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夜饭向来都是新年重头戏,有人却注定过不好这个年。
因为这个年夜饭的餐桌上,摆放的,是她的朋友。
不只是这个新年,这一定还是我今年见过最窒息恶心的一个话题:
“兔年最后一天,家里人把我的兔子杀了。”
未有告知,未经同意。
在这个原本应该指向幸福团聚的日子里。
博主养了一年多的兔子,却直接被爷爷奶奶打死,做熟了。
更崩溃的是,他们还邀请博主一起过去吃饭,一起品尝她“宠物朋友”的味道。
博主真的很喜欢她的兔子。
她会记下它到家第一天的日子。
她会经常记录下它可爱的日常。
一点一点,用了一年4个多月,她才终于把它养到那么大。
她把它当作朋友甚至小孩,在家人眼中,它却始终只是一盘菜。
可是,过年缺这一口肉?
年夜饭,缺这一只兔子吗?
我们不想以恶意去揣测,可他们的丝毫不顾忌,丝毫不考虑,却伤透了一个孩子的心。
因悲伤心寒,博主决定拒绝回家吃这个年夜饭。
在爷爷和爸爸的聊天记录里,看到的却全是博主的“不懂事”:
“心疼你18年,都不如一只动物”
“叫你接电话你没听见吗?”
“你没考虑过我们的感受,爷爷奶奶的感受呢”
又有谁,考虑过她的感受呢?
大过年被杀死,被吃掉的是她的朋友,现在,一切的问题的矛头,似乎又成了她。
只是看文字都觉得窒息。
更遗憾的是,这样的窒息,每天在发生,从来都不是孤例。
02
“你的小狗呢”
“分了,老师一半,大伯一半。”
有人说,这是一段可以一字不改写进余华书里的对话。
因为太过戏剧,太过扎心。
可比书中更残忍,更振聋发聩的故事,永远都是真实世界。
这句话是一个纪录片里,一个小女孩,对着镜头笑着说出来的平静。
可所有人都知道:
“她的眼睛在笑,她的心却在被凌迟。”
小女孩叫石凤鸣,12岁的她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父母外出打工8年,没往家寄过一分钱。
别人被欢声笑语填埋的童年,她只有漫长的等待和孤独。
幸好,她还有个好伙伴,
那条小黑狗是她最好,也是唯一的朋友。
她在日记里这样写她的朋友:
“它不仅可爱,还很乖呢,每次我无聊的时候,它都会跑来和我玩……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狗。”
可后来,她再吹响口哨,它再也不会冲过来。
因为她的小狗,被分了。
老师和大伯,各一半。
就是字面的意思。
她那么喜欢她的小狗,可她有什么办法呢?
就像那个哭得撕心裂肺的小男孩。
他的小伙伴,要被爸爸卖掉。
他不停祈求,却只换来一句“滚一边去”。
他哭着喊着扯着狗链阻止,最后小狗还是被拉走了。
800块,被卖掉的不只小狗。
还有孩子的陪伴和童年,还有孩子对父亲的信任和敬仰。
就像那个哭成泪人的小女孩。
她养了两年的鸡,被炖了。
她声嘶力竭寻找哭喊,“我的鸡呢?”
镜头对准的是她的脸,画外音是妈妈的哈哈大笑,还有爸爸那句漫不经心的“在这呢”?
最后被端上来的一盘菜,配上好笑的音乐,成了全网疯传的“真香”搞笑段子。
我却真的笑不出来。
那些当着孩子的面,被杀死的螃蟹,被卖掉的小狗,被扔下楼的仓鼠……
是家长从不会在意的东西。
可那些撕心裂肺的祈求,那些紧抓不放的小手,那些想不明白的控诉……
又成了哪个孩子,一生的无法治愈呢?
03
电影《狗十三》的海报上,曾留下让人印象颇深的这样一句话: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对于电影里,最后终于妥协低头的李玩是。
对于纪录片里,心里的无底洞再也无法被填埋的石凤鸣是。
对于那些,撕心裂肺哭喊的孩子也是。
凶手是他们最亲的人,被杀的也是他们的最亲。
有人觉得这话说得太重。
有人从来不以为意。
“不就是一条狗而已。”
有人深信孩子哪有那么脆弱。
“矫情啥,过几天不都忘了。”
可我们从来都低估了,孩子们对于宠物的深厚感情。
我们从来都高估了,成长就能治愈一切的所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