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会观察 > 正文

83岁英国邻居的抗癌故事,给人信心给人希望

83岁英国邻居的抗癌故事,给人信心给人希望

  我与邻居Adrian和Chris夫妇

  我至今仍记得三年半前我第一次见到邻居Adrian时,他以一副淡定从容的神情与语气告诉我,他已经癌症晚期,医生说大概还有三个月,所以预计等我房子装好时,他已经不在了。

  错愕之下我愣在了那儿,一时不知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直白。等我缓过神来,心虚地说了一些自己都认为没有意义的空洞安慰,对这个第一次见面的英国老人感到十分抱歉。

  然而  他不时隔着花园和我打个招呼说几句,指点我应该找公司做个下水道检查啦,做那种花园小木屋和更换木栅栏要注意些什么啦。那时候我知道他以前是个工程师,已经80岁了。

  更神奇的是,我还在那个夏天看见他一个人把自家花园的栅栏给里里外外刷了遍oil(防腐防晒的)。

  有一次我忍不住对他表示钦佩,也为他依然健在感到高兴,他回答我说:面对癌症这种无可奈何的事事情,担忧并没有用,他非常感恩活着的每一天,希望过好每一个剩下的日子。

  后来,我和他太太Chris有时会喝个茶聊个天,也写过这位了不起女性的故事:在丈夫支持下,她是60岁那年去读了本科,64岁以优等成绩毕业。

83岁英国邻居的抗癌故事,给人信心给人希望

  Chris是个内心彪悍且极有执行力的女人,在Adrian的抗癌斗争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83岁英国邻居的抗癌故事,给人信心给人希望

  Adrian和妻子Chris

  Adrian后来去做化疗了,真正的考验在这时来临。

  化疗让80岁的Adrian经历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人异常虚弱,下床也变得艰难。但医生说了,每天坚持下床活动一段时间而不是彻底摊在床上,对康复极为关键。Chris后来告诉我,Adrian在那段至关重要的康复期里,也曾多次因为痛苦想要放弃,但是在她的积极鼓励和帮助下,Adrian还是克服了巨大的痛苦与虚弱,每天都坚持下地行走几回。

  就这样,过了艰难的几个月后,Adrian逐渐地恢复了体能和气力,癌细胞也得到了控制。他甚至可以出门遛狗了。

  如今,三年半过去了,这个原本被医生预言活不过三个月的老人,依然健在,还能和我们谈笑风生。

  前阵子,我还应邀去他家喝茶,听他们兴致盎然地讲述各种年轻时的奋斗故事。听着听着,我就愈发明白,为什么Adrian能够创造奇迹,因为:

  他们俩的心态都十分积极、乐观,是那种脚踏实地想要把每一天过好的人。

  这对老夫妻把家里收拾得十分洁净,花园也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83岁英国邻居的抗癌故事,给人信心给人希望

  Adrian和Chris整洁温馨的家

83岁英国邻居的抗癌故事,给人信心给人希望

  Adrian的花园

  园艺、宠物、上网、阅读、美食,是他们晚年生活的几大喜好。在他家书房,我还看到一大摞工程师杂志,Adrian说虽然退休了,但他依然还喜欢订阅这些行业刊物。

83岁英国邻居的抗癌故事,给人信心给人希望

  Adrian家里工程类的杂志,最上面的一本是2023年3月刊

  尽管他们也不知道Adrian的抗癌之路究竟还能走多久,但是他们有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从容态度。对待生命中之无可奈何,他们接纳却不自我放弃,他们不会浪费时间去埋怨、哀怨命运的不公,只想珍惜每一个和上帝借来的日子。他们既积极,又淡定。

  Adrian说:做自己能做的,剩下的就交给上帝和命运。如此,余生尽管难,却走得不灰暗仓皇,依然可以有颜色。

  我一直都想把Adrian抗癌的故事写出来,这几天,这个念头变得尤为强烈。

  因为愈发觉得,人的一生中其实注定要遭遇各种不可控制无可奈何之事,不止是癌症病痛生离死别,也包括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的经济形势、职场环境、文化语态,以及人的原生家庭、出身环境、天赋基因等等,那我们又要去如何面对这些呢?是向命运彻底投降,自怨自艾吗?还是振作起精神来,想办法做好力所能及之事再说?

  有个热爱写作的读者朋友之前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讲述自己遭遇的种种不幸以及壮志未酬的遗憾。看到那种种不幸和困境,连我这个旁观者都生出了深深的无力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鼓励她。

  她原生家庭不好,没机会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只考上大专,酷爱写作却只能去做派遣工,又因为父母亲催婚催育,不够坚定的她被匆匆安排相亲、结婚、生子。结果孩子出生后先天有疾,她不得不辞去工作,全心照料孩子。这几年家中老人接连患病,挨个住院,过去三年她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眼下公公婆婆的身体也不太好,她除了照顾孩子还得照顾两位老人,以及她体弱的先生。最关键的是,公婆压根就不支持她读书写作,认为那没什么用处,不如带好孩子来得实在,对家庭有贡献。

  面对这样的人生重担与不被理解不被支持,她纵然是有心追梦坚持写作,也有心无力。甚至,她连在公婆面前读书都得遮遮掩掩打游击,而日常生活的负累也早将她的时间与注意力切得稀碎。原来,安静写作,对于很多人而言,竟是一个巨大的奢侈。

  另一位读者朋友,生存境遇看似要好很多,但却陷入了她自己很难走出的心理困境,患上了重度抑郁。她是985名校的博士在读,虽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不喜欢读博,更不喜欢学校功利又势利的教学环境,但却无法放弃读博。她觉得自己出身普通,家里没背景没资源,没有博士学位根本不可能找到好工作。“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的,我无比痛苦。”

  面对社会这架庞然机器感到无力的年轻人,不止是这位在读博的读者朋友。客观上,眼下全球经济都经历着艰难时刻,今年国内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更别提找到“理想工作”。

  前几天我师姐和我聊天,说自己同学的孩子,南大西语系研究生优秀毕业,但找不到工作,无奈准备出国留学了。而那些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呢,比如她朋友的孩子,虽然托关系入职了海南一家名头响亮的大国企,但每月拿到手的收入也不算高,每月四五千元,还得经常加班。

  师姐还告诉我,她那些在南京有办公楼出租的朋友,都说现在收租难,有的租客欠租已经一年了,只能打官司申请强制执行,但也前景不容乐观。

  怎么说呢,每每听到这样一些事情,难免心情沉郁,会泛起无力感。如此现实之下,那么多人会选择拥抱张雪峰的生存主义,当然可以理解。

  即便是我自己,又何尝能全然幸免于压力。现在公众号流量整体流失下滑,广告因为各种原因在大幅下滑,甚至很多做公号的同行已经接不到什么广告了。而人到中年,也不得不开始了与“衰老”的直接过招。事业、健康的挑战和压力,恐怕只会越来越大。

  但是,我也问自己:面对这生命中的种种不如意,尤其是一己之力难以即刻改变的困境、束缚与限制,我们作为个体,究竟又要拿出什么生命态度去面对?

  是气馁认命,带着失望甚至绝望、怨恨,丧气地去过每一天,还是说,依然怀抱信心和希望,勇敢地、积极地、努力地,去做好自己能做的那部分?并且,努力在生命中寻找美好、感受美好?

  我自己的选择会是后者。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非非马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27/193281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