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三家村村长邓拓

作者:

邓拓与丁一岚

这个人,只要1966年还在学校念书的初中以上的学生,没有不知道他名字的。正是以他为代表的三家村,遭到姚文元为首的文化打手的猛烈攻击,这才拉开了后来延续10年的文革序幕。

他在60年代初写的《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合作的“三家村札记”,被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后来成为发动文革的突破口,最终导致北京市委的崩溃改组,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刘少奇打倒在地。

风起于青萍之末,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来龙去脉。

邓拓担任《人民日报》总编时,刘少奇对党报社论的把握尺度,同毛泽东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这让夹在中间的邓拓十分为难。有次,社论大样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批了一句:“我不看了!”按照惯例,凡重要社论必须经毛批准才能见报,毛批“我不看了”,这意思很明显,就是不赞同社论的观点。

面对退回来的社论大样,邓拓独坐愁城,冥思苦想。发了吧,主席不同意;不发吧,刘少奇那边又没法交代。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发表。不过做了一点调整,将原来的4号字改成了5号字,心想也许字小一点,就不会引起特别注意了。这种做法,不但自欺欺人,而且涉嫌顶撞了。

反右时,为引蛇出洞,让《人民日报》刊登一些批评锋芒比较尖锐的文章,发表时不加任何按语。邓拓认为党的机关报这样登不妥当,就在这些文章前面加上了按语。这样做不符合引蛇出洞的构想,让毛很不满意。两件事合在一起,邓拓被批评是“书生办报,死人办报”。

有了这两句评语,邓拓在报社就待不下去了,于是调到北京市委任职。

1966年初,邓拓再次遭受打击,作为“三家村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遭到猛烈批判,同时停止了他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工作。从此,他只能呆在家里,等待结论,也期盼组织能找他谈话,给他辩白的机会。

4月的一天,市委机关忽然来人,不做任何解释,直接把“大参考”全部收走,并告知以后不再给他送“大参考”了。邓拓闻听有点激动,托来人向上面带话,希望“大参考”继续照送,但来人毫不理会,拎着“大参考”就走了。邓拓仍不死心,跟在来人身后继续要求说:能不能把“大参考”给他一份。这情景如同乞丐求人不被理睬,令邓拓倍感凄凉。此后,他一直坐在书房里,默不作声,一言不发。

当年的“大参考”,是地位和资格的象征,只有高级干部才能拥有。继续配送,说明仍然承认你的身份;一旦收回这种权利,就意味着一个人政治生命的结束。

一个月后,更沉重的打击自天而降。5月16日,戚本禹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言之凿凿地说,已经查明邓拓的叛徒身份,并声称不管邓拓背后的支持者是谁,都要一挖到底。邓拓自己就是搞报纸出身的,在党报上刊登这样一篇文章,等同宣判一个人的死刑。邓拓彻底绝望了,剩下的路,就只能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诚了。

5月18日早上,妻子丁一岚去邓拓房间,发现丈夫全身冰凉,已经去世。因为家里还住着警卫员,丁一岚不敢放声痛哭。邓拓床前的书桌上放着一个信封,里面装着稿子,信封上写明要丁一岚立即销毁。丁一岚怕惊动了警卫员,就找到恰好住在她家的邓拓的姐姐,两人把信连剪带撕的弄碎,再扔进厕所,用水冲走。

当时不敢烧信,怕有火光和气味,只能趁警卫员醒来前匆匆毁掉。连稿子上写的什么也不知道。

在告知北京市委来人之前,丁一岚强忍悲痛,仔细看了一下躺在床上的丈夫。几个月来邓拓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让丁一岚觉得真是活着不如死了好。看见丈夫那么平静地躺在那里,丁一岚对丈夫说:“你走吧!安安静静地走吧,你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了,这是最好的解脱。”

北京市委决定不把邓拓去世的消息对外公开,凡是在场的人都要绝对保守秘密。邓拓死时,家里的孩子都不在家,也特别指示不让知道。第二天,市委又来查抄东西,说按规定,邓拓的书信、照片、作品都要拿走。

邓拓死后,丁一岚在机关上班,有整整5年时间,没有一个人跟她说话。因为党有指示,不让把邓拓的死讯告诉子女,丁一岚一直严守秘密,只告诉孩子他们的父亲住院去了。直到两年后外边已经传开,子女们回来问她,丁一岚请示了市委,这才对孩子说出了真相。

有段时间,丁一岚总是提心吊胆,不知道该把邓拓的骨灰存放在哪里才安全,红卫兵可能随时上门抄家,放家里肯定不行。后来,还是和邓拓的哥哥商量,决定将邓拓的骨灰存放在哥哥家里。

邓拓的哥哥在中科院工作,父母的骨灰一直放在他家。哥哥将父母的骨灰合装在一个坛子里,空出一个来收藏弟弟的骨灰。从表面看,两个坛子安放的还是邓拓父母的骨灰。经过这样一番伪装之后,邓拓的骨灰才得以保存下来。

自从邓拓走后,每年的5月18日,丁一岚都会给邓拓写一封信,就如同邓拓还活着一样,同丈夫叙话家常。然后划着一根火柴,把信点燃,看着它燃成灰烬。

2023-10-15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青衣仙子的二维空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018/196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