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官场 > 正文

“消灭包谷”的中共高官,在鬼节当天被“消灭”

今天看到一段往事:

那年,贵州省委的孙志刚书记,曾去内蒙古找同学谈心聊天,朋友开着车带着孙书记,驰骋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孙书记不由感叹:“路修的不错,风景也很美。”

同学笑着说:“别看这地很平,但其实最容易翻车。”

真是“一语成谶”。

前几天,孙书记果真翻车了。

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三日,贵州人的“传统鬼节”。

这一天,曾经先后担任贵州省代省长、省长、省委书记,“统治”了贵州长达5年时间的孙志刚,官宣落马。

由这个颇具喜剧色彩的故事,仕道君油然想到历史深处的一次君臣对话。

01

据史料记载,后唐明宗年间,有一次,明宗问臣下年景如何,大臣们纷纷说了些粉饰太平的话,但时任宰相的冯道却给明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当年在晋王府的时候,奉命到河北中山一带公干,途中要路过井陉。我早就听说井陉是个很难走的地方,人马到了那里,多发生被绊倒摔伤的事,我就十分小心平安地走过了井陉。没想到过了井陉,到了平路,却被从马上摔了下来,差点摔死,我这才明白,平路最易坠马,所以要处处小心,时时提防。我的事虽小,却可以用来比喻大的事情,望陛下不要以为五谷丰登,海清河晏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行人自会高度警惕,倍加小心,所以不易摔跤,但一旦到坦途平路,由于心神松弛,精力分散,反倒容易摔倒。冯道的话堪称金玉良言,虽是阐发治国理政之道,但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也有很好的启示借鉴意义。

回溯孙志刚书记的仕途人生,可谓一帆风顺、步步高升,一直走在平路坦途上。

从一名副处级干部到一名副部级高官,孙志刚仅用了17年的时间,不可谓不快,超越了99%以上的官员了。

他在湖北工作30多年,实现了人生两大转折:从科研到从政的转折、从正厅到副部的转折。38岁就当了武汉市汉阳区区长,39岁就跃升为武汉市副市长。最长的一个职位,就是在武汉市计委担任副主任长达5年时间,其余的岗位最多2-3年就被调整。

历经多岗位锻炼后,直至当上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登上他人生的巅峰时刻。

02

而孙志刚最受诟病的也是在主政贵州期间。

孙志刚落马后,评论最多的就是:“就是这个厮不让我们种玉米!”

孙上任后,工业工业不抓,旅游旅游不兴,就喜欢搞点农业。

搞农业也就罢了,在贵州这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搞什么规模化。搞规模化也就罢了,他不是问农民要搞什么产业,而是要求农民搞哪些产业、不准搞哪些产业。

他喜欢的产业说起来有很多种,不喜欢的就一样:玉米,他坐车路过的地方,可视范围内不能出现玉米。

白纸黑字,说玉米是低效作物,要调减。文件上说调减,往下一级一级加码就变成了禁止。

一位基层干部这样说:“孙志刚主政贵州期间,省里下发的调整产业结构的文件中,直接写着消灭包谷的命令。于是,全省上下就掀起一股怪异的风暴,不允许农民种玉米,农民不听招呼种玉米的,一旦被包村干部发现,就要被强行拔掉。若不拔掉,就要问责一连串干部。”

这名干部还说,孙志刚“匪气”比较重,喜欢搞一言堂,惯于耍“家长”作风,要是哪个干部工作没抓好,他还会当众骂脏话呢。有一年,省里的工作组到某县暗访,发现该县的高速公路边上有包谷苗,工作组把这个情况汇报到省里之后,孙志刚很生气,在全省大会上公开爆粗口,骂那个县的县委书记:“也不怪你狗日的一个教书匠,懂啥球调整产业结构?”

实际上,贵州这种地方,土地非常破碎,绝大多数是坡地。老百姓历来喜欢种玉米,过去大米不够吃,玉米是主食,后来日子好起来了,玉米用来养猪,养成的大肥猪要么卖了贴补家用,要么过年杀一头炕成腊肉

这种压力层层传导,最终压向基层。为了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一些地方甚至喊出“你敢种,我敢铲,坚决消灭包谷杆”的口号。

贵州某些地方把调减玉米简单化甚至禁止种植玉米的做法,一度遭到了央视的批评。

那几年,有人还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满坡满岭光秃秃,大猪看着小猪哭。人们问它哭哪样,志刚不准栽苞谷。”

可是,那几年拔了玉米也没见搞出什么好产业,农民收入的大头,还是靠在外务工。后来孙志刚离任,农民边骂娘边把地里拾掇拾掇再种上玉米。

农民的苞谷,砍掉了还可以重新来过,而孙志刚大概是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了,他的耻辱柱将永远在苞谷地里扎根。

孙志刚严禁老百姓种植包谷,其实就是在折腾老百姓,完全就是“长官意志”在作怪。难怪他的落马,贵州人民会欢天喜地!

在这种以官为大、以官为尊、唯上是从的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下,政府行政中的"人治"色彩随处可见,人情关系、行政权力和长官意志干预商业活动的行为和现象频繁出现。

孙志刚被查后,贵州省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强调指出:孙志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严重辜负了党中央和全省人民的信任,严重破坏了贵州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深刻。

03

平路最易翻车、坠马,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殷鉴可谓不胜枚举。

曾被誉为“政坛明星”的海南省文昌市委原书记谢明中,仕途一直顺风顺水,35岁便爬上正厅级高位,最终却从“高空”坠落,被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死缓。在忏悔书中,谢明中认为“仕途太顺使得自己有点得意忘形”。

人称“明星区长”的北京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亦堪称“少年得志”者,时间不长便从大学团委书记走上局级领导岗位,但随着手中权力的不断增大,逐渐迷失自我栽进犯罪泥坑。反思自己的犯罪根源,周良洛归结为“自己太顺了”。

一个个“官场骄子”何以在飞黄腾达、春风得意之际坠落马下,沦为人民的罪人呢?大概是官得之太易,升得过快,使这些人觉得自己才干出众,如日中天,可以不受党纪国法的约束,从而目空一切,恣意妄为,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跌进“深渊”的吧。

事实上,仕途上受点挫折,遇点坎坷,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不仅无害,反倒有益。

曾任青海省省长和全国妇联党组书记的宋秀岩,从政之路可谓一波三折,经历过从副科到副厅的跨越,也经历过意外落选、从正厅降为副厅的坎坷。

1989年初,在共青团青海省第8次代表大会上,时任团省委书记的宋秀岩在差额选举常委时意外落选,后被组织安排到海东地委担任副书记。由正厅变为副厅,从繁华省城来到穷乡僻壤,宋秀岩并没有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而是扎实工作,在基层接受摔打、磨练,从而脱骨换胎、破茧化蝶,被人们誉为“女中豪杰”。随着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其职务也“水涨船高”,从副厅逐级升至正部,后来担任青海省省长,成为继顾秀莲之后共和国历史上第二位女省长。

可怜蜂蝶频触网,多在得意高飞时。

对于一名仕途坦荡的领导干部来说,万万不可得意忘形,得志猖狂,要时时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

宋人林逋在《省心录》中曾云:“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作为党员干部,要常怀对党纪国法及民意、舆论的畏惧之心,同时控欲知足,寡欲清心。

另一方面,对于“顺途平路”上的干部,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也不能过于恩宠,要跟踪监督,时时提醒、“敲打”,甚至必要时不妨泼“冷水”、设“路障”,让他们多受点挫折、多经历些坎坷,以促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倘如此,干部队伍中“平路坠马”者庶几会越来越少。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仕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02/194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