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财经拆局:2023年香港输掉了全世界,明年会否输埋自己?

作者:
说的“输掉了全世界”,指的不止是恒指跑输全球主要市场,更重要是香港失落了“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不单止与西方世界脱钩,甚至被内地居民戏称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沦落为内地一个普通城市。

说的“输掉了全世界”,指的不止是恒指跑输全球主要市场,更重要是香港失落了“超级联系人”的角色,不单止与西方世界脱钩,甚至被内地居民戏称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沦落为内地一个普通城市。

去年底在本栏写2022年金融事件回顾,当时标题是《“输”字行头的2022年》。

当时写道:“香港2022年输的当然不止金融及资产市场,输得最多的,其实是国际社会的认同,或者简单讲,就是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2022年我们输掉了很多,不过当司法独立变成碎片,香港法院判决被人大释法推翻,法律根基被动摇,破坏司法独立及司法制度。这一切在外国投资者眼中会如何判断?2023年恐怕我们提早迎来了终局。”

我没有水晶球,不过当时也清楚看到,因为内地在“白纸运动”后开始取消防疫限制,这将有利中港恢复通关,因此在去年十二月及今年初分别写了《中港通关时间表将大幅提前,有利复原但前景充满政治隐忧》以及《香港楼市“小阳春”实为最后“逃生门”》,表明经济首季可望恢复增长,资产市场特别是楼市会受惠。但我清晰指出,这种上升只是一个短期现象,持有资产人士应理解这是最后“逃生门”。

结果今年首季本地楼市真的出现强劲反弹,由去年低位累升近7%,几乎收复了去年一半跌幅,可惜好景不常,因为联储局加快加息步伐,加上资金大规模撤离,而一面倒唱好的通关因素不似预期,楼价在年中重拾跌势,在施政报告公布“减辣”后,跌幅更是加快,中原城市领先指数跌穿150,创2017年近七年新低,比今年四月高位回落逾一成,而相对2021年8月历史高位更是大幅下挫近22%,而对于明年楼市,外界共识几乎是会再下跌多一成。

正如我在上星期文章《李嘉诚称“山雨欲来”?谈2024年经济前景》指出,2023年的香港,的确是所有负面因素全面爆发的一年。上星期无独有偶,两份全球最重要的财经刊物,包括《金融时报》及《经济学人》,均有专题报道关于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面对危机。

其中《金融时报》标题是香港面临国际金融中心的“存亡危机”,指出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士继续离开香港,而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则填补了他们的空缺,令香港失去其独特身份,甚至令香港将逐步趋于中国体系。更重要是香港现在“牢牢受制于北京”,并警告北京在港实施被扭曲的法治,司法被迫顺从于政府,可能侵蚀投资者的信任。

文章有一个很重要观察,说是今日的香港已变成约有40%的经济依赖中国,但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可能增长到50%或60%。事实上,更多外国政府及投资者发现很难将香港的地位与中国分开看待。

企业层面亦出现“外资撤、中资进”的情况,根据最新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的公司数量从2019年的1541间下降至2023年的1336家,是十年有纪录的新低,与2019年的高峰比较,更是少了205家,跌幅达13%,反映外资实际上是有规模退出香港。期间这些公司的员工总数下降超过32%,减少了六万多个职位。

《经济学人》就以《香港的争扎:失去的五年》为标题,指金融服务业占香港GDP的五分之一以上,如果金融业不繁荣,这座城市就很难繁荣。在今年中经济界预测2023年香港经济将成长6%,现在的共识仅跌至3.3%,这意味着香港的GDP低于2018年,相当于失去了五年光阴。

文章开首说香港今年“输掉了全世界”,同时正如富卫主席马时亨所说的,我们也失去了内地这个最大“靠山”。

一年前,当中国取消检疫制度时,香港的名店、药房、旅馆和餐厅预计会有大量内地人涌入。今年前10个月,出现了2,100万人。然而,这仅占2018年同期抵达人数的52%。这些游客的消费似乎也有所减少。

内地人没有涌向香港,反而是香港居民正朝相反的方向流动,这反映是港人北上消费成风。按出入境数据统计,港人北上消费的比例,人数与内地入境比例几乎为三比一,这是历来从未见到,亦是今年我最不能想像的经济现象,恐怕除了坊间提出是内地消费“价廉物美”、“服务周到”,也不能抹杀部分人是在港消费觉得“唔开心”,甚至有报复心态。

经历了过去两年的“输”,2024年可以收复部分失地吗?不是想刻意唱淡,但恐怕真正的终局现在才揭开序幕。大家很值得留意是上周中央港澳办、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的发言,除了一贯吩咐特区政府、立法会及区议会等政界所谓爱国爱港外,更是首次呼吁全港各界别的“小利益”须服从国家、民族、香港的“大利益”。

夏宝龙说“在国家利益、民族大义、香港整体利益面前,任何个人、企业、学校、单位、组织的利益都是小利益,要服从国家、民族、香港的大利益”。更重要是他对工商界提出了具体要求,“将个人的小我融入香港的大我、祖国的大我之中”,并履行社会责任,跟港府排解民生忧难等,做到“富而有责任、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夏宝龙的说法实在令人感到一阵寒意。要知道香港的赖以成功的原因,在于“大市场、小政府”,市场经济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因素。当然市场不是万能,引起的贫富不均亦是事实,这时候就需要政府介入保障各阶层的基本权利。但是按夏宝龙的说法,香港各界包括商界甚至普罗市民,都要牺牲个人的“小利益”,成全国家的“大利益”,这是彻彻底底改变过去数十年香港赖以成功的方程式,甚至乎是改行内地一套“共同富裕”的原则。

我相信这个“小利益”须服从“大利益”的要求,不是说说就算,我多次提及香港眼下最迫切的问题,是明年财政预算案,财爷陈茂波已承认错误上调今个年度财赤将突破一千亿,更不寻常是表明下一个年度亦好大机会面临赤字。这种罕见的表态是历届财爷中少见,显然就是作出预期管理,亦反映目前政府财政状况非常严峻。香港五年来已面对四年的财政赤字,其中有三年更是破了回归以来的纪录(全部都是在陈茂波任内),显然财赤已经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要解决结构性财赤不能单靠卖地这种非经常收益弥补,必须上调税率及开征新税项,恐怕夏宝龙呼吁商界及小市民要牺牲“小利益”这种要求,很快在2024年就会杀到埋身。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RFA立场。)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226/1995679.html