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寸步难行。”
一路走来,我们辛辛苦苦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赚钱养家。
身边有人认为,父子、母女关系好不好,就看父母有没有钱。这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
一部分老人,在难以生活自理的时候,还提出,每个月给儿女或者儿媳、女婿几千块钱,他们就愿意当保姆了,并且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想象的空间,就像蓝天白云下的花海一样美,但是现实却“不容想象”,孝顺需要金钱,但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从因果关系来分析,老人是否被孝顺,取决于以下几点,而不完全是手里有多少钱。
01
持续关爱子女,获得“反哺”。
春种一亩田,秋收万颗子。
当生命在春天的时候,就好好播种,用夏天的时光来管理田地,等秋天来了,就丰收了,冬天也很安逸。
作为父母,应该这样思考:年轻时,恋爱了,然后有了孩子;在中老年时期,只要自己还健康,就力所能及地帮助儿女,把真情给儿女;等自己很老了,儿女就把曾经得到的关爱,反哺给父母。
也就是说,退休老人,是否得到孝顺,其实是在中年时,就埋下了伏笔。
为什么很多父母,在五六十岁的时候,主动帮助儿女带娃,不是因为自己闲得无聊,而是给儿女持续的关爱。
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儿女,还是儿媳和女婿,都是可以被感化的。
总有一些家庭,儿女不很孝顺,但是儿媳和女婿,没有冷漠,责怪丈夫或者妻子的“态度”。
在“长沙政法”平台上,有一条消息。
湖南怀化的一位婆婆,冒着酷暑,挑来一担自己种的蔬菜、水果,走了很远的路,送到城里的儿媳诸女士手里。
婆婆来之前,也没有打电话,只是忽然出现在诸女士面前。
看着大汗淋漓的婆婆,儿媳很惊喜,然后流下幸福的泪水。
不难发现,这位儿媳的心,已经感触到了“视如己出”的婆媳情感。为孝道,做好了铺垫。
孝道,从来不是道德绑架,非得让儿女如何。而是感情的顺延,你爱我半斤,我爱你八两。
02
老人有道德和修养,改善“家风”。
要明白,老人无德,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
我所在的社区,有一块空地,一些老人就去种菜。
张阿姨占有了巴掌大的地方,种下了几棵白菜。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张阿姨故意很早就去摘菜,把邻居家的萝卜等,都顺走了。
过节的时候,张阿姨的儿子小李回家,被邻居堵在家门口,诉说了小偷小摸的事情。
小李顿时就愤怒了,责怪了母亲几句,然后拉着妻子和孩子,迅速离开。
常常看到一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把中年时的陋习,延续到老年之后,无疑是毁掉了自己的晚年幸福。
从血脉关系来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子女会延续老人的一些陋习,也变成十恶不赦的人,也和老人臭味相投。但是,十恶不赦的人,会不会尽孝,就难说了。
从个人认知来说,很多儿女长大了,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摆脱原生家庭的控制。若是原生家庭的道德崩坏了,他也就怨恨原生家庭,孝顺父母的行为,就自然消失了。
《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老人自己的身体是歪的,凭什么要子女站得端正?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随时都要牢记。
不是说,我们退休了,就一定是高素质的老人。
提高素质,为人善良,这是一辈子的修行。七老八十的人,还需要发挥余热,引领好家风。
比方说,老人常常帮助别人,左邻右舍遇到老人的儿女,就给老人点赞。儿女对父母,自然就刮目相看,孝顺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03
培养子女谋业的本事,带来“财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人把退休金、存款都给儿女,也无法保证儿女一辈子都衣食无忧。
正常情况,老人过世之后,儿女还有活几十年,其开销有多大,可想而知。
不懂得逼着儿女去创业,而是溺爱儿女,那么儿女就失去了赚钱的主动性,老人要得到孝顺,就不太可能了。
自媒体人“推理方社长”讲了一个故事。
94岁的李凤玲老人生病住院,几个儿子不愿意出钱。
老人出院后,被儿子们送到小女儿熊丽家。
原来,熊丽没有赚钱的能力,年轻时嫁给了外地的富商,很快就离婚了,把离婚时得到的十几万,挥霍一空。再婚,她嫁给一个穷人。
与此同时,熊丽把老人的退休金,都取走了。
几个儿子一气之下,把老人就送到了熊丽家,引发了家庭的争斗。
“一粒老鼠屎,毁掉一锅粥”,若是家里有一个不愿意谋事业的人,就会引发人心的失衡,带来兄弟姐妹的矛盾。
儿女们乱成一锅粥、儿女们自己都没有饭吃,孝顺父母,可能是无心之举了。
有远见的老人,不管自己能否退休,都会教育好儿女,并且让儿女有本事赚钱,成立像样的小家庭。
04
孝顺,其实是父母和儿女的互动过程,是情感上的双向奔赴。
父母单方面要求儿女孝顺,应该是很难的,毕竟,儿女心不甘情不愿。
人到中年的时候,就努力培养好儿女,建立感情纽带;一辈子都积德积福,体现好家风。等自己很老的时候,就变成了儿女手心里的“宝”。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退休老人,子女会孝顺你,本是你自己的远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