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文人们寄情于景或又寄情于物,创作出了许多流芳百世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有的表达思乡之情、有的表达对于友人的怀念,当然,更多的则是表达对于爱情的感叹。
美好的爱情,是人人都向往得到的。可是在古代,由于特殊的观念所导致,因此虽然才子佳人、两情相悦的故事也会被人们传为佳话,但是忠贞不渝、享受一生的爱情,仍然是少见。
也正因此,古代文人墨客才会用浓重的笔墨,续写出一片又一片,对于美好爱情的感叹之词。
元末时期,曾有一年仅16的少年,偶然间见到一堆大雁殉情而死,有感而发创作了一篇无人超越的佳作,流传千古。
一、天才少年
元末年间太原市有一少年堪称神童,7岁便能吟诗作赋,11岁便受到了当时文学大家的青睐,对他评价甚高。这个少年,便是元好问。
元好问出身显赫,乃是北魏拓跋氏之后,他的祖父也是朝廷大员,只不过他的生父虽然也曾多次参加科考,却不曾考中,最后以教书为生。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被过继给了他的叔父。
他的叔父也曾是一位朝廷官员,十分重视对于元好问的培养,为他遍访名师,这也使得元好问的天赋得以进一步地发挥。
元好问16岁时,便博古通今,对于诸子百家之学都有所了解。
他本就天资聪慧,再加上后天的勤奋与努力,让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年。
在当时那个年代,士者文人皆以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为己任,他们都将为官一方,施展抱负、改编民生为自己的终生目标。出生于士大夫世家,并且才华横溢的元好问,当然也是如此。
在元好问16岁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科举考试。
只不过虽然他的才学无可置疑,但是或许是因为时运不济,这次科考他并未高中,反而是在途中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作,让他的名声大噪,这首诗更是流传千古,成为至今都无人超越的佳作。
二、千古佳作
当时元好问是独自一人去参加科举的,虽然以他16岁的年纪,与那些共同参加科举的考生相比并不占优,但是他相信凭借他的才华,依然可以弥补阅历尚的不足。
在赶考的途中,有一日元好问看到了一个猎户,这个猎户以捕雁为生,而当日他的手中正提着两只大雁。
交谈之间,猎户对元好问讲述了当日他捕雁的经过。
众所周知,大雁常常是结伴生活的,一公一母两只大雁常常形影不离。
那天猎户早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开始的时候,仍然只抓到了一只大雁,另外一只大雁巧妙地逃脱了抓捕。
被抓住的这只大雁,奋力反抗,不断地在网中翻腾,并且还传出阵阵嘶鸣。
猎户抓紧捕兽网,过了好一阵网中的大雁因为力竭才停止了翻腾,落寞地趴在地上幽怨而死,临死前还抬头看着空中飞着的那只大雁,不断呜咽哀鸣。
反观侥幸逃脱的那只大雁,也并没有马上飞走,而是不断地在猎户头顶盘旋,一边盘旋一边急促地鸣叫着。
等到网中的这只大雁死后,那只大雁便变得极为疯狂,而他发出的声音,也从名叫变成了哀嚎,其叫声无比凄凉、凄厉,让人听后不禁毛骨悚然。
没过多久,只听闻那只大雁再次发出了一声悲鸣,突然加速向山间的一块巨石飞去,砰的一声,撞死在了巨石之上,尸体从石头上落下,被猎户捡起,一同带了回来。
元好问听闻此话,便低头看去,果然看到一只大雁的头上布满血迹。
他被这两只大雁的感情所震撼,虽然他早就知道,大雁一生便只有一只配偶,但是当真正看到,他们彼此之间会用殉情的方式,来证明对彼此的忠贞,心中还是不免有些感触。
小小年纪的他,虽然阅历仍有欠缺,但是他对这对大雁彼此之间的爱情,却十分敬佩。于是他便用身上不多的钱财,向猎户买下了这两只大雁。
他将这两只大雁合葬在了岸边,并且为其搭建了一座小坟墓,取名为“雁丘”。
安葬了两只大雁过后,元好问的心中仍然久久不能平静,他被这两只大雁的行为所感动,他被这如此壮举所震撼,他被这份真挚的爱情所折服。连两只大雁对待爱情都能做到如此地步,那人呢?
于是他将心中所感提笔写下,也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雁丘词》。
三、惊艳世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雁丘词》
爱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不仅小小年纪的元好问不知道,纵使是如今的人们,依然说不清,道不明。而他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不只是在问别人,同样也在问着自己。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用尽繁华词汇,都无法准确地形容出爱情的样子,而他一句简单的“直教人生死相许”却诠释出了爱的意义。
以他当时的年纪,或许还没经历过真正的爱情,况且在当时的环境下,又有几人能够拥有像大雁一般,如此纯粹的爱情呢?
他虽然没有经历过,却一点也不妨碍,它能够悟出这样的意境。他以大雁为视角,叙写的是关于大雁的爱情,但是映射的却是人们所向往的爱情。
爱情是忠贞不渝、爱情是生死相依、爱情是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元好问凭借着途中的一则见闻,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作,时至今日,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仍然能够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虽然描写爱情的诗词不计其数,但是却没有一首能够超过《雁丘词》带给人们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