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张黑白照:易中天的爱情故事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6年,准确日期不详,且拍摄地点不详。有人说是在新疆石河子,也有人说是在乌鲁木齐。拍摄者不详,那个年代如此“亲密”的照片,很有可能是自拍的。

照片中是一对新婚夫妇。妻子李华,丈夫易中天,两人1976年结婚。那会儿还是乌鲁木齐八钢子弟学校高中语文老师的易中天怎么也不会料到,30年后的2006年他在央视“百家讲坛”真的“如日中天”了。

1972年,易中天被抽调到兵团宣传队文工团当编剧。不久,他参加了***文联举办的创作骨干学习班。在学习班上,他认识了写散文的李华。李华来自***乌鲁木齐油田,是学习班里最漂亮的姑娘。那时提倡工农兵写作,于是他们这些学员集合到一起,由授课的报刊编辑做指导,看稿件,交流心得。

已经发表过许多诗歌的易中天,自然成了编辑老师和众多学员夸赞的对象。在进行创作交流时,易中天把他写的几首诗拿给李华看。意外的是,李华不但不像别人那样夸赞他,反而对他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诗横挑鼻子竖挑眼。一开始,易中天感觉十分不快,可是,慢慢地便从中领略到了这个女孩的与众不同。她清新脱俗,气质不凡,写的散文就像她本人一样灵动如水。不知不觉中,易中天就有了进一步接触了解李华的想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易中天与李华再次有了接触。易中天有个习惯,经常把自己看到、想到的事随手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一次,他不小心把记事本弄丢了,正巧被李华捡到。李华翻了翻那个写得密密麻麻的记事本,不知不觉被易中天对生活的细心所打动。于是,她借还记事本的机会和易中天聊起了自己的家乡、父母、兄弟和姐妹。见李华这样信任自己,易中天也敞开心扉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日子一久,两人便成了好朋友。

李华长得漂亮又有才华,是当时许多男孩追求的目标,可她似乎一点也不领情。易中天知道李华喜欢他,但他觉得李华无论哪方面的条件都比他好,他除了身高以外,好像没其他值得炫耀的地方。所以,就算有追李华的念头,他也没有那个勇气。

然而,李华对易中天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无论白天黑夜,李华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易中天眼前,让他魂牵梦绕,难以自拔。后来,易中天把对李华的思念告诉了好朋友瞻世平,瞻世平把这事向李华说了。李华摊摊手说:“人家一个大诗人,怎么看得上我?可能根本没那意思吧!”瞻世平把李华的话又原原本本转告给了易中天。易中天细细一琢磨,猛然省悟:她这不是明摆着在暗示我吗?男子汉要主动点!我还犹豫什么呢?搞对象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二天,易中天主动找到李华,直截了当地说:“在婚姻这条道路上,我想只有我才是你最合适的搭档……”易中天的可爱与直率就像一把火,立刻点燃了李华久藏于心的爱情烈焰,她含情脉脉地答应了易中天的求爱。第二年春天,易中天和李华在兵团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按照易中天的说法,他与李华相识时,觉得除了身高外,自己没有能超越这个女孩儿的。或许正是这种感觉,才使他分外珍惜这段姻缘。或许正是在那段生活拮据,度日艰难的日子里妻子对他的理解和支持,才使功成名就的他始终对妻子忠贞不二,且至今未有任何绯闻传出。

高中当老师的易中天

易中天去新疆建设兵团时好像高中还没毕业。有人说,文革后他能直接考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绝对是其书香门第家庭基因起了作用。如果确有此基因的作用,倒不如说它是易中天孜孜不倦地读书,长年累月地笔耕不辍的那个动力。或许妻子李华择偶眼力的独到之处也正是看中了这个“基因”。

婚后易中天在武汉读大学时,易中天的才气就迷倒了很多女生。很多女生大胆地以传字条的形式向他表达爱慕之情,而每次回到家,易中天都会把字条交给妻子,用他的话说就是“坦白从宽,啥事也没有”。

很多事情证明,易中天和李华的爱是无法动摇的。从结婚到女儿出生,一家三口挤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里,易中天为此感到很苦闷。

当时,房间的另一头是厨房,易中天就在厨房和卧室之间放了一张小桌子,等妻子和女儿睡下后,他才用帘子把房间和桌子隔开,开始读书写作。李华半夜醒来,看着丈夫伏案苦读写作的背影,总是很心疼。这时,她会起来给易中天打来洗脸水,让他清醒一下头脑。

易中天在武汉时,每年放寒暑假,他总要坐上几天几夜的火车赶回***和妻女团聚。毕业时,他又毅然踏上了西进的火车,回了***。调到武汉大学教书后,他与妻子住在学校鸳鸯楼里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里,仍然十分拥挤。有时,易中天看到别人家的条件比较优越,免不了发几句牢骚。李华就安慰他:“看看有些人,命运对他们那样不公,却还能那么快乐,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妻子的话,让易中天迷茫的心豁然开朗。

新疆建设兵团时期的易中天

当然,看上易中天才华不光是夫人,还有他的导师胡国瑞和时任武大校长的刘道玉。他俩愣是用“分配给新疆5个本科生”这种“旁门左道”将毕业回到新疆的易中天调回了武汉大学执教,这两位的恩德也是易中天一生都铭记着的。也正因如此,易中天也很快用自己实力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绝对是值得的。

调回武汉的易中天及女儿易海贝与恩师胡国瑞

易中天之所以决定“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经济效益”是以下两件事的“刺激”。

第一件是自己的师兄倒在了武汉大学的讲台上再也没醒过来。此人虽学术渊博,但却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他为师兄撰写了下面这幅挽联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叹人间从此惜年少

身跻九流,家徒四壁,问天意何时重斯文

他说这是写给师兄的,也是提醒自己的。

第二件关乎到他自己。1999年房改,厦门大学将学校的住房低价卖给教职员工。但易中天两口子就是“砸锅卖铁”也凑不出买房的3万块钱。鸡飞蛋打之际,还是女儿拿出自己攒的一万块解了这个燃眉之急。

易中天大彻大悟后发出的心声,或许就是刘欢那首歌中唱到的“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

岂料易中天刚一出道儿,就令人们眼前一亮,历史还有这样讲的?央视《百家讲坛》总策划解如光慧眼识珠,直言“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于是乎,就有了人们以后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易中天了。

解如光(央视高级导演、《百家讲坛》总策划)

易中天果然不负解如光所望,在央视播放的《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掀起了一波“历史热”,让很多人捧起了书籍,爱上了传统文化。当年央视最火的要属“超女”李宇春,若要排第二,则非易中天莫属。他不光人气满满,赚的也是盘满钵满。

易中天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人生也改变着易中天……不是吗?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日月红尘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19/199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