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人日整版报道拜习会:不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地时间11月15号,在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峰会期间,美国总统拜登会晤了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

这不仅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会晤的影响和美中关系的未来走向更成为中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

会晤之后,中共官媒人民日报在头版进行了整版的报道。

长期关注中国媒体的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hina Media Project)对这一报道进行了研究。

根据长期以来对中国政治话语的分析,他们指出通过这次人民日报的政治用语,中国方面试图传递一种对美国和现行国际秩序相对友好的信息,但是对于台海问题的表述则没有任何妥协。

研究指出,在人民日报重要的“报眼”位置,中国并没有提到以前一直宣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是表达了相对温和的“中国式现代化”,仅仅在出席商界欢迎宴会上提到过一次。

此外,“中国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中国没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国的规划”这样的论述也相对克制。

总体而言,该研究项目对比之前的中共政治话语,表示中国渴望修复中美关系。

研究报告

然而,该计划也强调,对于台湾问题,中国一直坚持强硬立场,“美方应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

11月17号人民日报头版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同样注意到了这种变化。中国的战狼外交少了,对美国的态度温和了许多。文章称,“‘习拜会’后,中美权力格局发生微妙变化”,并且总结原因为“中共领导人迫切需要美国提供一些东西,这是多年来的头一遭。”作者称这些东西就是中国希望美国减少高科技封锁以及对中国的金融投资。

对于会晤的意义而言,西方媒体评价正面,双方各取所需。华尔街日报发文《习拜会成果、争议及利害关系解析》,“美中关系定下了缓和分歧的基调,但两国关系的重启可能很快面临双方之间深刻分歧的考验。”该文认为,对话本身就有重要意义。“拜登和习近平同意恢复两国军事接触、合作遏制芬太尼生产并就人工智能(AI)的风险展开对话。”这次对话使得两国关系有了一个防火墙,一个管控危机的机制,这一直是拜登政府想要的。对于中国来说,中国面临国内经济下行的危机,稳定与美国关系也至关重要。该报的另一篇文章也表示,“习拜会有助于防止新的世界大战”。

华尔街日报文章截图

然而,西方媒体也普遍认为,会晤仅仅有助于管理危机,但是中美两国的结构性冲突难以改变。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驻华记者王月眉(DAVID PIERSON)表示美国方面已经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有管理的竞争”,“允许两国在技术等一些问题上相互挑战,但也在气候变化等有共同利益的问题上进行合作”。此外,在会晤之后,拜登在记者的追问下,仍然称呼习近平是“独裁者”。

美国知名政治期刊POLITCO的一篇文章则指出,中美两国都在增强核武库并且在会晤中完全回避了这一个问题。作者认为这表明两国结构性的冲突并没有任何改变。此外,POLITCO的另外一篇文章更揭露,美国之所以得到中国方面控制芬太尼生产和出口的承诺,原因是在于美国同意解除因“维吾尔人权问题”而对中国采取的部分制裁。

文章截图

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孙韵在接受不明白播客的采访中,也表示这次见面仅仅是稳定两国关系,但是长期来看两国关系不会因为一次峰会而改变。主要原因是两国在国际体系内存在结构性的冲突,国家利益的冲突,以及受到美国大选的影响,两国关系都不会因为这次峰会而起到决定性的改善。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120/198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