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高级官员频频出访中国,或为拜登与习近平会面奠定基础。美联社图片
本周五,美中宣布成立两国工作组,以畅通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沟通渠道。在美中竞争日益加剧之际,今年美国高层官员频繁出访中国。两国目前虽在经济领域合作取得初步进展,但却止步于军事和人权议题。有专家指出,北京方面的妥协表明对自身经济状况感到担忧。
为落实美中两国领导人在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美国财政部本周五宣布,美国和中国正式成立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这两个工作组向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汇报,并定期举行副部长级会议。
美国财政部在声明中表示,经济小组将由两国财政部领导,金融小组的负责单位则是美国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声明说:“两个工作组将为就经济和金融政策问题进行坦诚和实质性讨论,以及就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信息交流,提供持续的结构化渠道。”
路透社注意到,上述工作组是耶伦在7月访华之后成立的。耶伦在推特上表示:“我们进行对话至关重要,尤其是当我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中国问题专家何天睦(Timothy Heath)就此接受本台采访时分析说,畅通经济领域沟通渠道符合美中两国利益。
他说:“两国一致认为,稳定经济和金融关系符合两国利益。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美国复苏依然脆弱,两国将都受益于贸易关系的改善。”
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同样认为,美中双方都认为在商业问题上采取行动更符合利益,而中方对讨论人权没有兴趣。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上月访华期间也与中方达成协议,成立新工作组,以畅通两国商务部之间的沟通渠道。双方商务部的工作组将每年举行两次副部级会议,两国商务部长将每年至少会见一次。同时,双方还将启动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各自解释相关出口管制的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等高级官员频频出访中国。何天睦指出,频繁的高层接触为美国总统拜登与 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于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济会议会面奠定了基础。
但他认为,这些举措不代表美中的紧张局势正在消减:“尽管经济和金融问题上的压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双方都不愿意作出重大妥协。因此,最初的变化可能相对较小,但在增进信任和稳定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何天睦进一步分析说,中共愿意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表明北京对其经济状况感到担忧,并可能寻求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今年2月,中共“间谍气球”飞跃美国领空并被击落后,两国关系跌至多年来的冰点。国务卿布林肯为此推迟了访华行程,直至今年6月才成行。
成立工作组昭示着北京迫切希望定期对话,并望说服华盛顿放松对华技术管制。(美联社图片)
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孔明尚(Michael Cunningham)认为,成立工作组昭示着北京迫切希望与美国就经济和金融这两个中国目前陷入困境的领域进行定期对话,并希望说服华盛顿放松对华技术管制,或至少是说服华盛顿推迟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美中对话止步于军事和人权?
虽然近些年美中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国的经贸联系依然密切,中国仍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财长耶伦历来被认为是对华温和的官员代表,但她在访华期间也尖锐批评了中方对在华美国企业的“惩罚性”打压行为,以及相关关键矿物的出口管控措施。
与此同时,美国也并未放松对华关键技术出口的管控。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进一步限制美国对华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
在两国频繁的高层接触中,经济议题似乎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止步于外界更为关注的军事和人权领域。今年5月底,五角大楼证实中方拒绝了美国有关两国防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举行会面提议,美国防长奥斯汀则批评中国不愿更认真地参与两国军队之间的危机管理机制。
而面对有关人权问题的国际批评,中国政府一贯持强硬立场。本周四,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反对搞政治化和双重标准,更不能把人权和民主当作干涉别国事务的政治工具。”
何天睦指出,由于美中两国在军事和人权议题上的共识较少,双方很难在这些问题上寻求妥协,且动力较弱。
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亚瑟·赫尔曼(Arthur Herman)则认为,如果美国采取“绥靖政策”,对习近平并不起作用。
他说:“在经济和金融领域,我们可以预期美国会推动作出更多妥协,以期中国作出让步,或至少减少他们(中国)未来期望美国作出更多妥协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