了美国兵的“吉普女郎”……这些议论都是张爱玲心中的隐忧,使她感到人言的可畏和来自政治方面的威胁。

张爱玲1952逃离共统区始末(附:夏衍的下场)
2025-03-15

张爱玲说她最讨厌政治,不想与政治沾边,但她的政治敏感度却往往让人佩服。细细纵观她的一生,她在政治好象没有出过大的差错。香港哈耶出版的《张爱玲的闺密》披露了张爱玲五十年代在中共政治生态的状况,以及她逃离中国大陆的经过。在张爱玲出版的《传奇(增订本)》在书前写了一个《有几句话要同读者...

14岁未婚先孕持刀逼婚 三婚四婚名震上海滩(图集)
2025-01-14

1914年,一位未婚先孕的14岁少女手持一把锋利的刀子,将一位身着白色西装的上海小开逼至墙角,怒喝道:不娶我,你别想活着离开!富家少爷吓得瘫软在地,求饶道:别激动,我肯定娶你,我保证!少女这才收起凶神恶煞的脸,丢了刀子,扬长而去。她就是后来名震上海滩的女流氓之一佘爱珍。佘爱珍原本...

【老照片】陈寅恪挽留钱穆留下来 钱穆只说一句话就让陈三缄其口(图集)
2024-12-17

1949年6月,钱穆自广州赴港,临行前拜会陈寅恪,陈寅恪劝留钱穆,钱穆云:“君博古通今,可有观渡江文告?”陈寅恪不语。钱穆赴港后创立新亚书院,1963年,新亚书院与其他三校合并,命校名为:香港中文大学。

林世钰 | 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
2024-12-10

今年回国某天,我在气象台下面的旧街上吃锅边糊,看着山顶上老旧的房子,想起1988年冬天那场薄雪,以及那个青春少女的迷茫,感慨万千。转眼半生倏忽而过,虽然少女时代有不羁的流浪梦,但终归没能出走,而是循规蹈矩地上学上班,生儿育女,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不越界的普通生活。青春时代的流浪梦,就像那场薄雪一样,永远消逝在冬日的阳光里,似乎从来不曾飘落在人间。

张爱玲和李香兰合影背后,隐藏着这么多往事(图集)
2024-11-11

我数学不算好,虽然小时候考试过得去,于数字上却是十足的糊涂蛋。这个问题体现在具体生活上,便是时常买尺寸不对的东西回家,比如有次想买只洗脚桶,结果某日到家,门口立一庞然大物,原来尺寸看错,买了一只足供两人洗澡的洗澡木桶。写作中遇到年代和人物年龄,也时常会出错,最离谱的错误是某次发表...

等他25年,张爱玲姑姑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组图)
2024-10-13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源,用五十二年的执着等待,换来了十二年与爱人的相依。等待爱情,也许很苦。可是,这种等待,就是爱情本身。等待本身就是一场爱情。小时候同大人一起听越剧《王宝钏》,听得云山雾罩,加上大人讲解,倒也明白大意,对这个在寒窑中等待夫君十八年的苦逼女子既佩服...

从民国照片看民国气质(图)
2024-09-08

今天,朋友从微信转来一张照片,是民国时期的幼稚园毕业照。照片上方有题字说明:乐山县私立进德幼稚园第十七班毕业摄影,民国三十六年六月。照片上有十八个戴着学士帽的小孩,三位女教员。孩子们大约知道毕业是件大事,大都小嘴紧抿,神情严肃。仔细一看,眼神却表情不一,或庄重,或思考,或远望,或...

【老照片】1949何去何从?钱穆竟从毛的文章中看出端倪 及时润了(图集)
2024-03-11

1949年,知识分子面临去与留的两难抉择。5月,以研治古典文学著名的钱基博先生的孪生兄长钱基成,劝钱穆留下来。钱穆问,君治古文辞,看军队渡江的那篇布告,有无大度包容之气象?基成先生不语。而钱穆却从毛泽东的那篇《共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看出了端倪,决意离开大陆,转赴香港。

觉醒的预判 才是保命于乱世的抗体
2024-02-11

预判,不是聪明就能预判,不是成名成家了就能预判,预判的前置资质只有一个,那就是觉醒。昨晚,我给几个被封于上海的老读友发了一个问候,主要想问问他们生活是不是像自媒体平台流传的那样很难堪。但让我吃惊的是,三个读友的回答都是惊人的一致,我很好,我没问题。有一个读友给我讲了这样一番话,让...

【老照片】晚景凄凉?润和不润的差距才是天壤之别!(图集)
2023-11-28

张爱玲可是活到了1995年,75岁才去世的,她那些同时代的作家,不光老舍投了湖。仅跟老舍同一年去世的就有一堆:傅雷、妻子朱梅馥,邓拓,汪篯,李平心,叶以群,陈笑雨,陈梦家,刘盼遂和妻子,乌·白辛,刘永济,含冤病逝其妻随后亦自缢身亡,赵少咸,黄文弼,向达,孔厥。张国焘死在一个养老院,也经常被说做晚景凄凉的例子。然而他死于1979年,比很多他的老战友,同事的命运好多了。

张爱玲说中国人(图)
2023-09-16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去世。享年75岁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话:国人对於戏台上的悲情极其敏感,动不动就感动得流泪,但对于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切的悲剧,又往往是充耳不闻漠不关心。时间过去几十年了,但张爱玲描述的人和事可谓一点都没变。悟空图文推特截图(图片说明)

“连旗袍都不准穿了,暴风雨就要来了”(组图)
2023-09-10

日前全国人大公布了五个新修法案的征求意见稿,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修订草案新增了一些条款,其中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反响尤其大,遭致普遍且强烈的质疑。第二款:在公共场所或者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服饰、标志的。第三款:制作、传播、宣...

若为自由故,啥都可以抛
2023-09-09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28年前的今天,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遗体在洛杉矶寓所被发现。法医推算死亡时间约一星期,即1995年9月1日。一个终生都在追求爱情、书写爱情的独立女性,度过23年孑然一身的生活之后,逝世七天才被发现,确实让人唏嘘。...

袁斌:张爱玲的《赤地之恋》和《秧歌》为何在大陆一直被禁?
2023-08-01

夏志清这样总结道:《秧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部不朽之作。它研究了共产主义对传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描画出关于人性的令人震惊的不可忘记的画面。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中国农民受苦受难的故事,而且是一部充满了共产党不容的人类理想的悲剧。继夏志清率先对《赤地之恋》和《秧歌》做出高度评价后,海内外一些学者也先后给予张爱玲这两部小说以好评。

苏暁康:中国人没有“庇护所”概念(图)
2023-07-29

【按:习近平已经将中国领回“政治上的延安”,在文学艺术上,中共本来就有一个“延安”,还出了不少好作家好诗人,但是从江胡到习近平,能出产的好文字只剩下顺口溜了,所以中国文学也应当“流亡”到海外来了,是不是如此?便是我这个脸书帖子要讨论的话题。】我读张爱玲传记,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