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这谁都知道。中国的金融领域有几个敏感话题,银行安危、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它们都涉及专业知识,许多人不甚了了,但这三个话题,大家又不得不关心。当今的时代,民众谁不在乎自己的存款安全?企业运营会有涉外业务,汇率振荡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外汇存底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经济地位是否稳固的象征,可中国的真假外汇储备让许多专家头痛。
最近,与中国相关的这三个话题,在国际媒体上引起了多番关注。中国的银行系统为地方财政的巨额债务兜底,引发中国几大银行的国际评级降到底;银行的潜在金融危机和企业所欠外债无力偿还,让华尔街对中国上万亿美金的金融投资开始撤离;外资撤离使得人民币汇率趋贬,同时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水落石出”;对中国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分析就发现,中国的外债非常沉重。这些金融问题集中到一起,将进一步造成外资对中国经济信心的下降,使中共无法再依靠外商的金融投资来“输血”。
一、银行存款送政府
今年6月26日中国审计署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提到,国家审计署“重点审计了18个省本级及36个市县共54个地区的财政收支管理情况……70个地区通过‘自卖自买’国有资产、虚构土地交易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861.3亿元,其中67.5%发生在县级”。6月28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报道,标题是,“中国地方政府通过‘自卖自买’,虚增财政收入”。
据《华尔街日报》6月12日的报道,中国的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负债总规模,去年9月就已经达到GDP的295%。而其他媒体披露的消息是,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已高达80万亿人民币,债务雪球正越滚越大。
中国政府应付这个债务雪球的办法是,让银行购买地方政府的债券,变相地把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转移给银行去承担。地方政府负债过度、财政收入因卖地困难而有枯竭之虞,所以欠下巨额债务而无力偿还。中共当局为了眼下拯救地方政府的财政,不惜把国有的主力银行拖进坏账泥坑。
中国今年5月发布的《2023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提到,2022年59家上市银行持有地方政府债券43.7万亿元,占债券总额的七成,主要是六大国有银行承担了地方政府的债券。7月4日中国的金融圈传出一条消息,近几个月来,中国的顶尖银行正在给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local-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LGFV)提供期限25年的大量贷款,帮这些融资平台还旧债,这等于是让大银行给地方政府的烂账买单兜底;而且,为了帮地方政府缓解财政困境,这些贷款前4年免息。
二、民众取款麻烦多
虽然中共高层让银行为各级地方政府送钱救急,但今后这些地方政府几乎不可能归还银行的借款。而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民众的存款,这些钱借出去打了水漂,民众就没办法提取存款了。
由于政府从银行大量取走现金,放给地方政府的大笔贷款都是“肉包子打狗”,产生了银行的巨额坏账,这当然会危及银行的生存;更糟糕的是,银行为财政负债兜底,还造成银行的银根特紧,金库里可以支用的现金很容易见底。这种状况下,存款多的客户来提存,银行就没钱让客户提取现金。
最近半年来,香港民众纷纷涌入深圳的各大银行提取自己的存款,但提款过程越来越“艰辛”。我的钱,你银行都不让我取,很多香港人对此敢怒不敢言。深圳的各大银行限制香港人提取存款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取款上限卡在2万元;其次,提取大额现金要求提前预约,但银行的预约客服电话无人接,让预约无法完成;再次,银行故意缩减柜台服务人员的人数,柜台上只留一人处理现金交易;为防止客户把存款转出,银行会无端冻结客户的银行账号。
香港有财经专栏作家认为,担心银行有不少坏帐,导致资产质素出现问题,“可能跟大陆楼市或债市有关,市场都知道这方面不太对头……如果银行体系都有事,到这个程度都不能不防,(情况)会急转直下”。
三、人民币汇率与银行安全成“跷跷板”
华尔街最近一直在关注中国地方政府无法偿还的严重债务负担,中共让银行兜底的做法,关系到华尔街对中国金融投资的策略选择和盈亏。今年6月初彭博社报道,“投资者归零,中国地方债务爆发,视为亚洲最大风险”,这“投资者归零”的说法,指的是西方对中国的投资者正在“归零”,外资持续撤资;6月5日彭博社又报道,“中国对地方债务飙升的保证,未能缓解担忧”。
7月5日华尔街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在一份给客户的报告中,下调了中国顶级银行的评级,把中国农业银行的评级从“中性”下调成“卖出”,把中国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评级从“买入”下调至“卖出”。这家投行表示,担心中资银行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银行承接此类债务带来的盈利风险以及银行的命运。当天,中国的银行股在香港就马上暴跌。这个负面金融消息会加快国际资本从中国外逃,而外资撤离就导致人民币不断贬值,从今年1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路滑坡。
中共为了稳住外资,希望他们回头,从7月开始采取措施,拉抬人民币汇率。其办法是,让中国的顶尖银行把在国外的外汇头寸调回央行,买进人民币,于是人民币贬值的趋势暂缓。这是一个长期有效的稳定汇率的办法吗?当然不是,因为,这样做会伤及中国的主力银行之生存。
其结果是,汇率政策和银行稳定政策互相对立,形成了一个人民币汇率与银行安全度的“跷跷板”:要稳汇率,银行的安全度就下降;要稳定银行,防止客户对银行不放心而大量提存,汇率就会贬值。这样,汇率稳定和银行稳定两者就此消彼长;虽然“跷跷板”在短期内可能上下摆动,但从长期看,银行稳定性关系到中国经济和政权的安危,其重要性远远大于人民币汇率,所以,人民币汇率就难以固守。
四、商业银行风险大
商业银行在国外的外汇头寸,是中国顶尖银行的国外分行日常为中外贸易和服务办理结算时收到的外汇,也就是银行在国外的柜台业务每日外汇收付结算之结余累积数。这个累积数有多大?从2015年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平衡表来看,大约在2千到3千亿美元左右。
为什么我只讲2015年的数额,因为从2016年起,中国商业银行的外汇头寸被央行“清零”了。这当然不是说,中国所有商业银行柜台和金库里的外汇头寸,一夜之间全都突然消失了,这些外汇头寸依然存在。至于央行为什么要在账面上“清零”,其中的猫腻,下一节会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