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网闻 > 正文

易中天被迫出走武汉大学之谜::天气是一个温柔的借口

到了厦门大学的易中天,受到了特别的礼遇,学校不光给他评定了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还任命他为当代复文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曾经沧海难为水,虽然有那么一段不愉快,可武大毕竟是他的母校,是他事业的起点,因此易中天一直把他与母校的恩怨深埋于心,从不对外提起,每次回到武汉,他还是要拜访曾经的老朋友。这一点易中天做得无可挑剔,圈内人都夸他是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

2006年,在武汉崇文书城的签售会上,易中天遭遇了尴尬事,一名武汉市民大声指责他:你伤害了武汉人民的感情!原来,好事的媒体总想从易中天的嘴里,获得他当年出走武汉大学背后的猛料,在连连追问下,易中天打了个太极拳:武汉天气不好。

很明显,易中天不想将他与母校武汉大学之间的私人恩怨搅得满城风雨,所以用了这么个“滑头”的手法搪塞媒体。其实易中天与武大的恩怨媒体不可能一无所知,只不过他们希望从易中天的嘴里说出来,最好用他一贯的口无遮拦的方式曝光,所谓的“市民责问”,大概率是记者们导演的戏。面对咄咄逼人的提问,易中天再次展现了他的智慧:“武汉确实天气不好啊,冬冷夏热。但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武汉人民依然创造了美好的事业,难道不更值得尊敬么?”现场一片掌声雷动,记者们苦笑摇头。1992年,易中天告别了他学习和工作了15年的武汉大学,只身前往厦门大学任教。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没有武汉大学的赏识,他恐怕会一辈子呆在新疆某中学当一名语文老师,没有武汉大学这个舞台,肯定也不会有他后来的名噪全国。

易中天的父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老教授易庭源先生,还动用了一切社会关系,试图阻止儿子的决定,那段时间“楚才要为楚用”的舆论,把易中天压得喘不过气来。说服工作一直持续到他临行前一天,面对劝说,一时黯然伤神的他低头敛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那么,易中天究竟为何要“背叛”母校呢?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年,只有高中学历的易中天,以同等学历考取了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就读期间,易中天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深得恩师胡国瑞先生的赏识。胡先生向学校提出,希望易中天毕业后能够留校任教。可惜限于当时的分配政策,1981年易中天毕业后不得不回到新疆建设兵团。时任武汉大学刘道玉校长非常惜才,他多次北上新疆、北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才把易中天“抢”回了武汉大学。

重回武大的易中天也没有辜负刘校长的期望,凭着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学术的钻研精神,很快他成了武大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那时候易中天的课成了学生们的至爱,300人的阶梯教室,如果不能提前半小时去抢座,只能坐地上,甚至窗台上听课,火爆程度堪比80年代的赶集。易中天受李泽厚和黄仁宇先生影响,独创了一套“易氏教学法”,课堂上的他口吐莲花,各种流行语、网络词汇信手拈来,讲到兴致之处,他干脆扯开嗓子就唱上一曲,或者来一段即兴的舞台剧,学生们忍不住拍红了巴掌。后来他在《百家讲坛》上的《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都延续了这种风格。武大人评价,电视中的易老师受制于节目的限制,远没有他在课堂上精彩。易中天的麻烦就始自于他在武大的走红。那时候武大开始实行选修课制度,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当时还是个讲师的易中天太火了,300人的大教室都不够用,蹭课的学生太多了!

可另一边却是某些老师的门可罗雀!八十年代的大学还缺乏竞争意识,巨大的反差让一些教授们面子上过不去,于是一股反对易中天的势力悄悄形成。易中天曾以讲师资格,破格出任中文系副主任,但随着赏识他的刘道玉退休,他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后来他被迫辞去副主任一职,甚至连他的课程都被取消了!看着无课可教的易中天,正直的武大人感慨:可惜了,那是一位那么热爱教学的人……易中天在武大任教11年,一直是个教师,直到离开武大前,才以滑稽的“提调”晋升为副教授。在武大工作评不上职称,确认要离开了反而有意外收获,这种离奇的职称评定方法,反映了当时武大在思想上的落后。多年后,刘道玉先生回忆:虽然易中天没跟我讲他要离开的原因,但其中的心酸我懂,于武大来说是个损失,但从他个人发展来说,我是支持他的。

到了厦门大学的易中天,受到了特别的礼遇,学校不光给他评定了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还任命他为当代复文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曾经沧海难为水,虽然有那么一段不愉快,可武大毕竟是他的母校,是他事业的起点,因此易中天一直把他与母校的恩怨深埋于心,从不对外提起,每次回到武汉,他还是要拜访曾经的老朋友。这一点易中天做得无可挑剔,圈内人都夸他是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2012年,67岁的易中天突然消失在大众视野中,不久他对外发声:自己将隐居于江南某小镇,潜心创作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作品《易中天中华史》,计划全书共六部,创作时间约八年。

如此庞大工作量的鸿篇巨著,对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来讲,确实难以置信,于是媒体炸开了锅。随着作品的陆续出版,质疑声被轻松打破了,人民网说《中华史》把历史讲得“千转百回、恣肆汪洋”,一以贯之的“大众口味”,让这部作品迅速火爆,自出版以来累计销售突破了一千万册。作为已经拜读了先生大作的读者,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读《易中天中华史》,如同给读者开了另一扇窗,它将给您一双慧眼,助你一眼看透历史的逻辑与本质,历史爱好者不可不读!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青傲南说奇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05/198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