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东莞经理:今年不用另招工了!中国科技供应商招聘疲软 令北京头疼

—中国科技供应商招聘疲软 令北京头疼

图为2022年7月20日中国广东东莞Oppo工厂的手机组装线。(Jade Gao/AFP)

中国东莞一家扬声器制造商的经理表示,通常在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忙着招聘临时工,以应对生产旺季。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不再需要招聘临时工。

“日经新闻”9月2日报道,这家工厂属于亚马逊供应商。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理说:“在传统旺季不需要雇用任何额外工人,这很不寻常……但今年的需求确实很疲软。”

临时工的时薪是16元人民币(合2.19美元)。

一般来说,中国科技产品制造商通常会在夏季加大招聘力度,招募数十万临时工,以帮助应对年底假期购物季前,来自苹果、亚马逊、惠普、戴尔等公司的大量订单。

招聘异常疲弱的原因是全球和中国的电子产品需求下滑,以及供应链不断从中国转移。科技制造业招聘疲软令北京更加头疼。

消费和信心疲软和地缘政治冲击中国科技制造业

苹果供应商一位高管告诉“日经新闻”:“今年招聘工人太容易了。而且一点也不贵。”

另一家苹果供应商的高管表示,该公司过去曾向人力资源机构额外支付约4.5亿元人民币,以帮助在夏季高峰期间找到足够的工人。“但今年,我们没有在这些机构上多花一分钱。”这位高管表示,“招工和工资逐年上涨曾经是让我们头疼的问题。但今年不行。”

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富士康在前几年提供的工资高达每小时35元人民币,外加额外奖金。根据对多个在线招聘广告的分析,“日经新闻”今年调查发现的最高工资仅为每小时25元人民币。消息人士称,在中国两个重要的科技制造中心东莞和苏州,一些规模较小科技制造商的每小时工资低于20元人民币。

芯片开发商凌阳科技的一名高管告诉“日经新闻”:“尽管有一些紧急订单,但我们仍然认为,直到今年年底和明年,中国的需求相当缓慢且不确定。”他补充说,消费和信心尚未恢复。

“我们还发现,由于地缘政治风险,我们的一些客户——不仅来自美国,还包括日本和韩国——希望他们的产品在中国以外生产。”该高管表示,“这种趋势也可能对中国科技制造业和就业产生影响。”

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公司都要求供应商在中国境外建设额外产能,其中大部分在东南亚。苹果还公布了在印度生产iPhone的雄心勃勃计划。

“区域制造业的这一大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我们也在努力寻找新订单来填补我们在中国现有工厂。”一位苹果供应商的经理表示。

他补充说,该公司在印度扩张的同时,已停止在中国增加产能。“由于供应链转移到其它国家,许多以前为(中国)大型电子制造商提供服务的中小型卫星工厂已经倒闭。”

北京面临诸多经济困境

报道说,如此重要的行业招聘疲软让北京更加头疼。中共还面临着房地产行业的债务困境,这可能会对更广泛的中国经济产生溢出效应。

外国经济学家正在下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测。摩根大通目前预测今年GDP增长4.8%,而巴克莱预测为4.5%。穆迪将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维持在5%,但将2024年的预测从之前的4.5%下调至4.0%。此外,这家评级机构对中国的信用评级为A1,比美国获得的最高信用评级AAA低四级。

近几个月来,有关中国经济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中共周四(8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经济仍然步履蹒跚,制造业活动连续第五个月萎缩,服务业活动则随着消费者持续缩减开支而再次放缓。长期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同比下降三分之一。工厂受到出口下挫的打击。

穆迪在报告中表示,来自中国的数据表明,清零政策后的经济复苏仍然乏力。今年3月、4月和5月的重新开放所带来的复苏势头似乎正在减弱。“我们认为,消费者信心低迷正在抑制家庭支出,经济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影响商业决策。”穆迪说。

哈佛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告诉“日经新闻”:“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经济)问题,而这些问题相互关联,使得解决这些问题变得特别具有挑战性。”

他说,例如,房地产开发是其它经济发展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这个问题将蔓延到地方政府为其它项目提供资金。

供应转移加剧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境

与此同时,需求放缓继续给大部分科技行业带来压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整个行业的晴雨表的台积电,将全年收入指引从温和增长下调至下降10%,理由是中国经济复苏缓慢,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长期存在。由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传统服务器的整体需求低迷,富士康将2023年营收预期下调至同比下降。

台湾经济研究院供应链分析师邱世芳(Chiu Shih-fang)表示,招聘更容易和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不会减缓科技供应链从中国转移的速度。

“这一波转变的关键驱动力不仅在于中国成本飙升,还在于对中美科技战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风险担忧。”邱告诉“日经新闻”。

“尽管供应商也面临着在东南亚和印度建立新生态系统的挑战,但为降低风险而远离中国的多元化趋势不会放缓。”分析师表示。

供应转移可能会加剧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境,造成需求下降和就业低迷的恶性循环。

哈佛商学院的史兆威说:“当然,随着制造商将部分产量移出中国,我们将看到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影响。”“当你把生产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甚至印度等地时,很多工作机会也会随之而去。”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02/194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