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习近平频频离京 偏爱行宫 体制运作更低效

作者:

2023年9月30日,习近平(中)在天安门广场走向纪念碑,旁边是准备的花圈。

“十一”长假刚过,习近平就很快离开北京,到江西考察,中途再次把李强丁薛祥召到南昌参加座谈会。数月来,习近平频繁离京到各地考察,他似乎不爱北京的皇宫,更偏爱游走在四处的行宫。习近平在行宫的时间越长,原本就推磨运作的中共体制,也变得越低效。

习近平不爱皇宫爱行宫

9月份,习近平曾离京两次。9月6日至8日,习近平到黑龙江考察,然后回到北京会见外宾等。9月下旬,习近平到浙江考察,随后参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返京途中到山东省枣庄市考察。

近三个月,习近平每月都离京两次,他似乎在尽量远离中南海,专列好像更令他感到安全。中南海是皇宫西苑,曾是多位清朝皇帝日常起居、理政的场所,中共领导人也一直在此办公。

推背图》的预言,应该令习近平对皇宫的安全感到担忧。为了防止“东便门里伏金剑,勇士后门入帝宫”的一幕发生在自己身上,习近平有意减少了在北京的时间。

“十一”长假,习近平没法出行。10月9日一上班,习近平参加了工会代表大会,又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参议院议长舒默。10月10日,习近平已经抵达江西九江,他很可能10月9日连夜乘专列出发,看起来一天都不愿意在北京多待。

习近平照例带上了蔡奇、李干杰、何立峰,不知王小洪是否仍一路护送。习近平在行宫里办公,更加倚重中共中央办公厅,除了安全,大量文书要及时从北京送到行宫,习近平的指令也要不断传回北京。

9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曾先后到浙江省金华、绍兴、杭州考察。10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又到了江西省九江、景德镇、上饶、南昌。不到20天,习近平先后考察了两个相邻的省份,其中金华距离上饶约200公里。

2023年9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先后到浙江省金华、绍兴、杭州考察,然后回京。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又到了江西省九江、景德镇、上饶、南昌考察。两地相距不远,其中金华距离上饶约200公里。(谷歌地图/大纪元制图)

习近平不顾舟车劳顿,从北京南下到浙江,再北上回到北京;然后又南下到江西。本可一次完成的考察,偏偏被分成两次。习近平在江西南昌主持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海、重庆书记赶来参加,但江西担当不了长江经济带的主角,附近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书记却没看见。蹊跷的安排只能说明,考察并不重要,建立行宫的模式才更重要。

为了显示“一尊”的地位,10月12日,李强、丁薛祥、发改委负责人等都被习近平叫到南昌参加座谈会。这再次对外表明,党内没有什么二号、三号人物,所有人都直接听习近平的指令;习近平的行宫在哪里,哪里就是权力的中心,不见得总在北京的皇宫里。

李强更像明朝的内阁首辅

10月7日至9日,李强在浙江考察,参加杭州亚运会闭幕式。10月10日,李强回到北京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10月12日,李强被习近平叫到江西南昌。10月13日,李强又回到北京主持经济形势座谈会。

李强没有党内二号人物的地位,其他政治局常委地位也在下降。9月23日,丁薛祥随习近平到杭州参加亚运会开幕式。10月12日,丁薛祥也被习近平叫到江西南昌。

9月28日的“十一”招待会上,中共政治局常委、委员和国务委员等被安排同坐一张大桌,政治局常委的地位被故意压低,李强等还不得不强作欢颜。李强虽然盯着国务院总理的名号,却严重缺乏实权,变得更像明朝时期的内阁首辅。

明朝开国之初,明太祖就废除了宰相,设立内阁大学士,他们只有顾问身份,不参与决策,最终决策由皇帝做出。明太祖之后,从1402年至1662年,多位明朝皇帝更迭,但内阁仍是咨政机构;此后权力不断扩大,成为行政中枢。

当时的内阁辅臣有时一人,有时多人,为首的被称为内阁首辅,或首席内阁大学士,但并无宰相职权。后来内阁相继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人物,包括杨士奇、夏言、严嵩、张居正等,常独自被皇帝召见,商讨要事,地位接近宰相。即便如此,内阁上呈的文书,仍需经过太监送交皇帝批红,执掌的宦官具有相当的权力,内阁首辅也不敢逾越。

明朝内阁后来逐渐扩权,但始终都不算行政机构,有的内阁成员兼管六部,内阁后来也可压制六部,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如今中共国务院的总理、副总理们,正在退化成明朝的内阁。

中共国务院总理,相当于宰相。毛在任时,周恩来是总理,虽然必须听命于毛,但自己也有不小的权力。邓小平干脆连总书记都不愿意当,赵紫阳先当总理、后当总书记,聚拢了不少改革派人物。江泽民上台时,对时任总理李鹏毕恭毕敬;朱镕基接任总理后,江嫉妒他,但很多工作只能由朱镕基去干。

胡温时代,胡锦涛基本不插手温家宝的工作,但在江、曾派挟持下,政令也难出中南海。李克强接任总理后,不断被习近平削权,但在国务院内部仍有权威,可以做出若干决策,习近平也不好直接插手。2022年,李克强主持了据称有10万人参加的“稳经济大盘”工作会议。李克强到地方调研,各地一把手必定陪同,他主持临近各省省长座谈会时,俨然还有党内二号人物的地位。

李强接任中共国务院总理后,完全发生了变化。

行宫的运作推升中共宦官地位

以往的宦官是指为皇家服务的男性,属于内侍官员,但提前被阉割。历朝历代,宦官弄权时有发生,往往导致乱局。如今中共官僚体系的秘书帮,与宦官类似,但不再需要阉割。中共二十大前后,习家军的秘书帮官运亨通,大有秘书帮治国之势。

李强是秘书出身,破格接任中共国务院总理后,立刻交出了国务院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完全听从习近平的指令。

国务院下属的各部委,李强名义上可以管辖,实际各部直接听命于习近平。国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安部自然不在话下,其它各部部长也时常被要求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包括财政部、人民银行、商务部、国资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中共的机构改革,新成立了“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社会工作部”等,中共中央从国务院分走了部分关键职权。

习近平直接指挥国务院的各重要部门,李强失去了宰相的职权,变得像明朝的内阁首辅。中共实际在同时运行两个内阁;原来国务院内阁在前台,中共中央内阁在后台,现在更多在走向前台。

国务院的重要文书应要先呈给习近平,习近平在行宫办公,文书要经中办送到行宫,习近平批示后再传回北京,中办的地位明显升高,更接近明朝的宦官批红。

中共中央原来掌管宣传和人事大权,现在拿到了金融等决策权,总书记直接插手国务院部委。蔡奇主管宣传,又兼中办主任,还有各种其它头衔,习近平的行宫运作时间明显增加,蔡奇不离左右,地位仅次于习近平。

2023年9月28日,在北京的“十一”招待会上,习近平(中)与同桌的李强(左一)、赵乐际(右二)、蔡奇(右一)等政治局常委、委员等互相祝酒。

官员躺平体制效率更低

9月28日,习近平在“十一”招待会上致辞,取代了李强。他称,今年“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有序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这些都可以说是在习近平“亲自指挥”下做的,但党内官员听了,实际都知道没什么可庆贺的。2020年武汉封城结束后,中共就喊恢复经济;怎奈疫情从未离去,三年里中共还在到处封城。2022年底,中共眼看疫情高峰到来,被迫放松“清零”防疫、彻底躺平。2023年2月,中共再次宣布“防疫”胜利;但时值今日,中共还称经济在复苏,看来无法恢复到2019年的经济规模了。

习近平还称,“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共“面临很多风险挑战”;“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习近平给下属们打气,称“信心赛过黄金”;要“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中共高层恐怕自己都没有信心,众多官员们更没信心。秦刚李尚福、原火箭军将领最后如何处理还不知道,机构改革中谁会倒楣也不知道;工作干多干少、是否真有成绩并不重要,关键是学会如何在汇报中迎合习近平,特别是表忠心。在中共官场,不干正事的人自然主要琢磨怎么整人、内斗。

习近平没有把国务院总理正式一肩挑,但实际在主管一切事务,他或许觉得自己真能日理万机,或许对所有人都不放心。然而,过去的朝廷都是小朝廷,所管的事务有限;如今的红朝自称,“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一个人管不了、也管不好如此多的事,这在四十多年前已经被证明走进了死胡同,所以才被迫要改革。

一切都要等习近平的指令,各级官员自然更要躺平。习近平偏爱行宫,但又不会让大多数官员知道他具体在哪里。官员们只管把文书递进中南海,然后回去等批示。大量文书在中南海和行宫间穿梭,效率必然再打折扣,官员们没有紧急事务,恐怕也不敢给习近平打电话。

即便习近平在北京,官员们或许也轻易见不到,说不定习近平并未在中南海,其他秘密居所当然不能被更多人知道。

结语

习近平一肩挑式的运作模式,本就行不通,因担忧安全又频繁离京、在行宫办公,效率只会更低。

习近平到各地考察,估计也想盯紧各地官员,或亲自查看他们是否有二心。然而,习近平所到之处的讲话,看上去仍是秘书们写稿,重复原则性的套话,对实际工作并无指导作用。

习近平打算取代宰相,但发不出宰相在执行层面的命令。李强有宰相之名,但被退化为内阁首辅;他不敢随便下令,下令了恐怕也没人听,所有人都等习近平。

这就是红朝当今的尴尬现状,真正的工作没人在做,秦刚、李尚福之类的事故却不断出现。中共领导人极度缺乏安全感,还要保党,能保得住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015/196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