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过劳或失业 中国“全职儿女”的心理纠结

图为2023年1月29日,安徽阜阳招聘现场。

由于过度劳累,朱莉今年4月放弃了在北京的电子游戏开发工作,转而做起了“全职女儿”。

中国的年轻工人长期以来一直抱怨工作时间长,且没有加班费,他们采用了一个学术术语“内卷”,用来描述更大投入并没有产生更多产出的情况。许多人感到必须更加努力工作,但生活质量却没有任何改善。

BBC新闻网报道,现在,29岁的朱莉每天都做着洗碗、为父母准备饭菜和其它家务工作。朱莉的父母支付了她的大部分日常开销,但她拒绝了父母开出的每月2000元(280美元)的工资。

毕竟,她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从之前那份每天16小时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她说:“我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超长的工作时间和惨淡的就业市场,迫使中国年轻人做出不同寻常的选择。”

朱莉是越来越多自称为“全职子女”群体中的一员,他们回到舒适的家,要么是因为渴望从疲惫的工作生活中解脱出来,要么是根本找不到工作。

中国人从小一直被告知,努力学习和攻读学位会有回报,但年轻人现在却感到失败和徬徨。

目前中国年轻人失业率又创下新高,高达21.3%,16至24岁的年轻人中,每五个人中就至少有一个人失业。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农村劳动力市场。

许多“全职子女”表示,他们只是打算暂时待在家里,这是一个放松、反思和寻找更好工作的时期。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BBC报道,朱莉在过去两周内向招聘单位发送了四十多份求职申请,但只接到了两个面试电话。“辞职前找工作很难。辞职后,工作就更难找了。”她说。

倦怠、失业还是徬徨?

中国大陆有着被称为“996”的企业文化,每周工作六天,从早上九点工作到晚上九点是一种常态,因此,职业倦怠是促成“全职子女”现象的原因之一。

BBC报道,同样是“全职女儿”的陈嘟嘟在今年早些时候离开了房地产行业的工作,因为她感到越来越疲惫,工作的价值越来越低。27岁的陈说,在支付房租后,她“几乎一无所有”。

回到中国南方父母家后,陈说她“过上了退休般的生活”,但某种焦虑却一直藏在心里。她说,她脑子里一直有两个不同的声音:“一个在说,难得有这份闲情逸致,好好享受当下吧;另一个声音则催促我考虑以后的打算。”

最近从腾讯离职的郑杰克(Jack Zheng)对BBC说,他每天必须在工作时间之外回复近7000条与工作相关的短信。这名32岁的年轻人把这称为“隐形加班”,因为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但却没有任何经济补偿。工作的压力让他患上了严重的毛囊炎,这是一种由毛囊发炎引起的皮肤病,他最终辞职了。

“很多人对于找工作感到绝望”

在中国大陆,上大学曾经是一种精英追求。但在2012年至2022年期间,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大学学位视为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好机会的入场券,大学入学率从30%上升到59.6%。但是,随着就业市场的低迷,人们的期望已化为失望。专家称,随着创纪录的1160万应届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青年失业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面对就业难,许多中国的大学生甚至产生绝望情绪,致使有些人不惜挂科也要推迟毕业。

最近几周,中国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垂头丧气”的毕业照,这些照片反映了应届毕业生的失望情绪。有的照片中,年轻人穿着毕业袍“平躺”在地上,脸上盖着毕业证书;有的照片中,他们把毕业证书举在垃圾桶上,准备扔掉。

“情况相当糟糕。人们疲惫不堪,许多人试图选择放弃。”上海招聘公司Direct HR的总经理米里亚姆‧威克茨海姆(Miriam Wickertsheim)对BBC说,“现在有很多人对于找工作感到绝望。”

BBC报道,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勃(Bruce Pang)说,中国在瘟疫大流行后的经济复苏慢于预期,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彭还说说,一些雇主也不太愿意雇用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的工作经验比上一辈的毕业生要少。

此外,中共政府持续对电子商务、教育平台、游戏和金融等高增长行业进行打压,而这些行业是年轻人的主要雇主。麦格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自2018年中共政府开始“去风险化”以来,青年失业率增加了一倍多。

根据中国招聘网站智联招聘,2021年,仅房地产、辅导和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就占了毕业生所有招聘信息的一半以上。一年后,这一数字降至26%。

中共抛出“慢就业”说法遭嘲讽

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共政府为了淡化这些问题,其官媒《经济日报》发布文章表示,随着内地2023年毕业季到来,“慢就业”一词被诸多提及。“慢就业”并非贬义词,不是不就业,更不代表“躺平”。该报称,虽然一些中国年轻人确实失业了,但另一些人则“主动选择了慢就业”。

中共官媒报道遭到网民嘲讽。一名用户在微博上写道:“中国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我们明明失业了,可(中共官员们)却发明了‘慢就业’这个词。会有多慢?几个月还是几年?”

小红书上的另一用户说,这个词“一下子把责任推给了(中国的)年轻人”。

“根据这个解释,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就业率应该是100%,因为大多数人都在缓慢就业。这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好办法!”

网友“HaRIaYa_JKi”说,“慢就业、待就业、灵活就业,就是不能提失业。”

BBC报道,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说,“失业就是失业,用词要得当。”

“可能确实有年轻人希望在开始下一份工作之前有一个休假期,但我认为,现在情况是绝大多数失业者都是急于找到工作却找不到工作。”他说。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21/193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