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中共政治局新老成员占据了中共人大会议主席台第二排和第一排中间。(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政治局12月21日至22日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点评要求政治局成员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又要求“研究重大决策时要认真思考,充分发表意见”“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还不要在意“个人升迁得失”。这次会议多少透露了“党中央”2023年的真实表现。
“党中央”权威受损之时急需表忠
新华社报导,中共政治局于12月21日至22日“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政治局成员逐个发言,“联系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每个人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名义上的民主生活会,实际是除了习近平之外的23名政治局成员,按“习思想”对照、每个人向习近平表忠心、做检讨。2023年一番政治乱局未解,“党中央”的权威正严重受损,此时格外需要政治局成员的新一轮带头表忠。
新华社报导,政治局成员们的发言“聚焦6个重点”;前2条分别为:“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觉坚定”“二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坚定”。
每个人需要按第1条再次表态拥护“习思想”;按第2条表态维护“习核心”的权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实际就是习近平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其它四项的“服务人民”“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和“从严治党”都是无用的幌子。
2023年中共自行生乱、内外都是败绩,“党中央”的路线和决策越来越站不住脚,党内路线斗争和权力斗争已经浮现。这次会议就是要让政治局成员逐一正式表态,仍然拥护“习思想”确定的路线,仍然维护“习核心”的权威。
三中全会之前,这样的表态至关重要,以确保“党中央”在数百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面前不会出现不同声音、甚至翻船;同时也向中央委员们提前示警,不要试图质疑“习思想”和“习核心”。
此次会议上,习近平对2023年工作的评价,重复了上次政治局会议的说法,最后还加了两句,“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成绩来之不易、可圈可点”。
2023年中国经济的实情有目共睹,中共一年前制定的“预期目标”基本都未实现,上次政治局会议的总结评价十分低调,对党内不好交代;于是又添上了“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但没敢说实现所有“预期目标”。
目标到底实现了多少,党内官员们一清二楚,但“党中央”再次定性,恐怕没人敢有微词。“可圈可点”是“习核心”或“党中央”对自己的评价,自然无人敢反驳,否则就可能被扣上“不忠”的帽子,结果可想而知。
政治局中有人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
新华社报导,习近平照例对每个人进行了点评;但新华社没有透露具体点评,只报导了习近平的部分讲话。
习近平称,“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首先要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听了每个人的发言,点出了“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问题。现任政治局成员都是习近平精心挑选的,他们应该都会与“习核心”保持一致,这与上届政治局大不相同。
上届政治局成员里,团派的李克强、汪洋是政治局常委,胡春华是政治局委员;还有具备江派色彩的韩正、郭声琨、孙春兰;也有派系色彩不明显的王晨、陈全国、许其亮。这些人很可能与“习核心”并不真正一致,李克强就曾公开表达过不同调,很可能也因此在退休后仍招来了杀身之祸。
现任政治局委员中,除了留任常委的王沪宁、赵乐际,其余都是习家军或习家军收拢的人物,如果还有人未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显然不大正常。这种“不一致”,或许并没有演变成不同调、甚至恶意的否定,但很可能透露了或多或少的质疑。这种质疑包括对“习思想”路线的质疑,也包括了对“习核心”选人、用人和决策的质疑,毕竟2023年的中共政局一无是处。至少中共外交部、国防部前部长的问题仍没有明确说法,后续人选也仍不明朗。
政治局内部的这种质疑,或许没有明显出现在公开的言语中,但习近平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异样。习近平还说,“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首先要落实到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上”。
这句话表明,政治局成员可能对习近平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动摇,习近平不得不直接发话敲打,并道出了一些具体现象。
2023年12月11日,乌云笼罩着北京雪后的紫禁城。
点评中泄漏的实情
新华社报导,习近平说,政治局成员“要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参与党中央研究重大决策时要认真思考,充分发表意见”。
这基本证实了外界的猜测,中共政治局开会时,基本是习近平在讲话,其他人都小心翼翼、甚至可能一言不发,都等习近平拍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决策对错都与己无关,干脆躺平。
习近平可能感受到了政治局会议时的冷场,因此提出政治局成员要“认真思考,充分发表意见”;然而,不见得有人听,谁知道“充分发表意见”的后果呢?如果这是一招“引蛇出洞”,“发表意见”的人很可能被当作是对“党中央”权威的“率先发难”者,那就惨了。
习近平还说,“对工作中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要及时客观全面反映上来,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在分管领域和主政地方……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把正确意见提炼出来,作出科学决策”。
这里的潜台词是,“党中央”的某些决策可能不“科学”,主要因为“分管领域和主政地方”的政治局成员没有“及时客观全面”地反映“工作中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而且“只报喜、不报忧”;也没有把“正确意见提炼出来”。
这段话等于承认,“党中央”的决策确实出了问题,但继续强调“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同时又不得不应对种种质疑,被迫开始找理由、找替罪羊。
政治局成员们受到了某种指责,在会议上大概只能点头称是,但大多数人心里不见得真服气。
政治局成员们为何不“充分发表意见”?
李强已经把国务院的决策权上交,身边的副总理丁薛祥、何立峰不必经过他,可以直接向习近平汇报、接受指令;国务委员、公安部长王小洪更直通习近平;王毅重新兼任外交部长,李强根本管不着。
刘国中、张国清虽为副总理,但有李强、丁薛祥在,他们几乎不会随意发言。其它部委的负责人也几乎直接对习近平负责,假如李强非要说习近平不了解“真实情况”,就等于捅了一个大马蜂窝。大的经济决策,李强做不了主,也不敢轻易发表不同意见。
赵乐际、王沪宁分管的人大、政协都是花瓶,而且身边的人大第一副委员长、政协第一副主席都是习安插的人,时刻在监视,应该没有什么习近平不知道的。
蔡奇不离习近平左右,随时可以汇报掌握的信息,但有可能报喜不报忧。中宣部部长李书磊是习近平从党校收编的,应该也可以直接向习近平汇报。
李希及其部下每天监督着各级“一把手”们,按照指令抓人,习近平也应该及时掌握信息。
王毅现在是外交系统的唯一统领者,高喊“习近平外交思想”,或许也会报喜不报忧;与美国、西方各国的外交谁都知道不行了,不过习近平的越南之行不如意,可能是王毅提供的信息有误。
李干杰负责组织人事,完全按习近平的指令,安排官员的升迁。国安部长陈一新、公安部王小洪都直接服务习近平,政法委书记陈文清恐怕也不能多言。军队的事,习近平单独安排,何卫东、张又侠不敢随便在政治局会议上透露。
其它地方大员的马兴瑞、尹力、陈吉宁、陈敏尔、袁家军、黄坤明,对中央的事轻易不会多嘴,大多应该只做看客。何况习近平每月一到两次到各地调研,谁敢说比习近平更了解“真实情况”?
政治局会议已成一言堂,成败都指向“一尊”;若侥幸成功了,谁也不敢争功;若失败了,谁也不愿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自然更不能乱说话,特别是不能说反面意见。
2023年12月20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地震后,一名男子正看着倒塌的房屋。
中共官员不求“个人升迁得失”?
习近平还说,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政治局成员“要带头”。
中共官员们一心要当官,如果“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还有谁真愿意当官?习家军人马紧跟习近平,被收拢的人马抓紧机会表忠、投靠,都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中共内部派系林立,同样是为了抱团、维护共同利益。政治局成员们都在想着如何争夺更多地盘、变成更大的新权贵,甚至谋划着某一天自己也能登顶。
习近平接着说,“反对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反对华而不实、数据造假”、“反对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上述被指出的问题用来点评2023年“党中央”的工作,应该再合适不过。
习近平还说,“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并称“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政治局成员“要带头抓、带头改”;还要“从严管好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这些话点到了中共行将就木的根本原因,中共政权为保住权贵们的“个人升迁得失”,就要把老百姓踩在脚下,还要把有能力干事的人踩在脚下。
甘肃发生地震,中共草草结束救援,高层无人到灾区视察。北方罕见冰冻、大雪,疫情正处高峰,政治局不闻不问,却花了两天时间闭门表忠心。中共的权力游戏一代又一代循环往复,如今眼看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