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郑立:是想要尊重别人 才反对物化别人

作者:
某些社会学者认为,物化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因为这是不尊重别人。拥有能引起你情欲身体的人也是人类,你纯把人类当成发泄情欲的工具,那就是没把别人当人看,没把别人当人看就是不尊重人,不尊重人就是不好的行为。换句话说,反对物化的前题,是觉得我们应该尊重别人。我们不应该做的事,是不尊重别人。特别是那个人并不喜欢你对他的身体产生情欲时。

网红陈之汉日前拿民进党立委赖品妤Cosplay为例,质疑她“物化动漫、女性”,却显现了他本人对“物化”认识不清。(合成照片/杨约翰摄、取自赖品妤脸书)

中文“物化”这个词语,在日文汉词中叫作“物象化”,初次被提出的是马克斯主义者,这是反对资本主义论述的一部分,他们控诉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将人类当成物品或商品,把人类看成跟粮食,资源等东西没有分别的物件。简单来说,物化别人就是当人是你的棋子,当人是你的工具,当人是你的财产的行为。也就是台湾曾经很流行的那句“不把你当人看”。

后来二十世纪末期,某些社会学者认为,人对异性的身体产生情欲,也就是看色色的东西,偷看别人的身体,或者对别人有性幻想(例如很多香港人对英女王)。这种行为就是把另外一个人当成一种满足情欲的工具,是把别人的身体当工具用。

故此他们把这种行也称为物化,在英文中却出现了新的词语 objectification,在日文汉词中,他精确翻译成“性对象化”。也就是你对任何东西产生情欲或者把他视为满足情欲的对象,而不关心该物件的尊严与感受,那就是物化。自然地,你对某现实异性的身体有情欲幻想,那就是物化。

这不分男女,你看着大肌肌的虎背熊腰的壮汉,想摸他的胸肌,这也是一种物化;看色情杂志是一种物化,看色情影片是一种物化,跑去游泳池看穿泳装的异性是一种物化;因为他们的共通点都是对着另一个人类的身体产生纯粹的情欲,透过幻想或者看别人的身体去满足这种情欲。可见日文的翻译其实是比中文的精确得多。

某些社会学者认为,物化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因为这是不尊重别人。拥有能引起你情欲身体的人也是人类,你纯把人类当成发泄情欲的工具,那就是没把别人当人看,没把别人当人看就是不尊重人,不尊重人就是不好的行为。

换句话说,反对物化的前题,是觉得我们应该尊重别人。我们不应该做的事,是不尊重别人。特别是那个人并不喜欢你对他的身体产生情欲时。

如果你打从一开始就不尊重别人,或者你的人生观与平时的行为,都没把尊重别人当成一回事的话,那老实说,物化与否根本不重要。比方说,如果你本来就是奴隶主,把奴隶当成自己的私产,那按马克思主义者的说法,你本来就在物化别人了吧?或者你是个绩效型雇主,只把员工当成零件,那也是物化。把自己的小孩,当成老年时供养自己的投资工具,就是物化小孩。那些想父母死好给自己遗产令自己发财的人,也是物化父母。

当你理解物化这概念的远源,你就知道物化并不只有情欲,只是近代只关注情欲部分的物化,结果人们忘记了物化可以不指是仅指情欲。任何把人当工具而不尊重人的行为都是物化。而不尊重人才是重点,物化只是不尊重人的其中一种方式。

这也意味着,对于本来就是工具的东西,其实你是无法物化的,因为他本来就是物,不是人。比方说你拿锤子去当敲东西,这不是物化锤子,他本来就是拿来给你敲东西的。你使用保险套然后丢掉,也不是物化保险套,因为他本来就是用来给你丢掉的。

那么“动漫”是否能被物化呢?基本上不能,动漫不是人类,而是一个虚构的创作物。你对动漫角色产生情欲,作品却没有能被伤害的感情。因此,你对动漫产生情欲是完全没问题的,特别是一开始的创作目的就是满足情欲的动漫,即是所谓的 H本,色情动画之类的东西,满足情欲是一种成就而不是一个问题。

可想而知,把按摩棒或者情趣娃娃当成发泄情欲的工具,也是完全没问题的,这既没有物化也没有不尊重,这些东西打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情欲而存在的。

当然相信大部分用这个词语的人,并不清楚物化的定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就只是看了某些人(多数是读社会学的大学生),曾经用过物化这个词语去指控人,而觉得这就是一个骂人或者批评别人的词语。所以当自己想要批评或骂人时,就抄了这个词语回去用。他们只知道这词语有负面的意义,却不知道词语的意义。

这种情况本来就很常见,在网络上多的是骂人不合逻辑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逻辑,骂人反智的人自己就在反智,很多人只想骂人并认知到那个词语可以骂人,骂人就是用上。说的人没有搞清楚,听的人也不想搞清楚。物化是坏事,我不喜欢的人一定在做坏事,所以他物化了什么,先射箭后画靶。

如果我们回到物化的原初精神,那就是“应该尊重人”,那老实说,真的在意不想物化别人的人,是那些本来就很会尊重人的人。这些人尊重自己,尊重朋友,尊重大部分人,甚至尊重自己的敌人,就像西方小说的骑士一样,谁说敌人不能被尊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两支军队在战场上互相撕杀,但在圣诞节时却走出战壕一起庆祝;帝俄击败了瑞典战俘时,看到他们的英勇奋战,同意他们身为战俘能够佩剑,并在宴会中把瑞典国王称之为自己的启发者;空战之王红爵士死亡的一天,他的敌人们都为此默哀;普鲁士的国王菲特力,一辈子跟奥地利的特蕾莎长期战争,可是却说,我跟她战争,但我并不是她的敌人。在西方文明中,会承认自己敌人的强处与本事,而予以尊重。

日本有一首歌叫作“拔刀队”,那首歌讲的是西南战争,西乡隆盛是敌人,可是歌词却是这样的,“敌之大将者,为古今无双的英雄,而他的跟随者,为剽捍的决死之士”,没有因为西乡隆盛是政府的敌人,就把他说成是无能,懦弱,或者是小人,直接承认对方是英雄,而且是很难对付的强敌。然后你看看身边一堆人,只要是不喜欢的人就不断贬低,就看得到大家品位的差异。

如果你觉得尊重是很重要的事情。那么你自然就会尊重别人,连敌人也可以予以尊重,那么你不会因为对方是你的敌人,就乱扣对方帽子,用一些难听的话贬低对方,或者给予对方一些根据不足的指控。自己也不很清楚一个词语的意义,就拿去攻击别人,这就是一种不尊重。

你不想不尊重人,才反对物化。若本来就不打算尊重人,甚至有意侮辱人,那物不物化又如何,难道骂句干你娘有比较高级,比较尊重吗?如果本来的意思就是侮辱人,物化对方也是好的方法。

当然我知道,在中华文明中,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尊重的概念,在中华文明中,流行的是自己人就无限护短,是敌人就往死里打无限贬低。所以他是自己缺点就会看不到,是敌人的话什么都是缺点。甚至多的人认为,只要你赞赏或欣赏你的敌人任何东西,你就是叛徒。比方说你反共能不能同时赞赏共产党有能力呢?如果你反共,那你就一定要说共产党无能,如果他有能力你还反什么共,“你认同共产党有能力,你甚至欣赏他们很多作为,但你跟他们就是立场不同”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这些人眼中只有敌我之分,甚至觉得只有正邪之分,而他们的一方就是正,敌人就是邪,对于所有敌人的态度就只有否定,鄙视,贬低,消灭,侮辱。要他们尊重人,根本就不可能,因为他们大概连尊重的意识与概念也没有,更别说尊重异己与敌人了。

在不打算尊重别人的情况下,谈物化这种观念是多余的。什么物化异性?多的是根本就是不把所有别人当成人看,物化所有人。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814/1940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